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黄海海浪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0 14:05

  本文关键词:黄海海浪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黄海海浪 有效波高 季节变化


【摘要】:利用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SWAN,研究了黄海海浪有效波高的季节变化特征及相关的物理过程。结果表明,在黄海的大部分区域,混合浪有效波高的最大值出现在冬季,而最小值则基本出现在夏季。北黄海北部和山东半岛南岸的近海海域呈现稍微不同的季节变化,有效波高的最大值出现在春季。全年4个季节中混合浪有效波高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均在济州岛西南最大,沿黄海中部区域向北和由中部区域向近岸区域逐渐减小。黄海海浪为风浪占主,涌浪有效波高远小于风浪有效波高。在黄海的大部分区域,白冠耗散和四波非线性相互作用对黄海海浪的季节变化均至关重要;对于外海区域,四波非线性相互作用更为重要,而对于近海区域,白冠耗散则影响更大。本研究旨在研究黄海海浪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物理过程,为进一步探讨该海域海浪在其他时间尺度上的变异特征和动力学过程提供研究基础。
【作者单位】: 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山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关键词】黄海海浪 有效波高 季节变化
【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5DQ006,ZR2014DQ0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4150600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5M570609)~~
【分类号】:P731.22
【正文快照】: 黄海是太平洋西部的一个陆架浅海,位于我国大陆和朝鲜半岛之间,平均水深约为44 m,大部分区域水深浅于100 m(图1)。黄海海底地形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黄海中东部海域存在水深相对较深的黄海海槽。黄海海域主要受东亚季风系统控制:冬季盛行自北向南的强冬季风,夏季盛行自南向北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JUN Ki Cheon;JEONG Weon Mu;CHOI Jin Yong;PARK Kwang Soon;JUNG Kyung Tae;KIM Mee Kyung;CHAE Jang Won;QIAO Fangli;;Simulation of the extreme waves generated by typhoon Bolaven (1215) i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Yellow Sea[J];Acta Oceanologica Sinica;2015年12期

2 高志刚;骆敬新;刘克修;张庆河;范文静;武双全;李响;;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在中国沿海的质量评估[J];海洋科学;2015年05期

3 WAN Yong;ZHANG Jie;MENG Junmin;WANG Jing;;A wave energy resource assessment in the China's seas based on multi-satellite merged radar altimeter data[J];Acta Oceanologica Sinica;2015年03期

4 宗芳伊;吴克俭;;基于近20年的SWAN模式海浪模拟结果的南海波浪能分布、变化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14年03期

5 蒋廷松;任建莉;沈彩琴;;SWAN模式对陆架浅水区有效波高的模拟研究及改进[J];海洋预报;2014年04期

6 BI Fan;WU Kejian;;Wave Effect on the Ocean Circulations Through Mass Transport and Wave-Induced Pumping[J];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2014年02期

7 谭凤;张庆河;庞启秀;张娜;杨华;;基于WRF-SWAN模式的韦帕台风波浪场模拟[J];水道港口;2012年01期

8 郑崇伟;李训强;;基于WAVEWATCH-Ⅲ模式的近22年中国海波浪能资源评估[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1期

9 江丽芳;张志旭;齐义泉;陈荣裕;;WAVEWATCH Ⅲ和SWAN模式在南海北部海域海浪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J];热带海洋学报;2011年05期

10 史剑;王璞;钟中;张军;;两种网格下的SWAN模式对黄渤海海浪模拟比较[J];海洋预报;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川;黄亚珏;;广东某海上风电场波浪能资源分析[J];南方能源建设;2016年04期

2 杨艳;陈璇;刘晓光;;三种插值方法在中国海域海浪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6年04期

3 董祥科;王智峰;董胜;吴昊;;潍坊港海域波浪数值模拟[J];水运工程;2016年06期

4 石洪源;曹雪峰;文先华;吴琼;郭佩芳;;台风“山神”过境期间南海西北部海南岛附近海区台风浪空间特征数值模拟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16年03期

5 郑崇伟;李崇银;;全球海域波浪能资源评估的研究进展[J];海洋预报;2016年03期

6 谢友鸽;郭金运;朱金山;孔巧丽;李国伟;;基于SWAN模型的东沙岛海域有效波高模拟与分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3期

7 王扬杰;张庆河;陈同庆;杨华;;大气-海洋-海浪耦合模型在台风过程模拟中的应用[J];水道港口;2016年02期

8 高占胜;郑崇伟;李训强;刘文鹏;;南海-北印度洋波高的长期变化:Ⅱ.趋势的区域性、季节性差异[J];海洋预报;2016年02期

9 HE Hailun;XU Yao;;Wind-wave hindcast in the Yellow Sea and the Bohai Sea from the year 1988 to 2002[J];Acta Oceanologica Sinica;2016年03期

10 WAN Yong;ZHANG Jie;MENG Junmin;WANG Jing;DAI Yongshou;;Study on wave energy resource assessing method based on altimeter data——A case study in Northwest Pacific[J];Acta Oceanologica Sinica;201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ZHENG Chongwei;SHAO Longtan;SHI Wenli;SU Qin;LIN Gang;LI Xunqiang;CHEN Xiaobin;;An assessment of global ocean wave energy resources over the last 45 a[J];Acta Oceanologica Sinica;2014年01期

2 郑崇伟;林刚;邵龙潭;;台湾周边海域波浪能资源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3年07期

3 郑崇伟;苏勤;刘铁军;;1988—2010年中国海域波浪能资源模拟及优势区域划分[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3年03期

4 宋丰飞;周天军;;20CR再分析资料在东亚夏季风区的质量评估[J];大气科学;2012年06期

5 谭凤;张庆河;庞启秀;张娜;杨华;;基于WRF-SWAN模式的韦帕台风波浪场模拟[J];水道港口;2012年01期

6 ;Wind energy and wave energy resources assessment i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South China Sea[J];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2012年01期

7 郑崇伟;李训强;;基于WAVEWATCH-Ⅲ模式的近22年中国海波浪能资源评估[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1期

8 郑崇伟;周林;周立佳;;西沙、南沙海域波浪及波浪能季节变化特征[J];海洋科学进展;2011年04期

9 谢潇;何金海;祁莉;;4种再分析资料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研究进展[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1年05期

10 史剑;王璞;钟中;张军;;两种网格下的SWAN模式对黄渤海海浪模拟比较[J];海洋预报;201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树宗,赵喜喜,朱大勇,郭佩芳;大西洋波高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03年04期

2 陈春涛;朱建华;黄骁麒;王贺;赵屹立;;波浪骑士数据在高度计有效波高检验中的再处理[J];海洋测绘;2013年03期

3 韩倩倩;胡继军;宋诗艳;于勇;褚超;;海洋波谱仪有效波高反演方法的仿真分析[J];遥测遥控;2013年06期

4 刘育锋,李合;利用长、短期波高分布规律确定多年一遇有效波高[J];海洋预报;1988年04期

5 叶小敏;林明森;宋庆君;;基于现场观测数据的卫星雷达高度计海面风速和有效波高真实性检验方法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4年01期

6 侯一筠,卢筠,李明悝,何宜军,尹宝树,苏京志,程明华;有效波高的非线性统计及在南海卫星高度计中的应用[J];海洋与湖沼;2001年05期

7 陈小燕;杨劲松;黄韦艮;王隽;王贺;张荣;;多源卫星高度计有效波高数据融合方法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9年04期

8 孟雷;闻斌;姜洪峰;范海燕;;神经网络方法对海浪有效波高数值模拟的改进[J];海洋预报;2010年02期

9 吴雄斌;李伦;李炎;龙超;沈志奔;杨子杰;;高频地波雷达海面有效波高探测实验研究[J];海洋与湖沼;2012年02期

10 段华敏;王剑;;基于X波段雷达海面波高估计的改进方法[J];海洋通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有广;纪永刚;张杰;;一种机载高度计有效波高快速反演算法[A];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青年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海洋湖沼科学青年学者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刘春霞;江丽芳;廖菲;赵中阔;;南海区域海浪数值预报产品与近海浮标资料对比分析[A];S1 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2年

3 段华敏;周蓓;;X波段雷达图像估计有效波高[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4 纪永刚;张杰;张有广;;神舟四号高度计有效波高反演[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孟雷;闻斌;于福江;程明;;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海浪数值模拟[A];第二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7年

6 孟雷;闻斌;于福江;程明;;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海浪数值模拟[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7 杨永增;纪永刚;;利用Topex资料的海浪同化模型试验[A];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青年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海洋湖沼科学青年学者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潘锡山;王红川;王登婷;;基于不同强迫风场的海浪数值模式[A];第十六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9 纪永刚;张杰;张有广;;神舟四号高度计波形分析及数据预处理[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张洪生;辜俊波;戴u&;张怡;王海龙;;用不同方法计算内陆湖泊风浪场的比较[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庞之浩;中国有了监测海洋的“眼睛”[N];中国国防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宋贵霆;合成孔径雷达提取海面风、浪信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2 赵喜喜;中国海散射计风、浪算法研究及海面风场、有效波高的时空特征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3 刘首华;畸形波的海浪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王际朝;基于风场和海浪同步观测的海浪同化模式构建[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4年

5 杨永增;海浪谱能量方程稳定性、敏感性分析与海浪变分同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赛;X波段宽带相参雷达海面回波信息反演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梁小力;UMWM模式在全球海浪数值模拟及海气界面通量研究中的应用[D];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2016年

3 张婕;风—浪要素的全球分布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李锋;海洋工程双变量环境条件设计参数估计[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5 孙骁帆;海洋风浪模型在我国邻近海域的应用与对比[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李秀仲;HY-2高度计有效波高提取算法研制[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1年

7 张进峰;典型海域的海浪数值模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鞠红梅;深度破碎效应对近岸台风浪计算影响的数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9 徐莹;HY-2卫星高度计有效波高反演算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赵鑫;三十年来渤海湾波浪动力环境的变化[D];天津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067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0067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2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