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上荆江河岸崩退过程的概化模拟

发布时间:2017-12-05 04:03

  本文关键词:上荆江河岸崩退过程的概化模拟


  更多相关文章: 河道崩岸 河岸土体特性 水流冲刷 潜水位 概化模型 上荆江


【摘要】:崩岸是上荆江河段河床变形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近岸水流冲刷及河岸土体特性等因素密切相关.三峡工程运用后该河段河床冲刷下切显著,导致局部河段的崩岸现象较为突出.本文改进了河岸崩退过程的概化模型,耦合了坡脚冲刷、潜水位变化及河岸稳定性计算模块,并在稳定性分析中考虑了侧向水压力、孔隙水压力及非饱和土体基质吸力的作用.采用该模型计算了2005年上荆江典型断面(荆34和荆55)的崩岸过程,计算结果表明:这两个断面的河岸分别发生6次和4次崩塌,且多发生于洪峰期和退水期;总崩退宽度为27和20 m,且计算与实测的岸坡形态较为符合.最后开展了相关河岸土体参数的敏感性数值试验,分析了土体物理力学特性变化对崩岸过程的影响:河岸崩退次数、宽度总体上随土体抗剪强度及渗透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前者基本呈单向变化,而后者还与崩塌时坡脚的冲刷幅度有关;此外潜水位滞后于河道水位的变化特点,降低了退水期的河岸稳定性.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9186,5133900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402303)资助
【分类号】:TV147
【正文快照】: *联系人,E-mail:xiajq@whu.edu.cn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9186,51339001)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402303)资助上荆江河段为微弯分汊型河道,其总体河势基本稳定,但局部河段主流摆动较为频繁.1980年以来,该河段河床纵向变化以冲深为主,而平面变形则主要表现为局部河段的岸线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任艳粉;张林波;吴国英;;黄河口概化模型试验研究[J];人民长江;2013年21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邹俊;廖华胜;刘达;张延忠;李连侠;;裂隙非达西渗流特性数值模拟[A];第三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本文编号:12534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2534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b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