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红线”约束下的鄂尔多斯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本文关键词:“三条红线”约束下的鄂尔多斯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水资源承载力 三条红线 投影寻踪综合评价法。
【摘要】:在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三条红线"水资源管理指标,运用投影寻踪综合评价法和负载指数法对鄂尔多斯市各旗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东胜区、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在"三条红线"约束下的水资源承载力相对较小。投影寻踪综合评价法是一种较好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可以为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决策性依据。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TV213.4
【正文快照】: 水资源承载力是指在某一具体的历史发展阶段下,以可预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维护生态与环境良性发展为条件,经过合理的优化配置,水资源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支撑能力[1]。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直接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水资源承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利华,黄中伟,马跃纲;金华市水资源承载力分析[J];热带地理;2005年02期
2 文琦,何彤慧;近10年来我国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综述[J];水资源保护;2005年06期
3 陈常梅,周玉华,付纪永,王保彩,蔡明江;临沂市水资源承载力变化趋势分析[J];治淮;2005年03期
4 杨春艳;沈渭寿;缪启龙;张慧;;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进展[J];农机化研究;2006年01期
5 孙富行;郑垂勇;;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思路和方法[J];人民长江;2006年02期
6 孙富行;郑垂勇;王志红;;水资源承载力量化和评价方法[J];水利水电技术;2006年03期
7 王树谦;沈海新;王慧勇;;水资源承载力理论与方法[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1期
8 周亮广;梁虹;;喀斯特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中国岩溶;2006年01期
9 赵军凯;赵秉栋;;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王智勇;郑昭佩;韩美;袁洪刚;;水资源承载力分析预测——以莒南县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雷雷;盖美;;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动态研究[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魏素芳;;水资源承载力的理论与方法研究[A];恶臭污染管理与防治技术进展[C];2009年
3 陈绍军;冯绍元;霍再林;李王成;王为;;我国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及展望[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5年
4 杨路华;王文元;韩振中;高惠嫣;夏辉;;内蒙古阿旗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与计算[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5年
5 刘波;刘玲;;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承载力理论体系框架构建初探[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高速增长与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专辑[C];2006年
6 刘锐;陈伟亚;;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武汉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7 李连侠;廖华胜;蒋敏;高志辉;刘达;;相对丰水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A];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进展 2009[C];2009年
8 吕萍;刘东;赵菲菲;;建三江分局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A];黑龙江省农业工程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陈丽玲;;厦门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高希星;;山东省水资源承载力研究[A];山东省水资源生态调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绍军 冯绍元 李王成 霍再林(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构建西北旱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N];中国水利报;2006年
2 覃绍 李学通 四川省水电勘测设计院;四川水资源承载力初探[N];人民长江报;2012年
3 秦延安;沿渭城市发展要考虑水资源承载力[N];黄河报;2014年
4 叶婷;新建城市应考虑水的承载力[N];中国建设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通达;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其在安徽省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2 何光荣;饶河源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3 杨婷婷;乌鲁木齐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4 李罡;湖北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5 刘晓平;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6 张保丰;缺水城镇水资源承载力的分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7 陈志鹏;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测评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07年
8 王颖;乐清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任高珊;榆林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王冬霓;呼和浩特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12504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250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