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泵水轮机S特性形成机理的水动力学分析
本文关键词:水泵水轮机S特性形成机理的水动力学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水泵水轮机 S特性 不同步导叶 水动力学 数值模拟
【摘要】:混流式水泵水轮机的全特性曲线普遍存在S形区域,机组在水轮机工况启动过程中进入S区易发生流量震荡,造成并网困难,严重影响电站的安全运行。本文将模型试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分别以最优开度线和小开度线情况分析水泵水轮机特性曲线形成S形的水动力学机理。以模型水泵水轮机为研究对象,对特性曲线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多套水泵水轮机模型特性曲线发现,在第一象限发生S形弯折的”拐点”与其飞逸点并不一定重合。本文重点对S形区域极偏工况的”拐点”与附近工况点进行详细的三维流动特性分析。首先对最优开度线进行全流道多工况点的三维数值模拟,选取包括S区工况在内的五个点进行非定常数值计算。最优工况下机组整体流道内流动顺畅;”拐点”工况无叶区的流速沿周向分布为周期性的流入和流出,转轮叶片间出现明显的流动分离现象和大尺度漩涡流,阻塞了主流道,水流对转轮几乎不做功。在小流量的制动工况,无叶区内存在沿转轮周向流动的封闭“水环”,阻碍了水流的流进或流出,转轮叶片间充满了多个漩涡,阻碍了叶轮的运动,造成转轮不能在更高的转速下维持小流量状态的运行,在最优开度特性曲线上表现为在转折点开始发生S形的弯折。不同步导叶(MGV)能有效改善水泵水轮机的S特性,本文对比分析了有/无MGV时有/无S曲线的内流变化规律。选取两条小导叶开度线,MGV的同步导叶开度与其一相同,MGV整体开度与另一小导叶开度相同。对三条线上相似位置的6个极偏工况点进行非定常计算,分别为”拐点”、小流量点和反水泵工况点。计算发现小开度时内部流动较最优开度时复杂得多,流道内有明显涡流,导叶与转轮入口的来流角更大;采用MGV后,特性曲线的S形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在应发生转折的“拐点”工况,导叶间的漩涡流得到增强,无叶区内的高速环流在不同步导叶附近被局部破坏,使进入转轮内的水流增多,转轮内的涡流得到改善,提高了转轮在“拐点”工况的转速。且在小流量和反水泵工况也能大范围地破坏无叶区内的封闭环流,水流能够冲击转轮做功,维持转轮在该小流量工况下的高速运动。在特性曲线上表现为单位转速在拐点和小流量点均有明显的增大,且随着流量的减小,增加的趋势更明显,从而改善了S特性。
【关键词】:水泵水轮机 S特性 不同步导叶 水动力学 数值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K733.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前言9-14
- 1.1 研究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10-12
- 1.2.1 水泵水轮机S特性流动机理研究10-11
- 1.2.2 改善水泵水轮机S形特性方面研究11-12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12-14
- 1.3.1 最优开度线S区的水动力特性分析13
- 1.3.2 小导叶开度线S区的水动力特性分析13-14
- 第2章 水泵水轮机物理模型与数值方法14-26
- 2.1 混流式水泵水轮机及其模型试验14-16
- 2.2 特性曲线的拐点16-19
- 2.3 网格无关性检查19-22
- 2.4 数值计算设置22-25
- 2.5 本章小结25-26
- 第3章 最优开度S区水动力特性分析26-46
- 3.1 计算工况选取26-27
- 3.2 外特性参数的结果比较27-28
- 3.3 S区工况的定常结果分析28-34
- 3.3.1 流动特性分析28-32
- 3.3.2 流场的定量分析32-34
- 3.4 S区工况的非定常结果分析34-42
- 3.4.1 流动特性分析34-38
- 3.4.2 压力脉动特性分析38-42
- 3.5 最优开度线S区形成原因分析42-44
- 3.6 本章小结44-46
- 第4章 小导叶开度S区水动力特性分析46-78
- 4.1 计算工况选取46-48
- 4.2 模型试验与计算结果比较48-52
- 4.2.1 定常计算结果比较48-49
- 4.2.2 非定常计算结果比较49-52
- 4.3 定常计算结果分析52-61
- 4.3.1 拐点工况流动特性分析52-54
- 4.3.2 小流量工况流动特性分析54-56
- 4.3.3 反水泵工况流动特性分析56-57
- 4.3.4 流场的定量分析57-61
- 4.4 非定常结果分析61-73
- 4.4.1 流动特性分析61-66
- 4.4.2 压力脉动特性分析66-73
- 4.5 S特性区改善前后的内流机理分析73-76
- 4.6 本章小结76-78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78-80
- 5.1 结论78-79
- 5.2 展望79-80
- 参考文献80-84
- 致谢84-86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86-8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Ye-Xiang Xiao;Ruo-Fu Xiao;;Transient simulation of a pump-turbine with misaligned guide vanes during turbine model start-up[J];Acta Mechanica Sinica;2014年05期
2 肖业祥;王正伟;张瑾;罗永要;;Numerical predictions of pressure pulses in a Francis pump turbine with misaligned guide vanes[J];Journal of Hydrodynamics;2014年02期
3 LI JinWei;HU QingJuan;YU JiXing;LI QiZhang;;Study on S-shaped characteristic of Francis reversible unit by on-site test and CFD simulation[J];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2013年09期
4 李仁年;刘殿兴;董志强;魏显著;;水泵水轮机“S”形区全流道数值模拟[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5 刘竹青;孙卉;肖若富;刘伟超;;水泵水轮机“S”特性及其性能改善[J];水力发电学报;2013年02期
6 肖若富;孙卉;刘伟超;王福军;;预开导叶下水泵水轮机S特性及其压力脉动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12年08期
7 刘锦涛;郭雷;刘世国;王乐勤;焦磊;;水泵水轮机反水泵工况的特性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1年08期
8 纪兴英;赖旭;;低比转速水泵水轮机“S”区特性数值模拟[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1年03期
9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S” characteristics of a reduced pump turbine model[J];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2011年05期
10 魏春雷;郑凯;;水泵水轮机“S”特性改善方案[J];河北电力技术;2011年S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程;;抽水蓄能电站的前景与规划[N];中国能源报;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邵卫云;带MGV装置的抽水蓄能过渡过程仿真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舒]峰;水泵水轮机驼峰区与“S”区数值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255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125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