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枕头坝水电站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治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4 01:04

  本文关键词:枕头坝水电站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治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水电工程 地质灾害 风险分析 层次分析法 评估 防治对策


【摘要】: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灾害性天气频发,加之人类的不恰当活动,使得地质灾害已成为我国水利水电建设的突出问题。水利水电地质灾害问题突出,表现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及不稳定斜坡等,这些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地质灾害的勘查与评估工作对于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意义重大。枕头坝一级水电站工程等别为二等,工程规模为大(2)型工程,电站装机容量720MW。按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的分级标准,确定枕头坝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级为一级。本文以枕头坝水电站地质灾害为实证研究对象,在野外现场调查与已有地质资料、大渡河流域相关水电站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料详尽分析的基础上,对水库区、枢纽工程区、料场区、弃渣场区、场内公路区、生产及生活施工营地区的地质环境背景和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危险对象及危险性大小进行评估分析。首先,对枕头坝一级电站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价:界定评估范围和评估级别后,建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层次分析法模型;采用地质灾害密度、地貌条件、地层岩性、气象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等指标,建立地质灾害易发程度递阶层次结构表,计算地质灾害危险性值R,从而判断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然后,基于工程建设活动对工程影响区的地质环境条件产生的影响,着重考虑工程活动不仅将会改变工程建设所涉及到的原有不良地质体的自然稳定状态,并且可能诱发其产生复活失稳,还将可能诱发新的地质灾害发生,如人工边坡的滑坡、崩塌以及水库库岸坍塌再造等问题,采用赤平投影图、地质灾害评估剖面图,并结合现场调研,得到地质灾害预测评估的地质灾害类型、危害对象和程度。最后,给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主要从防治对策的指导思想、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受益主体、典型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和工程总体防治对策进行阐述。本文主要对大渡河枕头坝水电工程项目的影响河段进行评估,评估区域内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危岩等,对保证建筑物及人身的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意义。
【关键词】:水电工程 地质灾害 风险分析 层次分析法 评估 防治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94;TV7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4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2
  • 1.3 主要研究内容12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技术路线12-14
  • 2 区域自然地理及地质条件14-22
  • 2.1 自然地理条件14-15
  • 2.2 工程地质环境条件15-22
  • 3 地质灾害现状评估22-49
  • 3.1 评估范围和评估依据22
  • 3.2 建设项目类型与评估级别确定22-25
  • 3.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AHP模型25-28
  • 3.4 水库区地质灾害的现状评估28-38
  • 3.5 枢纽工程区地质灾害的现状评估38-41
  • 3.6 料场区地质灾害的现状评估41-42
  • 3.7 弃渣场区地质灾害的现状评估42-45
  • 3.8 场内公路区地质灾害的现状评估45-47
  • 3.9 生产及生活施工营地区地质灾害的现状评估47-49
  • 4 地质灾害预测评估49-71
  • 4.1 水库区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估49-50
  • 4.2 枢纽建筑物区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估50-52
  • 4.3 料场区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估52-56
  • 4.4 弃渣场区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估56-60
  • 4.5 场内公路区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估60-64
  • 4.6 生产及生活施工营地区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估64-71
  • 5 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对策71-76
  • 5.1 指导思想71
  • 5.2 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71
  • 5.3 受益主体71-73
  • 5.4 典型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与防治对策73-74
  • 5.5 综合防治对策74-76
  • 6 结论与展望76-78
  • 6.1 结论76-77
  • 6.2 展望77-78
  • 参考文献78-81
  • 致谢81-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殷志强;孟晖;连建发;赵无忌;;基于不同时间尺度的地质灾害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J];地质论评;2013年06期



本文编号:1028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028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b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