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三期蓄水工程人工湖渗漏对太原市浅层地下水影响的数值模拟
本文选题:人工湖 切入点:渗漏 出处:《水电能源科学》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分析汾河三期工程人工湖渗漏对太原市浅层地下水的影响,建立人工湖与地下水流耦合数值模型,并选取渗透系数、给水度、降水入渗系数、最大蒸发系数和湖底电导率5个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人工湖不进行防渗处理时,年渗漏量为1 259.6×10~4 m~3,最大壅高值为2.4m,壅高影响距离6.7km,对太原市浅层地下水影响较大,垂直封闭防渗有效地减小了湖泊渗漏量与地下水壅高范围,渗漏量随防渗墙进入潜水隔水层深度的增大而减小。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对年渗漏率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湖底电导率渗透系数最大蒸发系数给水度降水入渗系数。研究成果可为太原市人工湖建设与工程防渗设计提供依据。
[Abstract]:In order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artificial lake leakage on shallow groundwater in Taiyuan City, a coupling numerical model of artificial lake and groundwater flow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water supply degree and infiltration coefficient of precipitation were selected. Five factors affecting the maximum evapora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lake bottom are analyzed by orthogonal test.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artificial lake is not treated with seepage control, The annual leakage is 1 259.6 脳 10 ~ (4) m ~ (3), the maximum value is 2.4 m, and the influence distance is 6.7 km, which has a great effect on shallow groundwater in Taiyuan City. The leakag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epth of the impervious wall into the submersible layer. The orthogonal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annual leakage rate is in turn the maximum evapor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conductivity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of the lake bottom, the precipitation infiltr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maximum evapora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rtificial lake and the design of the engineering seepage control in Taiyuan City.
【作者单位】: 太原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分类号】:TV139.1;P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储有明 ,傅国圣 ,周华;从泰州市浅层地下水分布及利用现状谈加强开发管理的建议[J];江苏水利;2004年09期
2 姚章村;;开发浅层地下水大有可为[J];水利天地;2005年12期
3 曹曜;;“常熟市浅层地下水开采工艺及开发利用研究”成果鉴定会在宁举行[J];江苏地质;2006年01期
4 俞光明;刘红樱;张泰丽;苏晶文;沈莽庭;黎伟;;杭州市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及其风险初步评价[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7年03期
5 刘嘉钰;朱凤娟;王立娟;;天津市静海县城浅层地下水初步评价[J];天津科技;2008年06期
6 陈转兰;;浅论在保护中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J];江苏水利;2008年03期
7 庞绪贵;王炳华;田乃风;代杰瑞;胡雪平;李肖鹏;;平阴县浅层地下水地球化学环境质量评价[J];山东国土资源;2008年Z1期
8 丁二峰;张新潮;王永亮;;浅层地下水的腐蚀机理综述[J];地下水;2008年05期
9 王金哲;张光辉;严明疆;聂振龙;;间歇性过水条件下滹沱河近岸浅层地下水变化特征[J];现代地质;2009年01期
10 韩彦霞;韩占成;;沧州市年内不同期浅层地下水变化规律分析[J];地下水;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贵明;;河南省商丘市浅层地下水水质污染分区[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2 代杰瑞;杨恩秀;庞绪贵;王增辉;胡雪平;郑伟军;;山东省东部地区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A];“资源保障 环境安全——地质工作使命”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C];2011年
3 罗克勇;;无锡地区浅层地下水土腐蚀性评价[A];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苏维词;;贵州喀斯特山区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模式[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5 隗玉霞;张圣广;;淄博市浅层地下水污染分析[A];山东水利学会第八届优秀学术论文汇编[C];2003年
6 王雪莲;杨忠山;黄振芳;窦艳兵;;北京市某区县浅层地下水“三氮”超标原因初探[A];地下水开发利用与污染防治技术专刊[C];2009年
7 姜月华;周迅;贾军元;周权平;李云峰;李云;;江苏溧阳某地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及其启示[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魏秀琴;;河南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环境演化趋势分析[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中册)[C];2008年
9 贾晓青;任启伟;陈植华;;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系统可采资源量评价[A];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朱春林;饶春富;杨广珠;;滇中红层浅层地下水特征及开发利用研究[A];地下水勘查技术现场研讨会暨第四届全国水文物探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贾永志;扬州加强城区浅层地下水管理[N];中国水利报;2004年
2 李荣华;银川浅层地下水今后2年将减少6亿立方米[N];华兴时报;2008年
3 记者 钱兰;浅层地下水开发潜力较大[N];泰州日报;2009年
4 通讯员 李要尊 李明良 记者 赵红梅;我省浅层地下水水位上升[N];河北日报;2013年
5 李凯;天津咸水区打出浅层地下水示范井[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6 记者 徐琦;浅层地下水半数遭污染[N];中国环境报;2006年
7 记者 孙宇浩;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家底摸清[N];中国矿业报;2006年
8 特约记者 刘后昌;一图在手 净水可求[N];中国测绘报;2010年
9 曹曜;创新浅层地下水开采工艺[N];中国矿业报;2006年
10 杨焕星;探明雷州40亩农田沉陷原因[N];中国矿业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龙文华;通辽地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演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谢先军;大同盆地浅层地下水环境中砷的来源与迁移转化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3 秦雨;浅层地下水中萘的迁移转化机理及模拟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静秀明;南四湖地区浅层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及评价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刘鑫;浅层地下水对天津地铁工程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秦雪;西湖流域浅层地下水氮污染源解析[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4 杨丽;环鄱阳湖流域浅层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6年
5 占凌之;南方某铀矿山尾矿库周边水环境污染与评价[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6 李文文;浅层地下水敏感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7 李晓颖;辽河流域典型区浅层地下水氟污染特征与生态效应分析[D];沈阳大学;2010年
8 刘园园;淮南市浅层地下水水质特征及综合评价[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9 朱其顺;安徽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氟的分布特征及迁移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年
10 李宝元;天堂河流域浅层地下水运动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5964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596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