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黄河中下游水闸抗震能力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15 13:01

  本文关键词:黄河中下游水闸抗震能力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黄河中下游水闸 抗震能力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时程分析法


【摘要】:黄河中下游水闸的地基均为土基,其分布位于华北地震区。随着国内抗震设计规范的变更,这些水闸的原设计抗震能力不足,需重点开展抗震措施的复核。同时随着计算方法的发展,原先采用拟静力计算方法进行设计的水闸与现在抗震设防的要求相比已略显不足,因此采用更先进的计算方法对水闸结构开展抗震能力分析刻不容缓。本文针对位于该区域内水闸地基土特性、结构形式对水闸抗震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统计分析方法确定水闸的典型地基土和典型结构形式。考虑结构-地基土相互作用、不同边界地基模型以及地震动水压力,根据典型地基土、典型水闸,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分析水闸结构在现行抗震设防烈度下的实际抗震能力。对比分析振型分解反应谱和时程分析法的地震动响应,推荐黄河中下游水闸抗震能力的计算方法。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到的结论如下:1.对黄河中下游水闸闸底板地基土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典型地基土为:第一层为砂壤土;第二层为壤土;第三层为粘土;第四层为粉砂;第五层为细砂;第六层为中砂,其层厚比例为1:1.54:0.63:0.88:1.02:0.53。2.对黄河中下游水闸的结构形式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水闸典型结构形式为:(1)闸室高度为5~9m,闸底板长度为9~11m,闸墩上游墩头采用半圆形,下游墩头采用流线型,边墩的厚度为0.6~1.0m;(2)水闸机架桥高度为4.0m~8.8m,高于5m,采用双层结构,横梁设置在顺河向,下端高度大于上端高度,排架柱横河向宽度为0.3~0.45m,顺河向宽度为0.35~0.5m;(3)启闭机房结构为砖结构,其中启闭机房有圈梁。3.在地震作用下,水闸闸室结构的横河向变形大于顺河向变形,水闸的机架桥和启闭机房的横河向变形小于顺河向变形,另外沿水闸高度方向,水闸的位移逐渐变大,其中水闸机架桥的变形最大,启闭机房次之,闸室结构变形最小。4.考虑土体,不仅得到了水闸结构的自振频率,还得到了土体自身和土体与水闸结构一体的自振频率,还放大了水闸结构的动应力,延后了水闸结构的地震动应力,其对水闸闸室结构的放大作用最大,机架桥次之,启闭机房最小。5.在相同地基模型下,与固定边界相比,黏弹性边界减小了水闸结构的地震动应力,另外考虑结构与土的非线性接触,减小了结构的动响应,却增大了与结构连接的其他结构动响应。时程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比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得到的结果更准确、真实,因此,对水闸进行抗震动力分析时推荐采用时程分析法。
【关键词】:黄河中下游水闸 抗震能力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时程分析法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V312;TV6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6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4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14-16
  • 1.3.1 地基特性研究14
  • 1.3.2 水闸结构研究14
  • 1.3.3 典型水闸抗震能力研究14-16
  • 2 黄河中下游水闸地基特性研究16-24
  • 2.1 水闸闸底板地基土质16-19
  • 2.2 水闸地震动参数及设防类别19-21
  • 2.3 典型地基土21
  • 2.4 本章小结21-24
  • 3 黄河中下游水闸结构特性研究24-42
  • 3.1 水闸闸室段结构形式24-32
  • 3.1.1 水闸闸室段纵剖面24-28
  • 3.1.2 水闸闸室段横断面28-30
  • 3.1.3 水闸机架桥和启闭机房30-32
  • 3.2 水闸混凝土强度32-39
  • 3.2.1 构件分类及检测方法统计32-35
  • 3.2.2 水闸混凝土实际检测强度35-36
  • 3.2.3 水闸混凝土强度变化规律36-39
  • 3.3 典型水闸39-40
  • 3.4 本章小结40-42
  • 4 典型水闸动力分析42-76
  • 4.1 水闸动力分析理论42-45
  • 4.1.1 模态分析42
  • 4.1.2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42-43
  • 4.1.3 时程分析法43-45
  • 4.1.4 非线性分析45
  • 4.2 计算模型及材料参数45-49
  • 4.2.1 计算模型45-46
  • 4.2.2 材料参数46-49
  • 4.3 水闸动力分析计算结果49-74
  • 4.3.1 模态分析49-50
  • 4.3.2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50-60
  • 4.3.3 时程分析法60-70
  • 4.3.4 结构与土界面接触对结果的影响70-74
  • 4.3.5 两种有限元计算方法结果的对比74
  • 4.4 本章小结74-76
  • 5 结论与展望76-78
  • 5.1 结论76-77
  • 5.2 展望77-78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78-80
  • 致谢80-82
  • 参考文献82-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学文;张向东;吴纪宏;;大中型水闸报废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1年02期

2 李朝阳;;当前我省大型水闸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河南水利;2001年06期

3 何昌顺,金德富;水闸规范化管理探讨[J];浙江水利科技;2001年S1期

4 龙益辉;;对广西水闸加固改建中几个问题的浅见[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2年04期

5 谢树平,覃艳涛;赤吟水闸工程拦河闸设计[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3年02期

6 毕元章;水闸除险改建研究[J];海河水利;2003年05期

7 王勇 ,孙为亮 ,夏军;宿州市水闸管理工作浅谈[J];治淮;2003年09期

8 孙相海,樊秀平,张俊芳;中小型水闸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治淮;2004年07期

9 王勇 ,夏军 ,罗士杰 ,杨成;浅谈水闸文明管理[J];治淮;2005年10期

10 ;淮河流域15个大中型水闸安全评价工作顺利通过专家评审[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建明;;水闸管理工作之我见[A];地方水利技术的应用与实践(第2辑)[C];2005年

2 林建洪;张澍;;北溪水闸工程安全检测与评估[A];福建省第九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顾勤良;;小型水闸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浅析[A];2013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4 刘宏;焦永强;仲丛宏;李亚波;;曹妃甸水闸工程施工测量方法思考[A];地理信息与物联网论坛暨江苏省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季永兴;张燎军;卢永金;;潮汐河口特大跨度水闸抗震标准及设防措施[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6 张国良;伍志刚;;海河水系平原地区水闸沉降观测的商榷[A];2002年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张永宏;尚修利;;浅析水闸工程管理必须落实的问题[A];2014年5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8 任亮;;水闸混凝土防腐技术初探[A];中国水利学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张鲁刚;向孟华;杨振华;;裂缝处理技术在浙东某水闸工程中的应用[A];地方水利技术的应用与实践(第3辑)[C];2005年

10 ;拦河水闸工程分等指标[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河下游水闸工程管理办法(试行)[N];黄河报;2007年

2 全国政协委员 朱培康;改造更新全国病险水闸[N];人民政协报;2001年

3 记者 庞磊成;“高堂水闸范本”可在全省推广[N];潮州日报;2011年

4 方志伟 张燕玲 苏荣义;湘桥水闸工程建设加快[N];闽南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陈君 实习 郑渝;水闸安全鉴定为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奠定技术基础[N];中国水利报;2008年

6 记者 扎巴贡觉;拉萨河献多尾水泄水闸工程竣工[N];西藏日报;2004年

7 赵伟 蔡妃娜 吴杰祥 邓锦平;老水闸换新颜固若金汤[N];中山日报;2007年

8 张春林;新乡河务局通过黄委水闸工程管理考核[N];黄河报;2010年

9 记者 胡良光 通讯员 彭淑芳;4.8亿为花地河“净身”[N];南方日报;2009年

10 卓素君;超前规划 合理设计[N];潮州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立魁;基于共同作用理论的水闸地基变形分析[D];暨南大学;2015年

2 宋国良;水闸—地基系统地震反应分析[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5年

3 王子文;临沂市彭道口分洪闸变形观测数据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4 程会旗;病险水闸服役状态分析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5 吕志方;平原区水闸设计[D];郑州大学;2016年

6 徐晓;地震区桩基式水闸结构计算分析[D];扬州大学;2016年

7 张尧;水闸施工期温度场及多参数组合下水管冷却效果模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8 叶方洁;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水闸结构健康监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9 汪祥胜;近海水闸安全鉴定中水闸破坏因素和规律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10 吕杨;含裂缝水闸结构健康监测及工程加固措施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372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0372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0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