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成分监控法的混凝土坝变形预警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主成分监控法的混凝土坝变形预警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主成分分析 混凝土坝 置信椭圆 数据缩减 安全监控
【摘要】:针对传统方法处理混凝土坝观测数据中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的局限性,引入混凝土坝观测数据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相应的原始观测数据进行降维重构,提取了起主要作用的少数主成分,可以对高维数据进行降维处理,且数据信息丢失很小,有效地减少数据冗余及噪声作用。对于混凝土坝平稳观测数据序列引入置信椭圆,提出了一种多效应量的主成分监控法,构建了多效应量的整体观察值控制域。工程实例表明,该方法是一种直观、高效、可行的混凝土坝预警机制。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西北民族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906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基金资助项目(31920150020)
【分类号】:TV642;TV698.11
【正文快照】: 0引言目前,我国西南地区修建了一大批高混凝土拱坝,这些工程坝高库大对周边及下游环境影响巨大,因此,其安全性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实测数据评价混凝土坝安全性的方法众多,如统计模型、小概率模型、置信区间法等[1],但传统方法都处于“一点一模型”分析阶段,对于普遍存在于监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道远,王向东,朱为玄,王振波,邓爱民;混凝土坝的损伤及损伤仿真计算[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2 邢林生;混凝土坝表层碳化及其危害性分析[J];水力发电学报;2003年04期
3 I.努德斯特伦 ,魏岩竣;瑞典混凝土坝的维修[J];水利水电快报;2003年01期
4 王振波,陈远峰,徐道远,宋玉普;混凝土坝的温度损伤及损伤仿真计算[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5 冯新,周晶,范颖芳;基于模态观测的混凝土坝反演分析[J];水利学报;2004年02期
6 牛永田,吴子平,陈永彰,林聪俐;混凝土坝裂缝成因机理分析[J];水利技术监督;2004年03期
7 焦志华;混凝土坝施工期度汛安全分析[J];吉林水利;2005年06期
8 邢林生;混凝土坝老化性状分析研究[J];大坝与安全;2005年03期
9 王润英;应用非线性科学方法研究混凝土坝裂缝的理论基础初探[J];水电能源科学;2005年01期
10 杨峰;沈志荣;;混凝土坝裂缝的成因与控制[J];工程与建设;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毅志;张燎军;魏述和;杨具瑞;;淤沙的塑性性质对混凝土坝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2 朱伯芳;许平;;混凝土坝仿真计算的并层算法和分区异步长算法[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学会第六届年会土木工程计算机应用文集[C];1995年
3 朱伯芳;张国新;郑璀莹;贾金生;;混凝土坝运行期安全评估与全坝全过程有限元仿真分析[A];2008中国水力发电论文集[C];2008年
4 牛志国;王玉良;;地震作用下混凝土坝的老化损伤分析[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5 田育功;;组合式混凝土坝研究与技术创新探讨[A];水库大坝建设与管理中的技术进展——中国大坝协会2012学术年会摘要文集[C];2012年
6 陈在铁;;高混凝土坝灾变破坏风险评价研究进展[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陈观福;周建平;党林才;;关于中国混凝土坝现行抗震安全评价体系的讨论[A];首届全国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沈静;王玉洁;;混凝土坝变形监测情况调查[A];2012年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大坝安全监测专委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9 陈厚群;;我国水电建设中的高混凝土坝抗震安全进展[A];中国水电100年(1910-2010)[C];2010年
10 程德虎;王从兵;王莉;;丹江口水利枢纽混凝土坝加高技术[A];湖北省水利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吴子平;混凝土坝病变和损伤的监控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2 包腾飞;混凝土坝裂缝的混沌特性及分析理论和方法[D];河海大学;2004年
3 李婷婷;混凝土坝健康诊断及其预警系统[D];河海大学;2006年
4 解宏伟;混凝土坝冷却水管冷却效果仿真计算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5 沈怀至;基于性能的混凝土坝—地基系统地震破损分析与风险评价[D];清华大学;2007年
6 郭胜山;基于并行计算的混凝土坝—地基体系地震损伤破坏过程机理和定量评价准则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年
7 郑璀莹;混凝土坝中各种接触面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及工程应用[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6年
8 李静;混凝土坝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的有关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晶;混凝土坝渗流场与温度场相关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2 郭雯;混凝土坝仓面排序与施工过程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于鹏;混凝土坝裂缝成因及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4 梁月英;混凝土坝裂缝危害性分析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刘正云;特殊结构混凝土坝变形性态及转异特征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6 胡灵芝;混凝土坝变形安全监控时变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7 樊国刚;基于断裂力学的混凝土坝破坏过程数值计算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周建兵;基于分布式光纤的混凝土坝温控反馈研究[D];三峡大学;2011年
9 聂学军;混凝土病险坝风险决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10 何国波;基于振动的混凝土坝损伤检测的可行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1368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136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