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坎型底流消能流态转捩及控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跌坎型底流消能流态转捩及控制研究
【摘要】:跌坎型底流消能工是一种建立在常规底流消能工基础上的新型消能工。通过理论分析得出,跌坎型底流消能工消能率随着跌坎高度与上下游水深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且不同入池Fr下,满足消能率所需坎高与水深不同。结合某大型水电工程进行验证,针对上游相对水位120.0~140.0 m、下游相对水位40.0~50.0 m,跌坎型消力池内水流流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跌坎型消力池内水位波动最大值发生在跌坎下游50~100 m范围内;随着跌坎型消力池跌坎高度的变化,消力池内水流可呈现出三种不同流态特征;当跌坎断面采用收缩体型后,跌坎高度可得到提升,有效地保障消力池内水流流态稳定和消能效率,改善消力池内临底水力学指标。
【作者单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及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跌扩型底流消能流态转捩及消能机理研究(51309256);多股多层淹没射流脉动性及泄洪模式优化研究(51409181)
【分类号】:TV135.2
【正文快照】: 2.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65;3.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23)1研究背景跌坎型底流消能工是在消力池首部设置一定高度的跌坎,使得进入消力池内的高速水流引离临底区域,进而达到降低临底水力学指标的目的,由于其兼顾底流消能工适应性强、流态稳定、对下游环境影响较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军;张强;唐涛;;跌坎式底流消能工的消能机理与水力计算[J];水利水电技术;2008年04期
2 刘之平;夏庆福;孙双科;;跌坎底流消能水流再附长度的数值模拟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2年01期
3 梁在潮;底流消能雾化的计算[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4年05期
4 郑铁刚;戴会超;孙双科;柳海涛;;跌扩型底流消能漩涡特性的初步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3年11期
5 张强;张建蓉;周禹;;跌坎式底流消能工水流特性分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8年03期
6 黄海艳;张强;王海军;;跌扩型底流消能工水力特性的试验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年07期
7 付腾吉;张闻辉;郑雪;钟志镭;;入池角度对跌坎型底流消能工水力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J];云南水力发电;2009年03期
8 陈文鑫;王立辉;王海军;;跌扩型底流消能工突扩比对边墙水力学指标影响的试验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0年02期
9 周书建;王海军;万芳芳;付翔;;跌扩型底流消能工特征流速影响因素试验研究[J];人民黄河;2014年01期
10 陈朝;毛舒娅;黄海艳;陈文鑫;;跌扩型底流消能工压力分布特性的试验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郭军;周胜;孙双科;刘之平;;高坝大流量底流消能工程设计运行实践经验总结分析[A];第二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善达;;底流消能泄洪水流雾化影响之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3年
3 张强;杨红宣;郑雪;王海军;;基于射流理论的跌坎型底流消能工水力特性分析[A];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进展 2009[C];2009年
4 王善达;朱小飞;;小东江水电站底流消能试验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0年
5 车传金;和秀芬;李聚兴;耿运生;王晓松;;软基上高水头退水闸底流消能方案研究与设计优化[A];第三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6 赖翼峰;;营仔河水闸底流消能水力特性的研究[A];第二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庶伟;反弧式跌坎底流消能工的FLUENT数值模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吴智源;跌坎型底流消能工冲击区水力荷载计算与抗冲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崔召;跌坎型底流消能工射流流速衰减规律与坎深确定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钟志镭;跌坎型底流消能工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蒋霖波;跌坎型底流消能工不同水流结构分区对底板作用力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6 郝鑫;跌坎型底流消能工水流特性及坎后漩涡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7 尚艳萍;跌坎型底流消能工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8 周书建;跌坎型底流消能工试验研究与数值仿真[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9 冯晓娟;跌坎型底流消能工工程设计参数的确定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10 郑雪;跌坎型底流消能工的水力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361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236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