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长白山天池溃湖洪水数值模拟

发布时间:2017-10-11 13:40

  本文关键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长白山天池溃湖洪水数值模拟


  更多相关文章: DEM 洪水灾害 数值模拟 影响范围


【摘要】:火山灾害破坏力大、波及范围广、影响时间长、损失严重,是一种重大自然灾害。历史上,长白山天池火山曾经多次喷发,目前的监测数据也表明火山锥体还在发生着形变,岩浆还处于活动状态。天池火山于1199-1200年发生的喷发被称为全球近2000年来最大喷发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防灾减灾意识的增强,天池火山地区的防灾减灾工作被提上日程。其中蓄水量巨大的火山湖是长白山天池地区防灾工作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一旦喷发,火山湖瞬间发生溃决,洪水将直接威胁到下游二道白河地区数十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借助于吉林省地震局和中国海洋大学城市与工程管理信息化实验室合力完成的“长白山天池火山防灾专项规划”项目,根据本人在项目中承担完成的“长白山天池火山三大流体灾害的数值模拟”工作,选取洪水灾害作为论文的主要分析对象,研究过程及成果如下:(1)以天池周围矢量等高线和高程控制点为数据源,经ArcGIS的三维分析工具转化为研究区的DEM(数字高程模型),由3ds Max软件建模并转化为STL格式的三维地形文件,通过FLOW 3D软件的修改,最终获得了FLOW 3D软件可识别的无缺陷STL三维地形图档。(2)利用成熟的溃坝水流坝址处最大流量计算方法和典型的流量过程线四次拟合曲线,结合天池的实际数据,做出了天池的圆台模型假设,由此构建了天池的溃坝模型,计算出了FLOW 3D流体模拟所需的流量数据:(3)依据天池STL地形文件,在FLOW 3D中建立了研究区地形的结构化网格模型,根据收集到的实际地理数据,确定了本次模拟所需的模型参数、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依据工况I、Ⅱ、Ⅲ的初始条件,依次进行了模拟计算。其中工况I为天池湖水水位上涨0.159kmm,湖水全部泄出;工况II为湖水水位上涨0.086kmm,1/2湖水泄出;工况Ⅲ为湖水水位上涨0.046kmm,1/4湖水泄出,最后得到了对本文结果有重要价值的数千张图档。(4)选取了软件输出的洪水速度和水深两类数据资料,从每类数据资料的三种工况条件下等时间间隔各自取到了102幅图档。将所有图档经ArcMap合成并绘制出了三种工况下洪水最大速度和最大水深的分布图,经行政区划和居民点、主要河流、天池周边其他水系等地物叠加后,由ArcMap共计输出6幅洪水灾害范围分布图,并对对三种工况下的淹没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到了如下分析结果:①工况I发生后,洪水水头的最大速度超过了25m/s,瞬间最大水深达到了20m以上:10分钟后,洪水越过二道白河河道进入三道白河淹没了黄松浦林场,整个淹没区呈“扇形”分布;45分钟后,洪水到达二道白河镇附近以5-1Om/s(部分地区达到10~15m/s)的速度越过长白山自然保护局、二道村、铁北村、红丰村、长胜村、头道白河村、白河岗村、水田村等,最大淹没水深在1-3m之间,并与三道白河的洪水再次交汇,以5m/s以下的速度淹没了三道白河和四道白河之间的向阳村、四合村,淹没水深小于lm。②工况II发生后,瞬时最大流速达到了20m/s以上,最大水深在20m左右:1小时15分钟后,洪水开始进入二道白河镇,长白山自然保护局、二道村、宝马村、铁北村部分区域被淹没,周边流速为510m/s,水深分布在1~3m,淹没区域多为靠近二道白河河道2~3km的范围。1.5个小时前后洪水越过长胜村、水田村、头道白河村和白河岗村,流速在5m/s以下,二道白河以西2~-6km的地区水深在1m以下,包括红丰村在内的二道白河和三道白河之间的区域水深在1~3m之间。③工况ⅡI发生后,洪水瞬间最大速度达到20m/s以上,最大水深在15m以上。20~30分钟后,洪水向下游蔓延形成向东北方向偏移的小规模扇形区域,并冲出二道白河河道,向东越过三道白河不超过3km,流速不超过5m/s,受沟谷影响出现最大深度为3-5m的积水;1.5~2小时后,洪水再次向东越过二道白河河道进而淹没了红丰村的大部分地区后进入三道白河河道,洪水流速降为5m/s以下,水深分布在1m左右。(5)依据吉林省水利厅提供的防洪工程图及相关水库数据,结合三种工况下的洪水分布图和对应的洪水淹没特征,提出了若干溃湖洪水的防灾防护建议。
【关键词】:DEM 洪水灾害 数值模拟 影响范围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V12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1 绪论12-24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4-20
  • 1.2.1 水淹没问题的研究现状14-17
  • 1.2.2 溃坝水力计算的研究现状17-19
  • 1.2.3 长白山天池火山流体灾害特征的研究现状19-20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20-24
  • 1.3.1 研究内容20-22
  • 1.3.2 研究思路22-24
  • 2 长白山天池火山概况24-27
  • 2.1 长白山天池火山研究区基础地理数据24-26
  • 2.2 本章小结26-27
  • 3 长白山天池火山研究区数字高程模型的构建27-41
  • 3.1 基于ArcGIS的研究区基本地形数据处理27-35
  • 3.1.1 基于ArcMap的研究区DEM的生成28-32
  • 3.1.2 基于ArcScene的研究区三维场景生成32-35
  • 3.2 研究区STL数字高程地形图的生成35-40
  • 3.2.1 STL地形文件的创建36-38
  • 3.2.2 STL地形文件的修复38-40
  • 3.3 本章小结40-41
  • 4 天池洪水灾害的数值模拟41-92
  • 4.1 溃坝水流的水力计算41-54
  • 4.1.1 溃坝水力计算的条件41-42
  • 4.1.2 溃坝水流运动的控制方程42-47
  • 4.1.3 溃坝水流坝址处最大流量的计算依据47-53
  • 4.1.4 溃坝水流坝址流量过程线的确定53-54
  • 4.2 天池的溃坝模型54-61
  • 4.2.1 天池圆台模型假设56-57
  • 4.2.2 天池溃口处流量过程线的确定57-61
  • 4.3 基于Flow 3D的溃湖洪水演进数值模拟61-90
  • 4.3.1 FLOW 3D的建模理论61-70
  • 4.3.2 基于FLOW 3D的研究区地形网格建模70-72
  • 4.3.3 物理模型参数及初始条件确定72-77
  • 4.3.4 模型结果的输出——以工矿Ⅰ为例77-84
  • 4.3.5 其他工况下的模拟结果输出84-90
  • 4.4 本章小结90-92
  • 5 天池火山湖溃湖洪水灾害分布图及防灾防护对策92-104
  • 5.1 溃湖洪水灾害范围分布及分析92-101
  • 5.1.1 工况Ⅰ的洪水灾害范围分布及淹没情况分析92-95
  • 5.1.2 工况Ⅱ的洪水灾害范围分布及淹没情况分析95-98
  • 5.1.3 工况Ⅲ的洪水灾害范围分布及淹没情况分析98-101
  • 5.2 溃湖洪水防灾防护建议101-102
  • 5.3 本章小结102-104
  • 6 结论与展望104-108
  • 6.1 研究成果及结论104-106
  • 6.2 工作展望106-108
  • 参考文献108-112
  • 致谢112-113
  • 个人简历113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11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清福;冯启民;张羽;温洪涛;刘俊清;盘晓东;;长白山天池火山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架构(Ⅱ)——火山预警平台建设[J];自然灾害学报;2013年06期

2 刘新有;李自顺;朱俊;尹炳槐;;云南山区水库溃坝洪水及其演进分析[J];水文;2013年03期

3 刘俊清;孙继财;武成智;李克;;长白山天池火山溃湖洪水最大流量的初步估算及影响分析[J];地震地质;2013年01期

4 沈洋;王佳妮;;基于MIKE软件的溃坝洪水数值模拟[J];水电能源科学;2012年06期

5 杨军;贾鹏;周廷刚;张敏;刘微;;基于DEM的洪水淹没模拟分析及虚拟现实表达[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0期

6 万园;许建东;林旭东;潘波;;基于数值模拟的长白山天池火山泥石流灾害展布范围分析及预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5期

7 陈鹏;张继权;严登华;蒋新宇;包玉龙;;基于GIS技术的城市暴雨积涝数值模拟与可视化——以哈尔滨市道里区为例[J];灾害学;2011年03期

8 王军;梁忠民;施晔;;基于GIS的水库洪水风险图编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9 陈凯;;基于GIS的洪水淹没评估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灾害学;2009年04期

10 孙海;王乘;;利用DEM的“环形”洪水淹没算法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年08期



本文编号:1012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012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4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