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石坝水库流域土壤侵蚀与沉积泥沙来源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云南大石坝水库流域土壤侵蚀与沉积泥沙来源的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石坝水库流域 ~(137)Cs示踪 复合指纹识别技术 土壤侵蚀 泥沙来源
【摘要】:云南滇池流域是我国农业生产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但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膨胀,经济快速发展以及长期对耕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滇池流域土壤侵蚀十分严重。土壤侵蚀会导致土壤退化、土壤养分流失,土壤侵蚀产生的泥沙进入水体极易诱发淤积危害、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进而严重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对流域土壤侵蚀的研究以及泥沙来源的定量化分析有利于流域生态环境健康稳定的发展。137Cs核素示踪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土壤侵蚀研究方法,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与土壤侵蚀关系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复合指纹识别技术作为一种综合研究流域土壤侵蚀和泥沙输移的新方法,则实现了对流域内各物源区输沙率的定量分摊。本文选择滇池北岸大石坝水库及其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利用137Cs示踪技术与复合指纹识别技术综合研究大石坝水库不同时期不同土地利用下的土壤侵蚀状况,为流域生态环境的治理以及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的实施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该流域137Cs随土壤颗粒移动再分布现象明显,各地土壤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流失。利用类型为耕地的侵蚀样点中,北坡137Cs平均含量远小于南坡且变异系数大于南坡,得出坡位因素是使耕地土壤流失发生分异的关键因素。利用类型为林地的侵蚀样点中,北坡生态公益林与南坡商品林137Cs平均含量相当,且北坡生态公益林变异系数远小于南坡商品林,此结果异于上述耕地,因而对于林地而言,坡位不再是影响林地土壤流失发生差异的关键因素,林地类型对土壤流失影响很大。同时,137Cs在垂向上的分布也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影响137Cs的再分布。土壤流失与土壤养分含量关系密切,水体富营养化治理过程中要注意加大对耕地的治理。(2)通过137Cs示踪技术研究土壤侵蚀速率得出以下结论: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土壤侵蚀强度有所差异,林地以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为主,耕地的侵蚀模数远远大于林地;局部微地貌以及坡位的变化也会带来土壤侵蚀强度的分异,一般情况下,坡中部土壤侵蚀模数大于坡下部。大石坝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分异表明流域土壤侵蚀空间变化大,南坡西南部土壤侵蚀比较严重,而北坡西北部土壤侵蚀比较轻。整体而言,北坡土壤侵蚀状况比南坡严重。大石坝流域土壤侵蚀与营养盐的空间分异表明土壤侵蚀容易造成TOC和TN的流失。土壤侵蚀也容易造成TP的流失,然而人为施肥可使土壤侵蚀与TP的负相关性变的不明显。大石坝流域土壤侵蚀与重金属的空间分异表明Cu元素在空间上的变化比较小,而Fe和Mn两种元素在空间上的分布较为复杂且二者的空间变化较为相似,造成二者空间分异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土壤侵蚀对土壤中Fe和Mn的影响不大。(3)利用复合指纹技术确定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水库沉积物泥沙的贡献率,得出以下结论:整个沉积阶段,水体沉积物中2/3的泥沙来自耕地,仅有1/3来自林地,这与先前得出的耕地侵蚀速率大于非耕地侵蚀速率结论一致;同样,整个沉积阶段,商品林对沉积物的贡献率为18.48%,生态公益林林对沉积物的贡献率为14.13%,尤其是沉积物表层至20cm深度内,商品林对沉积物的贡献率为12.12%,而生态公益林对沉积物的贡献率几乎为0,也就是说水体沉积物中来源于生态公益林的泥沙微乎其微,此结论与先前得出的林地类型也是影响土壤侵蚀速率的关键因素结论一致。因此,在生态脆弱区,退耕还林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林地类型,适当控制商品林的规模,以达到最好的水土保持效果。(4)利用复合指纹分析技术确定不同时期源地土壤对沉积物贡献率,结果表明沉积物泥沙来源明显呈现两阶段变化:1984年以前,大石坝水库沉积物泥沙主要来源于水库周边林地;1984年后则与之相反,沉积物泥沙主要来源于水库周边耕地,来自于林地的泥沙很少。1984年前后泥沙来源的显著差异充分表明80年代中期以来嵩明县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对减少区域土壤侵蚀的作用是显著的,退耕还林有效遏制了该区严重的水土流失状况,同时对于治理大石坝水库的富营养化,改善大石坝水库地区的生态环境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157;TV141.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国江,白占国,王浩然,黄荣贵,白占国;洱海近代沉积物中碳-氮-硫-磷的地球化学记录[J];地球化学;2000年02期
2 白占国,万国江;现代侵蚀作用核素示踪研究新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1998年03期
3 杨明义,田均良,刘普灵;~(137)Cs测定法研究不同坡面土壤侵蚀空间的分布特征[J];核农学报;1999年06期
4 冯明义,D.E.Walling,张信宝,文安邦;黄土丘陵区小流域侵蚀产沙对坡耕地退耕响应的~(137)Cs法[J];科学通报;2003年13期
5 庄艳;王延华;杨浩;牛晓音;徐美娜;邹军;谢标;;柴河小流域草地土壤环境的同位素示踪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13年08期
6 张治国,王贵平,贾志军,王小平,牛四平;浅析晋西王家沟流域较高治理度情况下的泥沙来源[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1995年02期
7 赵米金,徐涛;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环境效应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5年01期
8 曹慧,杨浩,唐翔宇,赵其国,朱振华,濮励杰;~(137)Cs技术对长江三角洲丘陵区小流域土壤侵蚀初步估算[J];水土保持学报;2001年01期
9 薛利红,杨林章;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壤侵蚀中的研究进展[J];水土保持学报;2004年03期
10 王小雷;杨浩;赵其国;刘晓海;林加加;桑利娟;;~(137)Cs法估算宁镇山脉地区黄棕壤侵蚀作用的初步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9年02期
,本文编号:11474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147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