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频率非平稳地震动对大坝非线性响应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2-01 15:16

  本文关键词:频率非平稳地震动对大坝非线性响应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地震波 时-频非平稳 频率调制 反应谱


【摘要】:采用传统三角级数模型和基于调频率的时-频非平稳地震动生成方法合成的人工波作为输入时程对某大坝进行动力时程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地震动时程的频率非平稳特性对结构非线性地震响应的影响不可忽略,现阶段用于动力时程分析的人工波大多只是幅值非平稳的均匀调制过程,可能低估了结构在真实地震情况下的反应,使结构的抗震设计偏于危险。
【作者单位】: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分类号】:TV312;P315.9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结构动力时程分析的合理性,不仅取决于结构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而且与所用的地震动输入有直接关系。真实的地震动在时域和频域都具有强烈的非平稳性,而现阶段抗震设计中广泛采用的人造地震动大多是幅值非平稳的均匀调制过程,与真实地震记录有显著差别,不能反映实际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伯艳,陈厚群,胡晓,朱栗武;合成人造地震动的非线性解法[J];水利水电技术;2000年07期

2 范留明,黄润秋;一次冲击地震动的特性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年01期

3 金星,陈超,张明宇,王绍博,丁海平;双侧破裂模型对地震动空间相关性影响的定量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1期

4 王国新,陶夏新;地震动衰减关系拟合的新两步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1期

5 谢异同,张同亿,吴敏哲;地震动加速度过程的小波模拟[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2期

6 金星,陈超,张明宇,王绍博,丁海平;双侧破裂模型对地震动空间相关性影响的远场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1年01期

7 夏友柏,王年桥,鄢常舒;多点地震动时程人工合成[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8 谢礼立,翟长海;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研究[J];地震学报;2003年03期

9 戴君武,张敏政,郭迅,齐霄斋;地震动的3D瞬态特征与结构破坏的关系[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10 P.G.Somerville;R.W.Graves;刘素英;;强地震动的表征[J];世界地震译丛;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美巧;俞瑞芳;俞言祥;;基于小波变换的地震动时—频特性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白泉;朱浮声;赵东阳;孙乐娟;康玉梅;;地震动的时频特性对结构弹性响应的影响[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张令心;张继文;;近远场地震动及其地震影响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4 江帆;董银峰;李英民;郭俊锋;;时程分析中速度脉冲地震动的适用性及影响规律[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5 孙进忠;彭一民;赵鸿儒;;超声模拟在地震动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6 胡聿贤;张敏政;;地震动研究的国内外现状(综述)[A];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7 袁一凡;;近场地震动的模拟[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8 张天中;马云生;舒曦;;关于地震动衰减关系、不确定性和设防标准的讨论[A];中国地震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9 陈培善;李保昆;白彤霞;;中国强地震动速度衰减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10 窦玉斌;林永星;;地震动时程模拟的工程方法研究现状与预测[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芳;北京交大发挥学科优势支持灾后重建[N];科技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志旺;近场脉冲型地震动的量化识别及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2 陈辉国;完全非平稳多点地震动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3 黄景琦;岩体隧道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4 施炜;RC框架结构基于一致倒塌风险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5 孙晓丹;强地震动场估计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王伟;地震动的山体地形效应[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7 王德才;基于能量分析的地震动输入选择及能量谱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8 张冬丽;基于数值格林函数方法的近场长周期强地震动模拟[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5年

9 刘必灯;断陷盆地及断层破碎带场地地震动效应[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10 喻烟;汶川地震区地震动估计经验模型[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志旺;建筑结构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胡均升;非线性场地放大效应及其在地震动衰减关系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王宇航;近断层区域划分及近断层速度脉冲型地震动模拟[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陈勇;集集地震余震地震动衰减关系及其不确定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谭力川;川滇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中震源谱与衰减参数反演的改进[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谢丰蔚;地震动记录选择和调幅方法的研究及评价[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颜昆明;具有双平稳段强震动的工程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8 李尔超;强度包络函数参数不确定性对土层地震反应影响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5年

9 邬迪;考虑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核电厂抗震设计谱[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5年

10 王倩;水平地震动持时的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5年



本文编号:12415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2415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e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