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颗粒破碎对特征孔隙比影响的堆石体亚塑性本构模型
本文关键词:考虑颗粒破碎对特征孔隙比影响的堆石体亚塑性本构模型
更多相关文章: 颗粒破碎 亚塑性 堆石体 本构模型 特征孔隙比
【摘要】:颗粒破碎是影响堆石体强度和变形特性的主要问题之一。相比于砂土,堆石料在较低的应力水平下就会发生严重的颗粒破碎,因此,在进行堆石体力学特性及本构模型研究时必须考虑颗粒破碎的影响。同时,堆石体在受力过程中孔隙比是变化的,而传统本构模型不能使用一组参数模拟不同孔隙比的同种材料。因此,以能够考虑应力水平和土体孔隙比影响的Gudehus-Bauer亚塑性本构模型为基础,考虑堆石体有别于砂土的孔隙比变化特征,提出了考虑堆石破碎的亚塑性本构模型。亚塑性理论是目前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假定的一种本构理论,颗粒材料在不同特征应力路径下,破碎造成的过度变形量不同;但相同应力水平、不同特征应力路径下孔隙比已不满足Gudehus-Bauer亚塑性本构模型中提出的等比例变化规律。据此,结合考虑颗粒破碎的临界状态理论和堆石体常规三轴试验和循环加载试验结果,提出了考虑颗粒破碎堆石体特征孔隙比的表达式,并将其引入到Gudehus-Bauer亚塑性本构模型中,建立了考虑颗粒破碎的堆石体亚塑性本构模型,提出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与堆石体试验结果对比表明,该本构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其力学与变形特性。
【作者单位】: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关键词】: 颗粒破碎 亚塑性 堆石体 本构模型 特征孔隙比
【基金】:长江科学院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No.CKWV2013208/KY) 三峡大学科学基金(No.KJ2012B032)~~
【分类号】:TV641.4
【正文快照】: 1引言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以安全、经济、环保和施工进度快等优点,成为当今3种主流坝型之一。随着坝高为233 m的水布垭面板堆石坝的顺利建成,堆石坝已由200 m级逐步跨入300 m级。随着坝高的增加,高堆石坝的自重应力使得堆石料产生严重的颗粒破碎,颗粒破碎已成为影响堆石料强度和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翟力欣;犁体结构与工作参数对流变型土壤耕作阻力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曾建潮;崔志华;;微粒群算法的统一模型及分析[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6年01期
2 张克昌,汪友平;含泥砂砾石的强度特性[J];岩土工程学报;1985年06期
3 陈正汉,周海清,DGFredlund;非饱和土的非线性模型及其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1999年05期
4 孙吉主,周健;土的边界面本构模型研究进展[J];岩土力学;1997年02期
5 殷建华;土的三模量增量非线性模型及其推广[J];岩土力学;2000年01期
6 秦红玉,刘汉龙,高玉峰,戴鹏飞;粗粒料强度和变形的大型三轴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4年10期
7 刘汉龙,秦红玉,高玉峰,周云东;堆石粗粒料颗粒破碎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健,阎宗岭;堆石体粒径的概率分布特征[J];重庆建筑;2003年01期
2 邱贤德,阎宗岭,刘立,王辉;堆石体粒径特征对其渗透性的影响[J];岩土力学;2004年06期
3 梅锦煜;;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堆石体施工期变形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06年07期
4 米占宽;李国英;陈铁林;;考虑颗粒破碎的堆石体本构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12期
5 马刚;周伟;;堆石体流变研究进展[J];湖北水力发电;2008年03期
6 曾志军;倪富健;石名磊;;岩体爆破堆石体填料工程特性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9年01期
7 马刚;周伟;常晓林;周创兵;;堆石体三轴剪切试验的三维细观数值模拟[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8 赵贱清;;堆石体的压缩模量[J];大坝与安全;2011年02期
9 刘东;谢婷蜓;马刚;常晓林;;颗粒形状对堆石体真三轴数值试验力学特性的影响[J];水电能源科学;2011年09期
10 常晓林;马刚;周伟;周创兵;;颗粒形状及粒间摩擦角对堆石体宏观力学行为的影响[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锦煜;;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堆石体施工期变形研究[A];2008中国水力发电论文集[C];2008年
2 周伟;马刚;常晓林;周创兵;;考虑颗粒破碎效应的堆石体三维随机细观数值模拟[A];水库大坝建设与管理中的技术进展——中国大坝协会2012学术年会摘要文集[C];2012年
3 周伟;马刚;常晓林;周创兵;;考虑颗粒破碎效应的堆石体三维随机细观数值模拟[A];水库大坝建设与管理中的技术进展——中国大坝协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阎宗岭;邱贤德;徐健;严春风;李成芳;;碾压堆石体压实性能测试与分析[A];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测试与分析专业委员会2000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5 张宗亮;贾延安;张丙印;;复杂应力路径下堆石体本构模型比较验证[A];土石坝技术——2008年论文集[C];2008年
6 李金凤;杨启贵;徐卫亚;;应力路径对堆石体变形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7 胡颖;闫生存;;堆石体流变参数反馈分析及应用[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高面板技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8 李黎;王腾飞;程志远;胡海;;堆石体侧限压缩试验的三维颗粒流细观模拟[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3年)[C];2013年
9 邹爽;罗启北;杜清贵;;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变形非线性有限元分析[A];纪念贵州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选集[C];2005年
10 周伟;胡颖;杨启贵;熊泽斌;;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流变机理及长期变形预测[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爱玉 宋玉田;“堆石体密度测定的动力参数法”成果通过技术鉴定[N];黄河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阎宗岭;堆石体物理力学特性及其工程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谢海粟;附加质量法检测堆石体密度的数值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李旭;附加质量法检测堆石体密度的理论分析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3 李康民;小粒径石料填筑砼面板坝堆石体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4 高鑫;一种堆石体本构模型的探讨及验证[D];清华大学;2010年
5 方国宝;面板堆石坝堆石体湿化变形分析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6 王千年;瑞雷面波在堆石体结构中的传播特性及在密实度检测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414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041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