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用示踪探测技术优化岩溶水库防渗设计

发布时间:2018-02-02 14:28

  本文关键词: 岩溶 水库渗漏 示踪探测 防渗优化 出处:《水利水电技术》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贵州岩溶区的中、小型水库多数位于河源区,岩溶渗漏流场复杂多样且难以准确勘测,致使防渗处理难达到应有效果。示踪探测技术在查明水库渗漏流场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以鹿角坝洼地水库为例,根据安全性、抗吸附性、稳定性、均匀溶混性、肉眼可见性、易检测性等因素综合考虑,采用经抗吸附处理的萤光素作为化学示踪剂,采用F96C型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样品检测,说明示踪探测方法在岩溶水库防渗设计优化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鹿角坝洼地水库物探指出的深部岩溶与水库渗漏未产生关联,水库不存在隐藏的渗漏通道;水库前期灌浆施工防渗封堵效果显著,鹿角坝水库暗河系统的过水能力已从3 m3/s左右减少到0.4 m3/s,尤其是Ⅱ层廊道完成的单排孔灌浆效果已满足设计要求。经示踪探测研究,水库防渗设计更具针对性,可避免岩溶防渗处理中的失当和过当现象,使投资效益明显提高。
[Abstract]:In the karst area of Guizhou, most of the small reservoirs are located in the source area of the river, and the karst seepage flow field is complex and diverse, and it is difficult to survey accurately. As a result, the seepage prevention treatmen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due results. The tracer detection technology has obvious advantages in identifying the leakage flow field of the reservoir. Taking Lujiangba reservoir as an example, according to the security, anti-adsorption, stability and even miscibility. Considering the factors such as naked eye visibility and detectability, the fluorescence treated by anti-adsorption was used as the chemical tracer, and the F96C 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er was used to detect the samples. The application of tracer detection method in seepage control design optimization of karst reservoir is illustr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no relation between deep karst and reservoir leakage, and there is no hidden leakage channel in the reservoir. The anti-seepage and plugging effect of the pre-grouting construction of the reservoir is remarkable, and the water passing capacity of the dark river system of Lujiangba Reservoir has been reduced from about 3 m3 / s to 0.4 m3 / s. Especially, the effect of single row grouting completed in the second layer corridor has m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Through tracer detection, the reservoir seepage control design is more targeted, which can avoid the improper and excessive phenomenon in karst seepage prevention treatment. The efficiency of investment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作者单位】: 贵州省水利电力学校;贵州省水利厅;贵阳市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
【基金】:贵州省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07)6012部分成果
【分类号】:TV697.32
【正文快照】: 0引言贵州岩溶高原具有地高水低、雨多地漏的特征[1],工程性缺水严重。在地高区建设中、小型水库,具有小型化、分散化和自流供水(节约化)特色,是解决工程性缺水难题的重要途径,但因地漏的影响,许多水库存在较严重的岩溶渗漏。如何定位水库的主要渗漏通道和渗漏带,优化防治设计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炜;马军;朱银邦;颜新荣;刘毅;王晓强;;水库库区渗漏的三维数值模拟及处理措施影响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2016年02期

2 张祯武;陈志强;高成城;任水源;;喀斯特洼地水库地下库容示踪探测研究[J];工程勘察;2016年01期

3 卢晓鹏;;清华洞水库岩溶地质条件及防渗体系[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3年06期

4 袁振平;朱纳显;黄定强;;湖北省咸丰县龙洞湾水库岩溶渗漏分析[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3年04期

5 杨平恒;袁道先;蓝家程;陈雪彬;张笑微;;基于在线高分辨率监测和定量计算的岩溶地下水示踪试验[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6 徐尚全;王鹏;焦杰松;黄山松;杨平恒;;高精度在线示踪技术在岩溶地下水文调查中的应用[J];工程勘察;2013年02期

7 柴正先;李光亮;李德春;;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康思水库工程岩溶渗漏分析[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1年05期

8 于静;李海华;李怡;贾疏源;;四川汉源永定桥水库坝区岩溶渗漏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0年02期

9 鲁程鹏;束龙仓;苑利波;张蓉蓉;黄币娟;王彬彬;;基于示踪试验求解岩溶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肖万春;;水库岩溶渗漏勘察技术要点与方法研究[J];水力发电;2008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主恒祥;邢立亭;相华;迟光耀;侯新宇;;示踪试验在济南泉群优势补给径流通道研究中的应用[J];地下水;2017年02期

2 黄顺涛;;断裂构造发育对贵州两岔河水库岩溶渗漏的影响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7年03期

3 张祯武;陈志强;高成城;任水源;;用示踪探测技术优化岩溶水库防渗设计[J];水利水电技术;2017年02期

4 王红梅;黄勇;马红宇;;某水库岩溶管道对库区蓄水的影响分析[J];勘察科学技术;2017年01期

5 郝玉培;缪雄谊;韩宗珠;阳莲锦;付仕科;赵伟;杜毓超;;杨家洞水库渗漏条件分析及渗漏量估算[J];海洋湖沼通报;2016年05期

6 田清朝;万军伟;黄琨;左帅;李方华;;高家坪隧道岩溶水系统识别及涌水量预测[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6年05期

7 韩凯;郑智杰;甘伏平;陈贻祥;陈玉玲;;利用多源大功率充电法定位复杂岩溶含水通道的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6年05期

8 程亚平;陈余道;;岩溶地下河定量示踪研究方法综述[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6年02期

9 陈勇;;麻沟水库库首右岸喀斯特岩溶段防渗帷幕设计浅析[J];陕西水利;2016年04期

10 曾莘茹;姜光辉;郭芳;汤庆佳;刘凡;;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地下水示踪及污染来源分析[J];中国岩溶;201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华堂;徐年丰;李洪斌;闵征辉;;丹江口大坝高水头帷幕补强灌浆技术研究[J];人民长江;2012年17期

2 杨学亮;蒋涛;;某水库右坝肩古河槽绕坝渗漏问题分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2年07期

3 阿尔欣·斯拉木江;杨晓军;;巴喀勒克水库坝址渗漏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年07期

4 张瑜;;三道湾水电站左坝肩绕坝渗漏量估算及渗透稳定分析[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2年04期

5 曾凡杜;;坝面帷幕灌浆技术在竹银水库主坝坝基处理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1年06期

6 彭第;王伟;;中梁一级电站库区防渗帷幕灌浆试验效果分析[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1年05期

7 邓春生;赵坚;任杰;洪新;;古河槽深覆盖层渗流控制措施[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02期

8 赵瑞;许模;;水库岩溶渗漏及防渗研究综述[J];地下水;2011年02期

9 蒲俊兵;袁道先;扈志勇;杨平恒;苟鹏飞;贺秋芳;汪智军;;高分辨率监测岩溶地下水NO_3~-的动态变化及对外界环境的响应[J];环境科学;2011年03期

10 易连兴;夏日元;唐建生;黄俊杰;;地下水连通介质结构分析——以寨底地下河系统实验基地示踪试验为例[J];工程勘察;2010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代利东;;对我国岩溶地质状况几项综合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年04期

2 李强;;国土资源部 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第三届五次会议在桂林召开[J];中国岩溶;2009年01期

3 徐学文;康彦军;;浅谈高速公路岩溶区的勘察与地基基础处理[J];山西建筑;2009年19期

4 朱鑫;;岩溶区桥梁冲击钻孔事故处理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03期

5 卢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J];中国岩溶;2010年02期

6 星光;全国岩溶区资源与环境问题对策学术研讨会在渝举行[J];中国岩溶;1999年04期

7 张建华;;岩溶区桥梁桩基桩长确定方法研究[J];公路工程;2009年04期

8 何海峰;;黔张常铁路石板铺隧道岩溶区深孔钻探技术[J];铁道勘察;2013年02期

9 谢树庸;岩溶区四大工程地质问题综述[J];贵州水力发电;2001年04期

10 彭淑惠;李继红;;滇东岩溶区表层岩溶水源地特征及其开发利用[J];云南地质;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禹建强;;贵州省毕节地区水库岩溶坝基渗漏及灌浆处理[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2 郭纯青;;岩溶浸没内涝灾害风险评价[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赵明华;蒋冲;曹文贵;;岩溶区桩端溶洞顶板安全厚度确定的突变模型[A];第六届全国地面岩石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岩土力学与工程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郝九芝;;邢台市西部岩溶区饮用水保护分析[A];2013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5 禹建强;;毕节地区岩溶坝基渗漏及灌浆处理[A];工程地质勘察学术交流会论文选集[C];1994年

6 邓艳;覃星铭;蒋忠诚;;表层岩溶动力系统中土壤水分及岩溶效应[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洪涛;;论岩溶区的水土保持[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8 蒋忠诚;;西南石山地区岩溶生态系统元素迁移动态典型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九五”科技成果汇编[C];2001年

9 张静;;邢台市岩溶区水源地保护研究[A];2013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戴景春;;天下闻名的岩溶龙宫景源[A];工程地质勘察学术交流会论文选集[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特约记者 苏橹萱;国际岩溶中心为11国培训岩溶地质人员[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2 特约记者 苏橹萱;岩溶区土壤碳汇效应得以证实[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3 实习记者 黄强 通讯员 缪华;广西水文队妙治岩溶区内涝下旧村千亩田年增收百万元[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4 记者 赵应繁;鄂西南表层岩溶带可采水4亿立方米[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5 记者 田雪莲 特约记者 苏橹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检阅国际岩溶中心建设[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6 记者 田雪莲 特约记者 苏橹萱;国际岩溶研究中心拟定未来6年发展路线图[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孙宇浩;“我们现在不用靠天吃饭了”[N];中国矿业报;2005年

8 记者 陶丽琴;水利部国家农发办联合调研滇黔桂岩溶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N];中国水利报;2012年

9 记者 段正波;岩溶区地下水九成正待开发[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源;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储层发育与海西早期水文地貌响应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2 程晔;岩溶区高速公路路桥基础稳定性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陶;典型岩溶区溪流中硝酸盐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冉军林;阳灵隧道充填岩溶区围岩塌方机理与防控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苏程p,

本文编号:14847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4847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9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