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裂隙岩体初始渗流场反演

发布时间:2018-01-30 04:32

  本文关键词: 裂隙岩体 初始渗流场 渗透张量 边界水头 粒子群算法 反演 出处:《水电能源科学》201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初始渗流场的确定对于工程渗控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影响初始渗流场计算结果的主要因素为渗透系数和边界水头。因此,从提高初始渗流场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出发,将裂隙产状和压水试验相结合来确定裂隙岩体渗透张量,并将粒子群算法应用到边界水头的反演中。工程实例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初始渗流场确定方法,采用所提方法计算所得测孔水位与实测水位误差更小,说明该方法有效可行。
[Abstract]:The determination of initial seepage fiel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engineering seepage control design, and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initial seepage field ar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and boundary water hea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initial seepage field, the fracture occurrence and water pressure test are combined to determine the permeability Zhang Liang of fractured rock mass, and th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the inversion of boundary water hea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initial seepage field, the error between the measured water level and the measured water level calculated by the proposed method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method, which shows that this method is effective and feasibl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水工岩石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5CB0579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51579191)
【分类号】:TV223
【正文快照】: 1引言渗流在水电工程中普遍存在,对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水电工程常需进行合理的防渗设计[1]。初始渗流场作为渗控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其合理确定对工程防渗设计至关重要。由达西稳定渗流公式可知,决定工程区初始渗流场计算结果的主要因素为渗透系数和边界水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飞;徐光黎;郭淋;朱可俊;;裂隙岩体渗透结构类型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12年02期

2 骆世威;刘杰;肖蕾;蔡健;;西藏如美水电站裂隙岩体力学参数模拟反分析[J];人民长江;2012年10期

3 骆世威;刘杰;肖蕾;胡静;汤天彩;;裂隙岩体参数分区分级法在如美电站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4 张强勇;多裂隙岩体三维加锚损伤断裂模型及其数值模拟与工程应用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年05期

5 杨米加,贺永年;蒙特卡洛模拟的随机性及裂隙岩体渗透张量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1999年04期

6 段小宁,李鉴初,刘继山;应力场与渗流场相互作用下裂隙岩体水流运动的数值模拟[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2年06期

7 林喜荣;龙圩水道裂隙岩体水下爆破施工[J];广西交通科技;1997年03期

8 王一新;李华茂;;裂隙岩体注浆研究现状[J];路基工程;2009年05期

9 刘培泰;张景德;王乃光;潘和平;;含水裂隙岩体抗剪断试验单点法试验研究[J];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10 陈兴周;李宝国;董源;韩鹏辉;杨建东;;裂隙岩体水-岩传热分析[J];西北水电;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翦波;李体建;;裂隙岩体高压压水试验研究[A];2007年湖南水电科普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马国彦;;裂隙岩体三向渗透系数在水利水电勘察设计中的应用[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三)[C];1992年

3 龚高武;;微裂隙岩体渗漏对大坝的危害与处理浅析[A];岩土工程学术交流会文集[C];2004年

4 李康宏;柴军瑞;;裂隙岩体非饱和渗流模型研究简述[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5 宋战平;李震;邓良胜;李宁;;紫坪铺工程泄洪洞层状裂隙岩体稳定特性的现场监测及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龚高武;;微裂隙岩体渗漏对大坝的危害与处理浅析[A];《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与边坡支护技术》暨第9次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方卫华;徐兰玉;陈允平;;改进粒子群算法在大坝力学参数分区反演中的应用[A];2012年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大坝安全监测专委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薛娈鸾;裂隙岩体的渗流与应力应变耦合的复合单元算法[D];武汉大学;2010年

2 罗平平;裂隙岩体可灌性及灌浆数值模拟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3 何忠明;裂隙岩体复合防渗堵水浆液试验及作用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亮;雾化条件下裂隙岩体水力学特征及对边坡变形的影响[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2 米健;裂隙岩体流固耦合参数反演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3 王朝辉;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坝料动参数反演[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4 周逸之;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水电站厂内经济运行分析[D];南昌大学;2013年

5 余明明;基于混沌粒子群算法的大型水电站自动电压控制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753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4753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f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