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基于RMR岩体分级系统的TBM掘进性能参数预测

发布时间:2018-02-20 22:57

  本文关键词: TBM 吉林引松供水工程 隧洞 RMR 掘进性能参数 掘进速度 施工进度 利用率 出处:《隧道建设》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解决由于地质条件原因造成TBM掘进效率低下的问题,基于吉林引松供水工程建立的TBM数据库,提出应用RMR岩体分级系统对TBM的掘进性能参数进行预测。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分别建立了RMR与TBM性能预测参数掘进速率(PR)、施工进度(AR)、利用率(U)以及贯入度指数(FPI)的经验公式。研究结果表明:RMR与PR、AR、U均呈现二次相关关系,RMR与FPI为线性关系,且相关系数均大于0.7;当RMR=50~70时,岩体具有较好的可掘性;当岩体条件较差(RMR30~40)或者岩体条件极好(RMR70~80)时,岩体的可掘性均较差;吉林引松工程TBM掘进的平均利用率为22.36%,与地质条件相关的停工时间约占总工期的25.97%。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ow efficiency of TBM tunneling caused by geological conditions, the TBM database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Jilin Yinsong Water supply Proje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application of RMR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 system to predict the tunneling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TBM. By means of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tunneling rate, construction progress, utilization ratio and penetration index of RMR and TBM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arameters are establishe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quadratic correlation between RMR and FPI,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MR and FPI is linear. When the rock mass condition is worse than RMR3040) or rock mass condition is very good, the rock mass can be excavated less well when the rock mass condition is worse than 0. 7, when the rock mass condition is lower than 0. 7, when the rock mass condition is worse, the rock mass has better excavability. The average utilization ratio of TBM excavation is 22.36 and the stoppage time related to geological conditions accounts for 25.97% of the total construction period.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3CB036002)
【分类号】:TV5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林,郭诗波,王士天;岩体裂隙网络的不均匀系数[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0年05期

2 仵彦卿,柴军瑞;作用在岩体裂隙网络中的渗透力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1年01期

3 于广明,李爱武,潘永战,刘福顺,董春胜;地下开挖影响下岩体分形性质演化问题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S2期

4 王环玲,徐卫亚,余宏明;岩溶地区岩体裂隙网络渗流分析[J];岩土力学;2005年07期

5 邢占利;;岩体裂隙的分形研究[J];矿业快报;2005年11期

6 王凤艳;陈剑平;庞贺民;;应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提取岩体裂隙迹长信息方法研究[J];世界地质;2006年01期

7 罗平平;陈蕾;邹正盛;;空间岩体裂隙网络灌浆数值模拟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12期

8 E.雷纽斯;马敏峰;;岩体冲蚀[J];河海大学科技情报;1987年01期

9 胡柳明;;“岩体裂隙水运动研究”获水利部科技进步成果奖[J];河海科技进展;1991年04期

10 李新平,夏元友,程康,胡春林;岩体材料宏观损伤性质的研究[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真荣;阎榕龄;张宇飞;;计算岩体裂隙水流和工程反分析软件[A];土木工程计算机应用文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学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3年

2 向晓辉;王俐;;三峡库区高阳段库岸岩体裂隙网络模拟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3 李最雄;张鲁;王旭东;王享通;;砂砾岩石窟岩体裂隙灌浆的进一步研究[A];全国首届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4 卢刚;周志芳;;软硬互层状岩体的裂隙网络模拟[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何杨;柴军瑞;李康宏;;变开度的岩体裂隙网络非稳定渗流数值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6 阮文军;;基于浆液粘度时变性的岩体裂隙注浆扩散模型[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7 王成;林胜;;岩体裂隙受内压力的弹塑性分析[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付金伟;朱维申;王向刚;;多裂隙岩体裂隙扩展过程一种新的数值模拟方法及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白国良;李树志;;采动岩体宏观力学参数估计研究[A];全国“三下”采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马宇;赵阳升;段康廉;;岩体裂隙网络的三维分形仿真[A];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贺凯;塔柱状岩体崩塌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王凤艳;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快速获取岩体裂隙信息的工程应用[D];吉林大学;2006年

3 朱红光;破断岩体裂隙的流体流动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4 王建秀;腐蚀损伤岩体中的水化—水力损伤及其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5 王国艳;采动岩体裂隙演化规律及破坏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6 陈祥军;基于随机结构模型的溶蚀岩体渗漏分析在水布垭工程中的应用[D];河海大学;2007年

7 殷德胜;岩体渗流与应力分析的数值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建强;断层带岩体三维渗流场分析及程序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李聪聪;动力作用下岩体裂隙扩展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陈亚楠;多次爆破振动下岩体开挖累积损伤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4 张厚岱;基于照相量测的隧道地质素描与岩体裂隙识别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5 张珏;基于DDA方法的岩体裂隙渗流模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6 秦强;深埋岩体裂隙渗流-变形耦合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长江科学院;2011年

7 刘善利;饱和岩体热流固耦合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8 刘海军;基于蒙特卡罗法的岩体裂隙网络模型及渗透张量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王肖珊;岩体裂隙网络的渗流计算及分形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10 陈星;岩体加卸荷破坏的力学特性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三峡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202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5202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f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