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寺堡鲁家窑移民新村防洪及雨水利用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红寺堡鲁家窑移民新村防洪及雨水利用技术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的水资源供需矛盾、防洪排涝问题以及农村水环境防治等水资源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再利用在改善用水环境、节约水资源、提高农村用水质量等方面意义重大。本文研究目的是有效解决红寺堡鲁家窑移民新村洪水威胁,使有害洪水转变为可利用水资源,使居民安居乐业;同时该区水资源紧缺,对居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再利用,按照国家节水型农业的发展要求,使干旱区乡村的水利建设逐步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以持续发展的水利方向转变。本文研究方法是分析国内外雨水利用发展状况的先进经验,正确分析红寺堡鲁家窑雨水资源情况及变化规律,研究水循环与农村水资源再利用的可行性:得出水资源收集与再利用是解决农村水资源短缺和改善农村环境问题关键途径的结论。因此提出集雨、排水、净化和存储为一体的综合系统解决方案。并进行防洪规划,布置排洪管沟、对雨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以及蓄洪池进行方案设计。本课题以理论方法探讨为主线,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结合实例对红寺堡鲁家窑防洪及雨水利用现状提出了理论与技术方面的解决对策,不仅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更兼具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尤其对缓解我国北方农村水资源短缺、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村用水质量等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 干旱区 防洪 雨水利用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V87;TV213.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8
- 1.1 引言7-8
- 1.2 课题背景及意义8
- 1.2.1 选题来源8
- 1.2.2 选题背景及意义8
- 1.3 国内外雨水再利用研究现状8-12
- 1.3.1 国外雨水再利用现状9-10
- 1.3.2 国内雨水再利用现状10-12
- 1.4 国内外防洪研究现状12-14
- 1.4.1 国外防洪现状12-13
- 1.4.2 国内防洪现状13-14
- 1.5 国内外污水再利用研究现状14-16
- 1.5.1 国外污水再利用研究现状14
- 1.5.2 国内污水再利用研究现状14-16
- 1.6 课题的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16-18
- 1.6.1 研究内容16
- 1.6.2 研究方法16-17
- 1.6.3 技术路线17-18
- 第二章 干旱区农村水资源再利用理论分析18-26
- 2.1 水资源的概念18
- 2.2 干旱区农村水资源的现状18-21
- 2.3 干旱区农村水资源再利用体系21-26
- 2.3.1 体系的指导思想21-23
- 2.3.2 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途径23
- 2.3.3 农村雨水再利用体系的内涵及目标23
- 2.3.4 农村雨水再利用体系的组成23-24
- 2.3.5 干旱区农村水资源再利用体系水质评价标准24-26
- 第三章 鲁家窑概况及水资源再利用可行性研究26-33
- 3.1 鲁家窑移民新村概况26-29
- 3.1.1 地形地貌26
- 3.1.2 地理位置26-27
- 3.1.3 气候情况27-28
- 3.1.4 洪水资料28
- 3.1.5 社会经济状况28-29
- 3.2 红寺堡用水概况29-31
- 3.3 防洪及水资源再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31-33
- 3.3.1 防洪及雨水利用的必要性31-32
- 3.3.2 雨水利用的可行性32-33
- 第四章 防洪及雨水利用处理技术方案设计33-43
- 4.1 设计概述33
- 4.1.1 设计依据33
- 4.1.2 规范及标准33
- 4.2 集雨系统33-35
- 4.2.1 雨水利用的基本途径33-34
- 4.2.2 雨水收集利用34-35
- 4.3 防洪排水系统总体布置35-38
- 4.3.1 防洪排水系统标准35
- 4.3.2 防洪排水系统方案对比35-38
- 4.4 净化系统38-41
- 4.4.1 工程设计38-41
- 4.4.2 地埋式一体化水处理系统特点41
- 4.4.3 滞洪区蓄水池设计41
- 4.5 水资源再利用41-42
- 4.6 防洪及水资源再利用综合评价42-43
- 4.6.1 经济评价42
- 4.6.2 社会效益42
- 4.6.3 环境效益42-43
- 总结43-45
- 参考文献45-48
- 致谢48-49
- 个人简介及论文发表情况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磊;雨水利用在日本[J];水利天地;2001年08期
2 刘青勇,顾建金;“国内外雨水利用新技术”培训班在济举行[J];山东水利;2004年07期
3 张军锋,何俊仕;沈阳市城区雨水利用对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Z1期
4 丁跃元;张书函;陈建刚;;北京城区雨水利用的回顾与现状[J];住宅产业;2005年01期
5 杨华安;;雨水利用是个宝[J];四川气象;2006年01期
6 刘军;;石家庄市城区雨水利用的主要措施[J];中国水利;2006年15期
7 范炳均;刘光永;;上海某培训中心雨水利用工程设计体会[J];给水排水;2006年09期
8 张强;鲍万民;王继华;李勇;;淄博住宅小区雨水利用探讨[J];城乡建设;2006年10期
9 仰玉珍;;北京市雨水利用的总体思路和应对策略[J];市政技术;2006年06期
10 顾正斌;侯毅凯;王慧勇;;邯郸市城区雨水利用途径探索[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永青;;适合广西的雨水利用途径探讨[A];2010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高建恩;牛文权;冯浩;吴普特;;雨水利用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A];第四次全国雨水利用技术研究会暨学术年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3 张军锋;何俊仕;;沈阳市城区雨水利用对策[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金立华;王登礼;祝辉;孙荣花;;雨水利用应在城市中大力推广[A];山东水利学会第九届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4年
5 乔晓罡;李文静;;从一些国家雨水利用情况谈我国的雨水利用[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李元红;金彦兆;;未来甘肃雨水利用的发展方向与保障对策[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雨水利用与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7 薛选世;;雨水利用与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雨水利用与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8 李向宇;贾艾晨;曹文强;;大连市雨水利用的可行性研究[A];2008年全国城市水利学术研讨会暨工作年会资料论文集[C];2008年
9 张金鹏;李晴;;浅析北京地区园林绿地的雨水利用[A];2009北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C];2010年
10 尹建坤;耿炜;靳睿杰;曹立强;穆岩;董钰;;石家庄市雨水利用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杨毅;雨水利用将进入新阶段[N];中国水利报;2001年
2 记者王方杰;甘肃“雨水利用行动”获国际特等奖[N];人民日报;2003年
3 记者 闫雪静;本市建成雨水利用设施55处[N];北京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高莹;重视雨水利用系统的建设[N];友报;2007年
5 张克锋 陈伟伟;黄科院建成城区雨水利用示范工程[N];黄河报;2011年
6 吴普特 高建恩;人工汇集雨水利用技术[N];中国水利报;2003年
7 采田 选编;雨水利用,看日本是怎样做的[N];中国水利报;2004年
8 ;德国的雨水利用[N];中国水利报;2004年
9 阮本清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雨水利用良性发展[N];中国水利报;2005年
10 记者 陈宗立 特约记者 周文馨;甘肃雨水利用规模居世界之首[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旭超;寒冷地区城市住宅小区非传统水源利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庄佳欣;株洲市某小区雨水利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3 李甜;陕北地域传统雨水利用智慧及其现代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廖怡岚;基于雨水利用下的生态景观设计与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5 武炜瑶;居住区雨水利用景观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6 卢欣;居住区雨水利用景观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7 阮寅;西安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雨水利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8 李涵;基于雨水利用的武汉市综合公园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9 倪晶诚;合肥市住宅区雨水资源利用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10 费龙;半山半圩区串联塘坝雨水利用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113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011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