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河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水体关键动力参数的遥感反演研究及应用
发布时间:2018-03-30 09:40
本文选题:合成孔径雷达 切入点:海表风场 出处:《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摘要】:长江河口海岸地区各种水动力综合作用塑造了复杂多变的河口地貌形态,促进了河口的不断演变。泥沙运动正是动力作用与地貌演变之间的纽带。如何更好地利用不同时相、不同空间分辨率、不同电磁波波段和主、被动遥感数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长江河口及邻近海域不同尺度、不同性质水体动力参数的常规持续监测是对海洋遥感应用提出的全新挑战。据此,本文以遥感学、物理海洋学、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为指导,基于3S技术、数值模拟技术等,选取多源遥感数据,深入研究河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水体参数(海表风场、海表流场及海表悬浮泥沙浓度)的遥感成像特征和成像机理,构建表层水体参数的遥感反演模型,实现表层水体参数的快速、大面积常规持续观测。在此基础上,辅以长江河口及邻近海域的气象数据、数值模拟数据和实测数据等,研究长江入海泥沙在各种水动力综合作用下引起的河口及邻近海域悬浮泥沙时空分布特征,探讨悬浮泥沙的扩散范围和动力机制。此项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河口陆海相互作用特点,为河口海岸工程、沉积地貌演变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基础科学数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 1)SAR海表风场反演 选取ERS2-SAR, ENVISAT-ASAR微波雷达数据,通过改进基于2D FFT的风向反演算法,结合CMOD4风速反演模型,获取高精度高空间分辨率的海表风场。SAR风场反演结果与QuikSCAT风场产品及WRF模型风矢量结果表现了很好的一致性,风速相关系数分别为0.92和0.87,风向相关系数分别为0.95和0.85。高相关关系证明了SAR用于海表风场反演的能力,其高空间分辨率的独特优势更有利于揭示复杂多变的海岸带风场。联合开阔海域QuikSCAT风产品与海岸带地区SAR风场反演结果,可以获得全球范围内的高质量海表风场数据。定性定量评估CMOD4模型用于SAR风速反演的主要误差源,发现由于NRCS不精确导致风速相对误差最大值为45%;由于风向不精确导致的风速相对误差最大值为24%;当格网单元大小小于0.5km时,NRCS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是由噪声引起的,从而影响SAR风速的精确估算。对于诸如台风这样的高风速海面风场,通过实例证实了采用CMOD5反演模型可准确的确定台风中心位置、台风空间结构及台风风速,这对于海洋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SAR风场与数值模拟数据结合进行海洋动态研究是一次很好的尝试,证实了海洋遥感参数有利于数值模拟精度的提高,同时对海洋遥感数据源提出了高时相分辨率的需求。 2) ASAR海表流场反演 选取ENVISAT-ASAR微波雷达数据,基于多普勒质心频率异常理论反演海表多普勒流场。经方位向、距离向误差校正及去除海表风矢量对多普勒质心频率的贡献可获取海表多普勒流场。多普勒频率异常方法反演海表流速的分辨率在方位向为8km,距离向为4km。下行轨道ENVISAT-ASAR成像定位特征更适合获取长江入海及长江口邻近海域表层流场的空间变化特征。定性定量探讨了NRCS方位向剧烈梯度变化、低入射角、不精确的风矢量以及雨对多普勒流速估算的影响。当雷达入射角低于30°时,ASAR多普勒速率的误差会出现增长拐点;采用ASAR自身反演的海表风场,可降低海表风矢量对多普勒频率异常造成的误差;雨的出现导致雷达NRCS增加/降低,从而对多普勒质心频率异常产生偏差。ASAR多普勒流场与FVCOM数值模拟的海表流场吻合较好,存在较为一致的流速和流向,证实了基于多普勒质心异常理论反演ASAR海表流场的可行性和可靠性。ASAR海表流场能够反映局地海洋环境状况,对于揭示中国东海海域多尺度的海洋动态至关重要;也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ASAR影像的成像机理,提高定量化解释ASAR影像上海表流场特征的能力。 3) MERIS海表悬浮泥沙浓度反演 MERIS海表悬浮泥沙浓度反演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论证了基于MERIS数据的半经验半分析SERT模型用于高浊度水体泥沙反演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洪季时,长江河口表层悬浮泥沙浓度最大可达3.0kg/m3,出现在南汇嘴及杭州湾附近;枯季时,长江河口表层悬浮泥沙浓度最大可达1.2-1.6kg/m3,出现在杭州湾及洋山港附近;汊道内表层悬沙浓度受径流和潮流影响较大,浓度出现较大波动。通常情况下,长江河口及邻近海域从徐六泾至最大浑浊带至杭州湾,表层悬浮泥沙浓度整体上呈现递增趋势,纵向上相对于上游河段、下侧海域而言,高悬浮泥沙浓度出现在最大浑浊带区域,横向上从长江口至杭州湾表层悬浮泥沙浓度不断增加。整体而言,大潮期间表层悬沙浓度大于寻常潮期间大于小潮期间;表层悬沙浓度的季节性变化显著,自徐六泾至口门表层悬沙浓度夏高冬低;南北槽汊道,表层悬沙浓度的季节性变化幅度较弱,时有转换趋势,即有时表现为夏高冬低,有时为夏低冬高;口外海滨及杭州湾区域表现为冬高夏低。 4)长江河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悬浮泥沙驱动机制研究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辅以气象数据、数值模拟数据和实测数据,探讨了长江河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悬浮泥沙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径流对悬浮泥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径流作用为主的口内河段:潮流是长江口外及杭州湾的主要动力因子,制约着悬浮泥沙的分布;风向风速是控制浑水带扩散范围的一个主要因素,其变化可引起浑水带宽度大幅度的变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V1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健;余坤勇;洪桢华;赖日文;孟宪宇;赖玫妃;吕恒斌;;遥感数据应用于悬浮泥沙反演及动态变化监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S1期
2 刘小丽;沈芳;朱伟健;刘曦;;MERIS卫星数据定量反演长江河口的悬沙浓度[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11期
3 谷国传;长江口外水域悬沙分布特征[J];东海海洋;1986年01期
4 陈夏法;应用遥感技术研究杭州湾秋季悬沙的动态特征[J];东海海洋;1988年02期
5 梁文,黎广钊;应用遥感技术分析廉州湾悬沙的动态特征[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年02期
6 左书华;杨华;赵群;赵洪波;;温州海区近岸表层水体悬沙分布及运动规律的遥感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2期
7 陈沈良,张国安,杨世伦,虞志英;长江口水域悬沙浓度时空变化与泥沙再悬浮[J];地理学报;2004年02期
8 高进;长江河口的演变规律与水动力作用[J];地理学报;1998年03期
9 谷国传,胡方西;我国沿海近岸带水域的悬沙分布特征[J];地理研究;1989年02期
10 李九发,时伟荣,沈焕庭;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的泥沙特性和输移规律[J];地理研究;199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高峰;长江口水沙运动及三维泥沙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853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685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