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应力条件下锦屏一级主厂房围岩松弛深度形成规律和支护时机研究
本文选题:锦屏一级水电站 切入点:高地应力 出处:《工程地质学报》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西部已建成发电或正在建设的一批大型、特大型水电工程,其地下洞室群多处于高山峡谷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应力较高。受高地应力影响,施工期洞室群围岩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破坏,并常常导致超常规深度的围岩松弛。本文结合锦屏一级水电站主厂房围岩松弛长期物探检测成果,系统分析了围岩松弛深度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趋势,再采用数值分析手段,通过围岩位移、塑性区发展趋势来研究最佳支护时机,研究表明:高地应力地区厂房轴线宜尽量与最大主应力σ1方向平行,能有效减小时效变形导致的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围岩松弛;洞室分层开挖时,围岩松弛深度的80%在本层开挖后间隔2~3层时形成;相比开挖后滞后支护,及时支护围岩位移量、塑性区明显较小,因此及时支护为最佳支护时机。研究成果对高地应力条件下大型地下洞室轴线选择、支护设计、支护时机选择具有参考意义。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a number of large and super large hydropower projects have been built or are under construction in the west of China. The underground caverns are mostly located in the high mountain and canyon areas.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are complex, the ground stress is high, and the underground stress is affected by the high ground stress.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the surrounding rock of the cavern group is liable to be deformed and destroyed to varying degrees, which often leads to the relaxation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of the abnormal depth. This paper combines with the long-term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results of the relaxation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of the main powerhouse of the Jinping Hydropower Station. The 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relaxation depth of surrounding rock are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and then the optimum supporting time is studied by numerical analysis,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urrounding rock displacement and plastic zon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xis of powerhouse in high ground stress area should be parallel to 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蟽 1 as far as possible,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elax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in different parts caused by aging deformation. 80% of the relaxation depth of surrounding rock is formed at the interval of 2 ~ 3 layers after excavation, and the displacement of surrounding rock in time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delayed support after excavation, and the plastic zone is obviously smaller. Therefore, timely support is the best time of support. The research results hav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selection of axis, support design and timing of support for large underground cavern under high ground stress.
【作者单位】: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长江科学院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9022;51539002)资助
【分类号】:TV2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建新;高永涛;;基于软破围岩锚喷支护位移理论的隧道支护时间分析[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2 王庆;郭德发;郭艳;;玛河电站水工隧洞围岩—支护系统非线性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0年06期
3 黄祥志;佘成学;;基于可拓和模糊综合评判理论的围岩稳定分类方法的比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Z1期
4 黄运飞,杨维怀;地下工程围岩维护的新途径—切缝弱化围岩法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5 苏有财;白志勇;胡香芳;;综合评判法在围岩等级划分中的应用[J];路基工程;2008年05期
6 刘益锋;任旭华;张继勋;;基于灰关联理论的围岩参数敏感性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2年08期
7 汤伯森;弹塑围岩最小支护抗力和最大允许变形的估算[J];岩土工程学报;1986年04期
8 钟长平,许汉才;围岩松驰变形影响因素初探[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9 郑百功;佴磊;汪茜;陆威;;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软件开发与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王新波;潘晓明;;地下圆形隧道开挖卸荷围岩弹塑性分析[J];河南科学;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齐俊修;刘力;刘克贤;杨国华;;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排风兼安全洞围岩监测及分析[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2 刘宁;朱维申;于广明;;基于Mohr-Coulomb准则的初期支护与围岩耦合作用分析[A];第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倪国荣;张涵浩;李从众;;洞潭水电站球岔设计及球穴围岩稳定分析[A];第一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及模型试验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4 苏有财;谷婷;朱勇;白志勇;;模糊理论在隧道施工阶段围岩等级划分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揭隽夫;;应用围岩分类法评价水工地下洞室围岩稳定的认识[A];地下工程经验交流会论文选集[C];1982年
6 仇文革;;隧道仰拱在支护与围岩交互作用中机理的试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7 齐俊修;王连捷;刘风成;王薇;董诚;;张河湾蓄能电站模型洞围岩位移反分析及预测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徐平;夏铭佑;;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三维弹塑性分析[A];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1999年
9 庞永祥;;关于圆洞层状围岩的极向应力[A];地下工程经验交流会论文选集[C];1982年
10 孙文召;王丹;李昕;周晶;;水工高压引水隧洞围岩稳定分析[A];水与水技术(第一辑)选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黄寰;成都理工大学解开围岩监测难题[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崔明;隧洞围岩体力学参数演化规律及工程应用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2 刘永平;隧道脆性—准脆性围岩连续损伤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张国华;基于围岩累积损伤效应的大断面隧道施工参数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4 李景龙;大型地下洞室群工程稳定性风险评估系统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唐雄俊;隧道收敛约束法的理论研究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冷先伦;深埋长隧洞TBM掘进围岩开挖扰动与损伤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7 邵勇;采空区多灾耦合作用下的隧道稳定性分析[D];南京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厚银;深埋隧洞围岩及支护结构稳定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2 任明洋;篮家岩隧道洞口段围岩参数反分析及施工数值模拟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3 林峰;长距离输水隧洞TBM掘进过程围岩稳定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4 刘士雨;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模糊综合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09年
5 周学良;隧道围岩变形监测与围岩参数的反演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6 林耿耿;引汉济渭工程控制闸枢纽围岩稳定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7 苗萌萌;引观入本工程北台支线引水隧洞围岩稳定性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8 梁礼绘;高埋深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及支护结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徐浩;隧道开挖对地面建筑物影响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10 王向刚;公路隧道位移反演及其稳定性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122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612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