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后评价及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5 00:41

  本文关键词: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后评价及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抽水蓄能电站项目 后评价指标体系 后评价方法 后评价


【摘要】:抽水蓄能电站能有效代替其他能源,既可以承担系统的峰荷容量,能有效减小火电调峰幅度,又能抽水填谷,相应节约系统总燃料消耗;配合风电合理消纳,能减少弃风电量、提高电力系统接纳风电的能力,增强接纳风电的经济性。抽水蓄能电站还因其快速的反映速度和灵活的运行方式,可保障电网及风电送出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显著的动态作用和效益。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的后评价研究对于系统、全面、科学的认识抽水蓄能电站非常有帮助,对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对抽水蓄能电站的后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对抽水蓄能电站有了深刻的认识,了解了国内外后评价的研究动态以及趋势。本文选定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完成对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的后评价。层次分析法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对项目的最终评价等级。根据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的特点,构建了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评价指标体系有四个方面:项目技术效果后评价、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项目影响后评价以及项目可持续发展后评价。最后本文以河北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作为实证研究对象。用本文建立的指标体系对其进行后评价的实证研究,最终得出了该项目的后评价结果。对研究进行了成果总结及展望。
【关键词】:抽水蓄能电站项目 后评价指标体系 后评价方法 后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V74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21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9-11
  • 1.1.1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意义9-10
  • 1.1.2 进行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后评价的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11-20
  • 1.2.1 抽水蓄能电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1-14
  • 1.2.2 项目后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4-18
  • 1.2.3 抽水蓄能电站经济评价现状18-20
  • 1.3 本章小结20-21
  • 第2章 项目后评价理论与方法基础21-28
  • 2.1 项目后评价的基本概念21-24
  • 2.1.1 项目后评价的时间范畴和分类21-22
  • 2.1.2 项目后评价的定义22-23
  • 2.1.3 项目后评价的目的和特点23-24
  • 2.1.4 项目后评价的理论基础24
  • 2.2 项目后评价的基本内容24-25
  • 2.3 项目后评价的方法论原则25-26
  • 2.4 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后评价的意义26-27
  • 2.5 本章小结27-28
  • 第3章 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的后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的建立28-40
  • 3.1 抽水蓄能电站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28-32
  • 3.1.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28-29
  • 3.1.2 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29-30
  • 3.1.3 指标体系的构建路径30
  • 3.1.4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构的优化方法30-31
  • 3.1.5 指标体系总框架31-32
  • 3.2 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32-33
  • 3.3 抽水蓄能电站的后评价内容33-39
  • 3.3.1 经济后评价内容33-35
  • 3.3.2 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技术后评价内容35-36
  • 3.3.3 抽水蓄能电站的影响后评价内容36-37
  • 3.3.4 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内容37-39
  • 3.4 本章小结39-40
  • 第4章 实证分析40-52
  • 4.1 项目概况40-41
  • 4.2 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41
  • 4.3 抽水蓄能项目后评价研究41-44
  • 4.3.1 综合评价方法的介绍41-42
  • 4.3.2 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42-44
  • 4.4 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综合评价指标隶属度的确定44-46
  • 4.4.1 定量指标隶属度的确定44-45
  • 4.4.2 定性指标隶属度的确定45-46
  • 4.5 抽水蓄能电站的模糊综合评价46-49
  • 4.6 评价结果分析49-50
  • 4.7 本章小结50-52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52-54
  •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52
  • 5.2 进一步研究展望52-54
  • 参考文献54-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永秀,张文泉,于文革;抽水蓄能电站价值补偿研究[J];水力发电;2000年02期

2 邢小平;关于加强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管理的思考[J];水力发电;2000年09期

3 张绍康;广西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探讨[J];红水河;2000年02期

4 黄志超;抽水蓄能电站面面观[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5 ;我国即将修建桐柏抽水蓄能电站[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0年02期

6 吴劼高;山东泰山抽水蓄能电站动工[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0年06期

7 赵秋云,刘思归;世界上首座海水抽水蓄能电站继续进行试验[J];水利水电快报;2000年24期

8 李小君;电力系统中如何考虑抽水蓄能电站[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0年02期

9 徐得潜,翟国寿,刘新建;抽水蓄能电站调频及备用效益计算方法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01年03期

10 黄仕云,陈志刚,邓雪原,王春辉,郑忠信;抽水蓄能电站在广东的发展前景[J];水力发电;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荣国;;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与规划布局[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09)[C];2009年

2 靳亚东;王婷婷;;新形势下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契机[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09)[C];2009年

3 马登清;;在以水电为主的电网中兴建抽水蓄能电站必要性探讨[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09)[C];2009年

4 刘林元;;浅谈厂网分开条件下抽水蓄能电站投资费用的分摊[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09)[C];2009年

5 罗绍基;;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6 邱彬如;;抽水蓄能电站建设[A];中国水电100年(1910-2010)[C];2010年

7 邓雪原;曾德安;;广东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现状及发展前景[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0)[C];2010年

8 潘定才;叶复萌;黄卫华;;深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0)[C];2010年

9 华向阳;孙勇;;黑龙江荒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必要性[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0)[C];2010年

10 刘亚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现场高效管理研究[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0)[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通讯员 张存有 姜敏玉;吉林白山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发电[N];中国水利报;2005年

2 张会清;我省第一座抽水蓄能电站投产[N];新华日报;2003年

3 王润胜;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要集约化[N];中国电力报;2006年

4 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 崔继纯;建设抽水蓄能电站 提供绿色环保电力[N];中国电力报;2006年

5 李复生 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抽水蓄能电站:蓄“市”待发[N];中国水利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杨飞;抽水蓄能电站:规范有序中提速发展[N];中国水利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杨飞;2020年我国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将超3000万千瓦[N];中国水利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崔劲松;洪屏抽水蓄能电站进入前期建设阶段[N];光华时报;2006年

9 王润胜;泰安抽水蓄能电站全部建成投运[N];国家电网报;2007年

10 贾洪双;白山抽水蓄能电站正式移交生产管理[N];东北电力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程芳;抽水蓄能电站旋转备用容量电价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2 王林锁;抽水蓄能电站水力过渡过程调节控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3 曹f ;风电及抽水蓄能电站容量规划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继纯;抽水蓄能电站效益评估及规划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2 张培;火电电网中抽水蓄能电站容量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3 周燕;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经营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4 刘凡;抽水蓄能电站动态效益评估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张姝;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发展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顾晓亮;抽水蓄能电站效益综合评价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7 代红;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规划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8 黄卫东;桐柏抽水蓄能电站技术经济综合评估方法及其应用[D];四川大学;2005年

9 张林W,

本文编号:10341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0341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6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