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城市下垫面截流降污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5 15:34
本文关键词: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城市下垫面截流降污效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内涝 径流污染 海绵城市 城市下垫面 规划设计策略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和极端气候的改变,城市建设的迅速崛起,城市不透水下垫面面积不断增加。近几年,我国很多城市出现了城市内涝、城市水污染等水环境问题,给国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给社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具有像海绵一样的吸水、滤水功能,在应对环境变化、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能够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可以将“储存”的雨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与低影响开发、水敏感城市设计、绿色基础设施等理念类似的一种雨水管理和利用理念。本文是在分析和研究低影响开发、水敏感城市设计、绿色基础设施、海绵城市等理念的基础上,以城市下垫面这个重要海绵体为研究对象,利用粘土与砂的不同比例作为试验模块,模拟城市不同类型的下垫面,采用赣州市中心城区小时最大雨量作为模拟降雨的雨量,进行模拟下垫面截流净污效应试验。结果显示,当透水与不透水下垫面比例为3:1时,下垫面的蓄渗率大约是40.22%;当透水与不透水下垫面比例为4:1时,下垫面的蓄渗率达到50%以上,增加透水性强的下垫面比例,蓄渗降污效果越明显;渗透型下垫面对SS去除效果比较明显,对COD、NH_4-N、TP、Pb等污染物质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最终根据城市下垫面的截流降污效应,以赣州城区某居住小区为例,从控制和改造不透水下垫面面积,增加透水下垫面比例,优化设计透水型下垫面等方面提出下垫面的规划设计策略。
【关键词】:城市内涝 径流污染 海绵城市 城市下垫面 规划设计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52;TU992;TV213.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22
- 1.1 选题背景8-11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1-12
- 1.2.1 研究目的11
- 1.2.2 研究意义11-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9
- 1.3.1 海绵城市及相关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3.2 城市下垫面国内外研究现状15-19
- 1.4 研究内容19-20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20-22
- 1.5.1 研究方法20
- 1.5.2 技术路线20-22
- 第二章 海绵城市及相关基础理论研究22-37
- 2.1 低影响(低冲击)开发理论(low-impact development,LID)22-25
- 2.2 水敏感城市设计(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25-27
- 2.3 绿色基础设施27-29
- 2.4 国外其它相关理论29
- 2.5 海绵城市理论(海绵城市建设)29-36
- 2.6 本章小结36-37
- 第三章 模拟城市下垫面截流降污效应试验研究37-48
- 3.1 试验方案设计37-39
- 3.1.1 试验目的37
- 3.1.2 试验测试内容37
- 3.1.3 试验意义37-38
- 3.1.4 试验方案设计38-39
- 3.2 试验装置39-42
- 3.2.1 试验材料39-40
- 3.2.2 试验模型装置40-41
- 3.2.3 检测装置41-42
- 3.3 试验方法42
- 3.4 模拟试验42-43
- 3.4.1 单模块试验42
- 3.4.2 组合模块试验42-43
- 3.5 试验结果与分析43-47
- 3.5.1 截流效应试验结果及分析43-45
- 3.5.2 降污效应试验结果及分析45-47
- 3.6 本章小结47-48
- 第四章 城市下垫面规划与设计策略48-59
- 4.1 项目概况48-50
- 4.1.1 项目现状48-49
- 4.1.2 项目方案设计概况49-50
- 4.2 项目方案中下垫面的布局情况50-51
- 4.2.1 方案中各种下垫面的分布情况50
- 4.2.2 下垫面分类50-51
- 4.3 下垫面规划设计策略51-57
- 4.3.1 保护和优化水生态环境52-53
- 4.3.2 控制不透水下垫面面积,提高透水型下垫面的比例53-54
- 4.3.3 改善不透水下垫面,优化透水下垫面,提高下垫面蓄渗能力54-57
- 4.4 规划管理57-59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59-61
- 5.1 结论59
- 5.2 展望59-61
- 参考文献61-65
- 致谢65-66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6-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朝彪;吴相利;;“海绵城市”构建规划实施策略分析——以哈尔滨市群力雨洪公园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年04期
2 王一川;;“海绵城市”应作为城市给排水建设的重要内容[J];江西建材;2015年05期
3 李岩;;城市规划层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措施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5年05期
4 王文亮;李俊奇;王二松;章林伟;曹燕进;徐慧纬;;海绵城市建设要点简析[J];建设科技;2015年01期
5 张旺;庞靖鹏;;海绵城市建设应作为新时期城市治水的重要内容[J];水利发展研究;2014年09期
6 谭琪;丁芹;;低影响开发技术理论综述及研究进展[J];中国园艺文摘;2014年03期
7 张园;于冰沁;车生泉;;绿色基础设施和低冲击开发的比较及融合[J];中国园林;2014年03期
8 于笑津;曹静娜;;绿色基础设施研究进展与规划过程应用[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3年04期
9 芦琳;陈韬;付婉霞;刘楠巍;;LID措施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探析——以雨水花园与渗透铺装+渗透管/井系统为例[J];绿色科技;2013年05期
10 王红武;毛云峰;高原;樊金红;张善发;马鲁铭;;低影响开发(LID)的工程措施及其效果[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年10期
,本文编号:10943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094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