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对珠江口伶仃洋水沙环境和港口航道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 港珠澳大桥 珠江口 伶仃洋 水沙环境 港口航道 微变性 趋稳性 可塑性 出处:《水运工程》201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珠江口伶仃洋是地貌条件独特、水沙条件复杂的敏感海区,也是我国乃至世界沿海航线最密集、船舶密度最大的水域之一;港珠澳大桥是横跨伶仃洋的由"桥-岛-隧"构成的超级大型复杂工程。针对港珠澳大桥工程对珠江口伶仃洋复杂的水沙动力环境的影响,采用多种研究手段对大桥工程对伶仃洋水域水沙环境、港口航道、滩槽稳定性影响等关键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论证。主要研究成果表明:1)珠江口伶仃洋具有"微变性、趋稳性、可塑性"的重要特征,其"三滩两槽"基本格局可以长期保持稳定;2)港珠澳大桥(推荐方案)对珠江口伶仃洋水沙环境不利影响相对较小,对港口航道基本无不利影响;3)从水沙条件角度来看,港珠澳大桥(推荐方案)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Abstract]:Lingdingyang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is a sensitive sea area with unique physiognomy and complicated water and sediment conditions. It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dense coastal routes and the largest density of ships in China and the world. The HongKong-Zhuhai-Macao Bridge is a super large complex project composed of "Bridge, Island and Tunnel" across the Lingdingyang. In view of the impact of the bridge project on the complex hydro-sediment dynamic environment in the Lingdingyang River Estuary of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The effects of the bridge project on the water and sediment environment in the Lingdingyang waters, the port channel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channel a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The main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Lingdingyang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has "microvariability". The important feature of stability and plasticity is that the basic pattern of "three beaches and two troughs" can be kept stable for a long time) the 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 (recommended scheme) has relatively little adverse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of the Lingdingyang water and sediment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water and sediment conditions, the construction of 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 (recommended scheme) is feasible.
【作者单位】: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港口水工建筑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工程泥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402605)
【分类号】:U442;U6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港珠澳大桥已完成23项专题研究预计明年动工[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杨果;;港珠澳大桥应缓上马[J];中国水运;2006年05期
3 钟坚;;“港珠澳大桥”不如“深中大桥”[J];同舟共进;2007年07期
4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设计全球招标[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08年11期
5 ;港珠澳大桥主体造价300多亿元[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08年02期
6 晟华;;港珠澳大桥年内将启动招标[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8年03期
7 ;港珠澳大桥三方投资比例确定[J];公路;2008年03期
8 ;总投资422亿的港珠澳大桥已进入地质勘探阶段[J];新经济杂志;2008年03期
9 ;港珠澳大桥外业勘察通过验收[J];中外公路;2008年03期
10 ;港珠澳大桥有望年内开工[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柴建峰;陈晓东;孟凡超;程新生;孙连合;羊小云;李友龙;李学文;万仁凯;;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初勘工作介绍[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东斌;;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钢筋自动化加工技术[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分会、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施工机械化分会2012年会暨机械化施工新技术经验交流会会刊[C];2012年
3 郑定宁;;港珠澳大桥规模及规划概况[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王驰;徐群;王学兰;;港珠澳大桥整体物理模型试验管理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下册)[C];2013年
5 刘晓东;;港珠澳大桥总体设计与技术挑战[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2011年
6 陈洋洋;谭平;周福霖;陈树辉;;港珠澳大桥隔震方案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2013年
7 李步恩;邱辉元;;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西人工岛隧道防水施工技术[A];防水堵漏材料及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8 孟凡超;刘晓东;徐国平;;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总体设计[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陈冰;;珠江口伶仃洋水文特征和综合治理[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分会技术交流文集[C];2009年
10 王胜年;李克非;范志宏;苏权科;;港珠澳大桥120年使用寿命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对策研究[A];第八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任春;港珠澳大桥专责小组成立[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杨兴云;三地政府两套方案 港珠澳大桥融资难题待解[N];经济观察报;2007年
3 记者 赵民望;“三地三检”破港珠澳大桥难题[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4 发文;港珠澳大桥专责小组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议[N];中华建筑报;2007年
5 刘和平;港珠澳大桥融资要有新思路[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杜娟邋饶贞 骆建基 刘海健;港珠澳大桥最迟后年开工[N];广州日报;2008年
7 记者 陈键兴;发改委:力争明年底前开建港珠澳大桥[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8 李溯婉;港珠澳大桥12月1日启动初步设计招标[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9 记者 赵民望;港珠澳大桥昨日启动招标[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10 忠欣;广东港珠澳大桥设计对外招标[N];中国海洋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忠宝;港珠澳大桥CB04标段钢箱梁吊具结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2 陈林;精细化管理在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会雄;港珠澳大桥沉管浮运安装计划与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徐欣;港珠澳大桥轨道安装车结构设计与分析[D];长安大学;2016年
5 高宇;港珠澳大桥青州航道桥扁平钢箱梁温度场分析[D];长安大学;2015年
6 黄坚明;拌和参数对港珠澳大桥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7 张阳;港珠澳大桥珠海落脚点交通一体化—道路规划的初步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刘洹宇;港珠澳大桥对区域发展及交通运输的影响分析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庆喜;港珠澳大桥CB04标段131号墩台吊装结构设计及分析[D];大连交通大学;2014年
10 王艳珍;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干坞坞址方案比选与环境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302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530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