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水系与水工建筑物规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7 13:08
元大都水系规画前超金代,后启明清,元初三十年是北京历史上水系规画最为成功的一段时期,其先进的治水、理水技术堪为一代之典章,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从水系对元大都选址、城市格局的影响与元大都引水系统、排水系统几个方面分析元大都水系规画的得失。由于现今对于元大都水系规画的研究往往集中于漕运仓储、水系流经路线及其对城市格局的影响等方面,且明清两代水工建筑物的研究较为丰富,相较而言其他朝代水工建筑物则多以发掘性研究为主,缺少系统的总结分析,所以本文选择从工程技术角度进一步审视元大都水系规画,选取以水坝、水闸、水关为代表的水工建筑物为研究对象,以期构成水工建筑物、河道、水系即点、线、面的三维关系。但是由于元代水工建筑遗存相对较少,大都城附近的更是寥寥无几,所幸水工建筑物相对于我国传统木构建筑其因地域、时代、风俗的不同变化相对较小,加之元代水工建筑物前承宋制,后启明清,所以本文的论述范围不局限于有元一代,也不局限于元大都一域,而是通过分析比较宋、元、明、清不同朝代水工建筑物的规制,来把握元代水工建筑的形制特点,并探讨元代水工建筑在水工建筑物演变进程中的历史作用与地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论文对于水关中“水关城门”的研究颇有独到之处,论文通过对“水关城门”拱券跨度、水关通高、门闸形制及起降装置、门楼形制等方面的研究,添补了宋《营造法式》卷輂水窗部分细节上的空白,并提出了大胆的推论即宋元时期拱券式“水关城门”的出现是木制“过梁式”城门向砖石“拱券式”城门转变的直接原因。
本文编号:1460968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211工程院校
页数:115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1.3.1 水系方面
1.3.2 城市方面
1.3.3 水工建筑物
1.3.4 已有研究不足
1.4 研究对象和时间范畴
1.4.1 元大都水系
1.4.2 水工建筑物
1.4.3 规画
1.4.4 时间范畴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阅读法
1.5.2 实地调研法
1.5.3 比较研究法
1.5.4 定量分析法
1.6 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
第2章 观其泉流,止基乃理-水系对元大都的影响
2.1 水系与元大都城市选址
2.2 水系与元大都城市格局
2.2.1 以水面为中心的城市格局
2.2.2 积水潭周边形成重要的商业区,奠定了大都“前朝后市”的城市格局
2.2.3 斜街的出现丰富了元大都的城市格局
2.2.4 积水潭周边形成了重要的园林休闲区
2.2.5 坝河将大都城分为南北两部分
2.3 小结
第3章 九河沧溟,王脉生成—元大都水系规画
3.1 引水系统
3.1.1 金口河
3.1.2 金水河
3.1.3 坝河
3.1.4 通惠河
3.2 排水系统
3.2.1 外城排水
3.2.2 宫城与皇城排水
3.3 小结
第4章 水工建筑物
4.1 水坝
4.1.1 堰埭(车船坝)
4.1.2 滚水坝
4.2 水闸
4.2.1 分类
4.2.2 形制
4.2.3 元、清水闸做法比较
4.2.4 元代水闸建造工序与工艺
4.2.5 水闸启闭
4.3 水关
4.3.1 名称、分类
4.3.2 来源与演进
4.3.3 水关涵洞
4.3.4 水关城门
4.4 小结
第5章 元大都文明门水关城门
5.1 设计缘由
5.2 对象选择
5.3 城墙形制
5.4 水关尺度
5.4.1 拱券跨度
5.4.2 水关通高
5.4.3 拱券高度
5.4.4 门闸形制
5.4.5 门楼形制
总结与不足
总结
不足
附录
附录A:图纸目录
附录B:图纸目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期刊论文
[1]砖石拱券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发展与应用探析[J]. 林大岵,李雯雯.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4(02)
[2]元大都水系规划与城市景观研究[J]. 王劲韬,薛飞. 中国园林. 2014(01)
[3]双心圆:清代拱券券形的基本形式[J]. 王其享. 古建园林技术. 2013(01)
[4]上海市普陀区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发掘简报[J]. 薛皓冰,陆耀辉,何继英,翟杨,宋建. 文物. 2007(04)
[5]隋唐皇城含光门西过水涵洞遗址考古调查报告[J]. 文博. 2006(04)
[6]北宋东京汴河东水门考[J]. 李合群. 华夏考古. 2005(03)
[7]承前启后的元代船舶[J]. 杨熺. 大连海运学院学报. 1983(S1)
[8]宁陵县华岗出土的明代木船[J]. 中原文物. 1983(02)
[9]唐宋船闸初探[J]. 郑连第. 水利学报. 1981(02)
[10]宋代船闸技术的发展及其成就[J]. 谭汉林.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1979(04)
硕士论文
[1]楚国纪南城南垣水门的复原研究[D]. 苏莹莹.华中科技大学 2010
本文编号:1460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460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