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块体对泰山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本文选题:抽水蓄能电站 切入点:关键块体理论 出处:《现代隧道技术》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关键块体的稳定性决定着岩体地下洞室的整体稳定性,因此确定洞室围岩关键块体的位置、大小以及关键块体失稳模式对控制及预测洞室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泰山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围岩受到不连续面切割,存在稳定性问题,故对其长期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获得研究区节理裂隙产状概率特征的基础上,采用赤平极射投影法确定该区地下厂房概率最大失效模式,搜索厂房区关键块体的位置,并对其长期稳定性进行分析预测,给出关键块体安全性的定量指标。同时将强度折减法与关键块体理论相结合,对地下厂房长期稳定性及风险进行了有效预测,研究成果可为泰山抽水蓄能电站后续加固方案的制定提供借鉴与依据。
[Abstract]:The stability of the key blocks determines the overall stability of the underground caverns, so the location of the key blocks in the surrounding rock mass of the caverns is determined. The size and the instability mode of the key blocks are very important to control and predict the safety of the cavern. The surrounding rock of underground powerhouse of Taishan pumped storage power station is cut by discontinuous surface, which has the problem of stability. On the basis of obtaining the prob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ccurrence of joints and fractures in the study area, the maximum failure mode of probability of underground powerhouse in this area is determined by the method of plane projection,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key blocks in the powerhouse area is searched. At the same time, the long-term stability and risk of underground powerhouse are effectively predicted by combining the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with the key block theory.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the subsequent reinforcement scheme of Taishan Pumped-storage Power Station.
【作者单位】: 山东泰山抽水蓄能电站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2325) 国家电网新源公司项目(SGXY-2014FJ04-73,GXY-2014FJ04-74) 国家留学基金项目(201306225024)
【分类号】:TV223.1;TV73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杨超;黄达;张永兴;朱倩;;基于监测量值变化速度特征的围岩稳定动态综合评判模型[J];现代隧道技术;2014年04期
2 朱义欢;邵国建;;地下洞室围岩短长期稳定性的评判准则综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3年S2期
3 段群苗;;隧道围岩优势节理面统计及其块体稳定性分析[J];现代隧道技术;2013年03期
4 古银城;李文华;李昊;;断层与隧道相对距离对围岩稳定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3年03期
5 王忠昶;杨庆;赵德深;;地下洞室群围岩关键块体的确定性搜索[J];水力发电学报;2009年02期
6 朱晟,张发明,庞正江,徐爱忠,杜建刚;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随机块体稳定性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4期
7 石根华;岩体稳定分析的几何方法[J];中国科学;1981年04期
8 石根华;岩体稳定分析的赤平投影方法[J];中国科学;197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圣奇;岩石流变力学特性的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云华;许琦;刘冲平;张熊;郝喜明;魏雨军;;块体稳定性研究综述[J];人民长江;2017年S1期
2 李建勇;袁广祥;赵阳;张玉敏;黄志全;;隧洞入口非凸关键块体识别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7年03期
3 张立;陈小宾;廉明远;贾超;张国荣;;随机块体对泰山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稳定性的影响分析[J];现代隧道技术;2017年03期
4 肖国峰;陈从新;;凸块体的一种几何建构方法[J];岩土力学;2017年06期
5 赵继华;;丰沙铁路8号隧道内落石分析及处理措施[J];铁道标准设计;2017年05期
6 邹佳光;;隧道围岩块体稳定性分析及支护对策[J];铁道建筑;2017年03期
7 蔡峰;郭志飚;王炯;张跃林;王利京;;软岩井底车场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支护技术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7年02期
8 佟欣;;断面形式对水电站节理隧洞稳定性的影响[J];人民黄河;2017年02期
9 高赛红;曹平;汪胜莲;陈瑜;;爆破荷载下巷道关键块体区间的非概率可靠性[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7年02期
10 刘诗云;郭阿龙;李霖锋;;广西永福某石灰岩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恢复治理探讨[J];山东国土资源;201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龙云;硬脆性岩体卸荷非线性流变模型及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16年
2 李兵;混凝土冻融蠕变特性及损伤破裂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3 王萍;泥页岩井壁水化损伤的蠕变失稳力学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4 张继华;考虑渗流作用的深部巷道围岩流变特性及控制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张泷;基于内变量热力学的流变模型及岩体结构长期稳定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6 王新刚;饱水—失水循环劣化作用下库岸高边坡岩石流变机理及工程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7 张良刚;特大断面板岩隧道围岩变形特征及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8 马振国;胶乳水泥模拟软岩蠕变行为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4年
9 贺桂成;缓倾斜层状矿体开采沉陷预测与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10 刘业科;水岩作用下深部岩体的损伤演化与流变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坚强;丁彰芳;;公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现状及思考[J];现代隧道技术;2013年06期
2 刘微微;石春生;赵圣斌;;具有速度特征的动态综合评价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年03期
3 李秀芳;柯玉军;徐长峰;王宪伟;冯红耀;;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数据的回归分析及其运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年01期
4 王丽华;仇玉良;姚红志;孔祥兴;朱万里;;隧道监测信息管理与预警系统的研发及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6期
5 詹显军;王先龙;陈礼伟;曹自印;唐斌;;隧道变形自动监测系统在南广铁路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现代隧道技术;2012年05期
6 沈殿臣;郝俊锁;陈中方;王金磊;;梅岭关隧道水平岩层稳定性分析与施工技术[J];现代隧道技术;2012年04期
7 张志强;何本国;关宝树;;节理岩体隧道围岩稳定性判定指标合理性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2年01期
8 卞康;肖明;刘会波;;考虑脆性损伤和渗流的圆形水工隧洞解析解[J];岩土力学;2012年01期
9 李芬;孟刚;;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围岩稳定性分类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06期
10 刘学增;包浩杉;米东阳;;公路隧道穿越断层塌方预测多级模糊综合评判[J];现代隧道技术;201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A.吉尔;刘道明;;西班牙水电与未来抽水蓄能的作用[J];水利水电快报;2006年21期
2 曹楚生;;抽水蓄能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工程科学;2009年09期
3 ;抽水蓄能面面观[J];中国三峡;2010年11期
4 唐宝;张昆;董征;;南方电网抽水蓄能电厂运行情况分析[J];南方电网技术;2010年05期
5 ;世界最大的抽水蓄能叶片铸件模型在中国二重投产[J];现代铸铁;2011年03期
6 P.尤利亚尔;邹瑜;;抽水蓄能技术的优势[J];水利水电快报;2011年07期
7 ;仙居抽水蓄能合同签字[J];东方电机;2012年04期
8 M.海兰德;胡云鹤;;德国的抽水蓄能工程[J];水利水电快报;2013年05期
9 M.沙皮鲁;范春生;张兰;;美国最大的抽水蓄能工程[J];水利水电快报;2013年08期
10 P·亨利;J·E·格雷塞;刘致清;;蓄能方式和抽水蓄能的进展[J];水电站机电技术;198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臧岩峰;;论科学政策导向下的抽水蓄能事业发展新契机[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09)[C];2009年
2 张振有;刘殿海;;我国抽水蓄能作用及发展展望[A];中国水电100年(1910-2010)[C];2010年
3 张振有;刘殿海;;我国抽水蓄能作用及发展展望[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0)[C];2010年
4 华向阳;宗月民;;新能源发展背景下抽水蓄能开发相关问题的探讨[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0)[C];2010年
5 孙华平;;对抽水蓄能建设的认识和建议[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1)[C];2011年
6 ;抽水蓄能机组要国产化、本土化——参加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抽水蓄能专委会2000年学术年会上的讲话[A];权威人士论坛文集——何t熃淌诼畚夜缈⒄铰怨婊侍鈁C];2001年
7 陈兆庆;张建平;王峥;;华东电网抽水蓄能规划与展望[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C];2005年
8 何t,
本文编号:15990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599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