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闽江赣江上游流域长时间序列NPP变化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21 02:14

  本文关键词:闽江赣江上游流域长时间序列NPP变化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闽江 赣江 NPP 生态 遥感


【摘要】:闽江和赣江上游流域是闽赣水系的主要水源涵养区,其生态环境好坏直接关系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对生态变化具有重要指示作用,因此有必要分析流域长时间序列NPP变化趋势及原因。通过对闽江和赣江上游流域NPP自1990年以来6期数据的模拟计算,结合DEM和实地考察,发现:(1)两流域NPP总体上都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期,且增长最快阶段均为1995—2000年,既得益于当地良好的水热条件,也与政策驱动有关;(2)NPP增长较快地带主要位于对自然破坏相对较少的高海拔山区和欠发达偏远地区;(3)闽江上游流域各期NPP值均高于赣江上游流域,且全流域普遍增长趋势较赣江上游流域明显,得益于其更丰沛的降水和更少的植被破坏;(4)闽江上游流域NPP增长相对持续稳定,赣江上游流域则经历了两次波动,应与城镇化等经济开发有关。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环境遥感与数字城市重点实验室;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基金】:水利部公益性项目(200901022-01;201101037)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HKY-JBYW-2013-22)
【分类号】:P333
【正文快照】: 植被作为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1],其变化能够直观地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2],植被变化的长时间序列监测对于及时掌握研究区生态变化情况[3]、评价生态环境功能[4]、分析生态演变趋势[5],进而制定合理的生态发展政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闽江和赣江上游流域植被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俊;陈良华;李波;徐卫立;;2011~2060年长江上游流域降水变化预估问题的探讨[J];水利水电技术;2012年11期

2 郭浩;;“源头减负、干流截污、湖区减负”流域一体化保水模式——雁栖湖上游流域水环境污染下的应对之策[J];河南科技;2013年02期

3 冶运涛;梁犁丽;龚家国;蒋云钟;王浩;;长江上游流域降水结构时空演变特性[J];水科学进展;2014年02期

4 王益军;李学勤;石代军;;浑江中上游流域降水径流变化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2010年09期

5 孟万忠;王尚义;牛俊杰;;汾河上游流域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森林覆被变化[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6 张峰;雷晓辉;蒋云钟;白建锋;;珠江上游流域枯水期降水演变特征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2年02期

7 梁川;刘玉邦;;长江上游流域水文生态系统分区及保护措施[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Z1期

8 丛振涛;张晓颖;;基于Poisson分布的降水模型及其在潮白河密云水库上游流域的应用[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9 丁德科;刘树祥;;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流域人与水的协调发展[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朱海玲;杨晓晖;张学培;魏天兴;林田苗;;基于DEM的密云水库上游流域特征提取与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俊;陈良华;李波;徐卫立;;2011-2060年长江上游流域降水变化预估问题的探讨[A];梯级调度控制研究论丛——2011年学术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尹钧科;;永定河上游流域森林毁灭的原因与复原的设想[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陈超;黄东风;邱孝煊;李卫华;;闽江中上游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调查评估及其防治技术探讨[A];第二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尹钧科;;历史上北京城市对木材的消耗和永定河中、上游流域森林的破坏[A];北京古都风貌与时代气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本报首席记者 员娟绸;汾河中上游流域环保有了“保护伞”[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2 通讯员 任永建;揭示近50年上游流域变化特征[N];中国气象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鲍晓倩;水污染治理投资将更多发挥市场机制[N];经济日报;2012年

4 苏建威;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主任会议召开[N];驻马店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阳;流域水体污染物最大日负荷总量控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赵宝苹;基于遥感的赣江上游流域生态功能价值变化及生态功能区划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3 夏昊;基于GIS的面源信息系统及其在流溪河下游流域和增江上游流域的初步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4 侯保俭;长江上游流域统计降尺度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093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2093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a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