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生态系统服务效能机理的江南水网空间形态重构
本文选题:风景园林 切入点:人居环境学 出处:《中国园林》201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借助GIS数据分析模型,针对日益退化的江南水网,提出其空间形态的重构应当以高效的水生态系统服务为基础。基于人居环境三元论的思想,将人居环境背景中的水与人居环境建设中的空间形态进行互动分析,提炼出双棋盘及滨湖2种典型的江南水网传统空间形态模式,并阐述其在现代城市化消解过程中,径流调节、雨洪调节和水体自净三大与水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日渐式微。通过对十二大生态因子的研究,构建GIS水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模型(GEEMo W),以上海临港新城为基地展开研究,阐述水生态系统服务效能与江南水网空间形态变化之间的机理,归纳出对江南水网进行重构的四大规划设计策略。
[Abstract]:With the help of GIS data analysis model, aiming at the increasingly degraded Jiangnan water network,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reconstruction of its spatial form should be based on efficient water ecosystem services, and based on the ternary theory of human settlements. Based on the interactive analysis of the water in the background of human settlements and the spatial for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 settlements, two typical traditional spatial patterns of the Jiangnan water network are abstracted from the double chessboard and the lakeside, and the two patterns are expound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modern urbanization. The water-related ecosystem services of runoff regulation, rain and flood regulation and self-purification of water body are declining day by day. Through the study of 12 ecological factors,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GIS water ecosystem service is constructed, and the research is carried out on the base of Shanghai Lingang New Cit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echanism between the service efficiency of water ecosystem and the change of spatial form of the water network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concludes four planning and design strategies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water network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生态智慧与生态实践研究中心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委员会;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508391)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编号15PJC092) 同济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0400219332)共同资助
【分类号】:TV213.4;X17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水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国际研讨会”在河海大学举行[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5年06期
2 刘建设;;水生态系统及其指标体系[J];中国给水排水;2007年06期
3 濮培民,王国祥,李正魁,胡春华,陈宝君,成小英,李波,张圣照,范云崎;健康水生态系统的退化及其修复——理论、技术及应用[J];湖泊科学;2001年03期
4 王沛芳,王超,冯骞,钱进,周建仁;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模式研究进展[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5 长江;;武汉实施6大工程修复水生态系统[J];人民长江;2006年01期
6 孙雪峰;杨志娟;;水生态系统的特征及研究方法[J];河北水利;2008年12期
7 ;美国如何保护与修复水生态系统[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年05期
8 由文辉;淀山湖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J];中国环境科学;1997年04期
9 孙雪峰;于莲;;水生态系统的突变模型[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7年01期
10 米玮洁;胡菊香;赵先富;;生态通道模型及其在水生态系统中的应用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雪峰;;水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征及其研究方法[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湖泊健康与水生态修复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2 丰华丽;曹阳;陆海明;;水生态系统管理目标及确定方法[A];中国原水论坛专辑[C];2010年
3 王世岩;毛战坡;王亮;杨素珍;刘畅;;黑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异质性关键影响因子识别研究[A];2012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汇总[C];2012年
4 徐立红;陈加平;;家用洗涤剂对水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5 王兵;;银川市城市水生态系统修复与建设[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水旱灾害风险管理[C];2005年
6 朱文博;;生态系统服务付费:一种减缓地区贫困的重要措施[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梁欣;臧淑英;;大庆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黄湘;李卫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9 唐国滔;姚焕玫;李小明;覃楠钧;顾富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研究进展[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CEPPH 2012)[C];2012年
10 曹智;闵庆文;刘某承;白艳莹;;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承载力概念、内涵与评估模型[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4民族文化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克旺;维持良好水生态系统 支撑经济社会发展[N];中国水利报;2010年
2 丰玉军 王铭;宿迁启动水生态系统研究[N];中国水利报;2003年
3 张泽中;良好水生态系统 应处于健康状况[N];中国水利报;2010年
4 记者 武珍;山西水生态系统亟待修复[N];人民政协报;2010年
5 孙雪峰 河北省水利技术试验推广中心;突变理论——水生态系统研究新途径[N];中国水利报;2010年
6 陈瑞华;桂林将投入27亿元保护修复水生态系统[N];中国民族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赵晓妮;我国必须提升生态系统服务能力[N];中国气象报;2013年
8 王志理 摘译;2050年地球上的生命与生活[N];中国人口报;2006年
9 孙滨 喻妙;武汉水生态系统亟待修复[N];中国环境报;2006年
10 张希三 水利部世行GEF海河项目联合专家组专家;张希三:借鉴国际先进理念与技术[N];中国水利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萌;资源型城市分类及生态调控机理与过程[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2 左冕;义乌城市化发展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3 胡勤海;外源性稀土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芹;锡林郭勒生态系统服务消耗的量化和评估[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2 郭钟哲;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权衡与协同[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林世伟;“三江并流”区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4 邓妹凤;榆林市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5 秦克玉;基于情景模拟的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6 杨晓楠;渭河流域(关天段)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权衡优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7 韩晔;西安都市圈农业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及其驱动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8 申小雨;晋北沙化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权衡分析[D];山西大学;2016年
9 张智杰;基于InVEST模型的磴口县生态系统服务评估[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
10 刘安钦;人工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服务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275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627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