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平原村庄区河岸带植被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0 06:09

  本文关键词:平原村庄区河岸带植被特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平原 村庄 河岸带 植物群落 植被多样性


【摘要】:河岸带植被是维持河流系统健康的重要屏障,掌握其分布特征对河流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作用。以浙江省桐乡市石门镇白马塘村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研究了该典型平原村庄中小河流河岸带植被的分布特征及其物种的多样性差异。研究表明,该区域内共有维管束植物27科41属43种,群落物种组成较为丰富。植被分布在河岸的纵横向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随着与河岸坡脚距离的增加,植被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均(J)均呈下降趋势,距坡脚1~2m范围内的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J)都显著高于岸顶以外区域(p0.05)。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关键词】平原 村庄 河岸带 植物群落 植被多样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1069) 浙江省水利科技重大项目(RA1104)
【分类号】:Q948;TV85
【正文快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继红,严忠民;生态河岸带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2 王庆成;于红丽;姚琴;韩壮行;乔树亮;;河岸带对陆地水体氮素输入的截流转化作用[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11期

3 李苗;龙岳林;陈艳;张佳娴;;河岸带景观生态研究进展[J];湖北林业科技;2008年05期

4 左俊杰;蔡永立;罗坤;郭纪光;季夏薇;;上海地区河岸带结构:类型、分布及改进[J];水资源保护;2009年06期

5 张东旭;郭晋平;;我国河岸带生态学的研究进展[J];山西林业科技;2010年04期

6 吴芳芳;张娜;陈晓燕;;北京北护城河河岸带的温湿度调节效应[J];生态学报;2013年07期

7 韩路;王海珍;于军;;河岸带生态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生态环境学报;2013年05期

8 R.芬莱斯 ,张路平 ,胡家祺;河岸林是农田水分营养物的过滤器[J];地理译报;1986年01期

9 岳隽,王仰麟;国内外河岸带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5期

10 石晓丹;阮晓红;吕学研;;南京外秦淮河河岸带原生植被初步调查[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玲玲;张鹏;张旭东;;河岸带对氮磷的截留转化作用[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家生;卢金友;柴晓玲;姚仕明;;三峡工程运用后水沙输移变化对长江中游河岸带生境影响初步分析[A];“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中游的影响”专题论坛——2007中国科协年会分论坛之十论文集[C];2007年

3 王家生;卢金友;柴晓玲;姚仕明;;三峡工程运用后水沙输移变化对长江中游河岸带生境影响初步分析[A];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中游的影响——2007中国科协年会分论坛之十论文集[C];2007年

4 杨长明;蔡雯娟;李建华;;崇明岛河岸带根际土壤反硝化过程对模拟咸水入侵的响应及微生物学机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5 徐慧琴;;元竹河岸林带建设效益评价与启示[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协二○○三年学术年会农林水论文精选[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振远;沧桑黄河岸[N];文艺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玲玲;竹林河岸带对氮磷截留转化作用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2 夏继红;生态河岸带综合评价理论与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3 范小华;三峡库区河岸带复合生态系统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4 孙荣;山地河流河岸植被生态学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刘世增;石羊河流域中下游河岸植被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刘月敏;三种植物的河岸适应性及对含盐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D];天津大学;2007年

7 赵警卫;河岸带景观结构、功能及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左俊杰;平原河网地区河岸植被缓冲带定量规划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冬林;秦淮河河岸带土壤主要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10 李岳坦;青海湖流域河岸植被群落结构特征及退化机理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子珊;北京郊区河岸带自然性评价与生态恢复[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2 陈展;黄浦江河岸带结构及其健康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紫琦;北京城市河岸带结构对河流水质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4 苏亚彬;基于水土保持的青海乐都三河六岸河岸景观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5 曾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河岸带草本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D];南京大学;2015年

6 夏艺;漓江河岸带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国玉;河岸带自然度评价与近自然恢复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周昭英;上海地区生态河岸带的理论与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以珍;赣江河岸带植被特征[D];南昌大学;2010年

10 王劲修;山西沁河源头河岸带生态评价及重建补偿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047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0047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9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