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深埋软岩隧道开挖及支护变形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0 22:07

  本文关键词: 深埋软岩隧道 变形 FLACD 滇中引水工程 出处:《水电能源科学》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滇中引水工程中磨盘山隧道的深埋软岩段,利用ANSYS建立三维数值模型,通过FLAC~(3D)进行计算,研究了深埋软岩隧道开挖及支护后围岩的变形和破坏特征。结果表明,围岩强度和隧道埋深是影响隧道变形破坏的重要因素。隧道开挖后,应力重分布,隧道前段围岩强度较小,变形总位移、塑性区范围大于后段,在拱腰两侧对称形成两个应力集中区。隧道支护后,有效限制了隧道变形的继续发展,各部位总位移值减小,塑性区范围也得到抑制,拱腰两侧应力集中区向洞壁靠拢,应力分布也变得均匀。
[Abstract]:In view of the deep buried soft rock section of Mopanshan tunnel in the central Yunnan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a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ANSYS, and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after excavation and support of the deep buried soft rock tunnel were studied by using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FLACU (3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ep buried soft rock tunnel after excavation and support are analyzed. The strength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the buried depth of tunnel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tunnel. After excavation, the stress redistribution, the strength of surrounding rock in the front section of the tunnel is small, the total deformation displacement, the range of plastic zone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back section. Two stress concentration zones are formed symmetrically on both sides of the arch waist. After the tunnel support,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unnel deformation is effectively restricted, the total displacement value of each part is reduced, the plastic zone range is also restrained, and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zone on both sides of the arch waist is close to the wall of the tunnel.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also becomes uniform.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2332)
【分类号】:TV5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建兵;软岩隧道支护机理及工程实践[J];土工基础;2003年02期

2 李国富;软岩隧道(巷道)实用控制技术研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关艳平;;软岩隧道支护机理及工程实践[J];四川水利;2006年03期

4 雷卫东;陈家忠;郭朋超;;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在大跨软岩隧道中的应用[J];铁道标准设计;2008年05期

5 高向阳;程翔;;软岩隧道开挖不良部位支护实用技术[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6 王树仁;刘招伟;屈晓红;方俊波;;软岩隧道大变形力学机制与刚隙柔层支护技术[J];中国公路学报;2009年06期

7 何晓东;张广军;;软岩隧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判别方法[J];山西建筑;2010年20期

8 黄林伟;刘新荣;杨桦;杜国平;钟祖良;;软岩隧道不同支护方法的数值分析和效应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9 王凯;;软岩隧道爆破技术的探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03期

10 安延伟;;锚杆支护技术在软岩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2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守继;孙钧;职洪涛;翁慧俐;;软岩隧道锚杆支护机理的数值解析[A];锚固与注浆新技术——第二届全国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周烨;;控制软岩隧道变形施工方法探析[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3 赖涤泉;杜以昌;李建英;;软岩隧道臂式掘进机工作机构的有限元分析[A];中国工程机械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蒋宇静;Y.Tanabashi;王可钧;;锚杆对软岩隧道变形的加固作用[A];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1999年

5 李晓;王思敬;;软岩隧道损伤软化大变形的非线性数值模拟[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谢洪涛;;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软岩隧道施工支护参数选择方法[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3年

7 李鸿博;戴永浩;宋继宏;付克俭;;峡口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施工监测及支护对策研究[A];湖北省公路学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年——2013年)[C];2014年

8 于维刚;;新奥法在西迪阿里软岩隧道施工中的应用[A];中国铁道学会工程地质与路基专业委员会第21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邹,

本文编号:15201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5201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1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