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1号洪水期间小浪底水库异重流分析
本文选题:水沙条件 切入点:回水长度 出处:《人民黄河》2017年12期
【摘要】:2017年黄河第1号洪水期间,在小浪底水库高水位运用的情况下,通过科学调度,成功地塑造异重流并排沙出库。根据实测资料对小浪底水库进出库水沙条件、水库运用情况、水库异重流演进及运动特点、异重流排沙情况等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此次异重流潜入点在距坝46.2 km的HH28断面,测点最大流速为0.49 m/s,最大含沙量为55.1kg/m~3,异重流厚度为0.77 m;从异重流潜入到排沙出库共计历时约为68 h,异重流运行速度约0.19 m/s;随着第1号洪水的演进,HH09、HH04、HH01断面的异重流流速、厚度整体上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异重流塑造期入库总沙量为5 020万t,最大入库含沙量为477 kg/m~3,出库总沙量为21.65万t,最大出库含沙量为2.70 kg/m~3,水库排沙比为0.43%;此次异重流塑造过程为后期水库溯源冲刷排沙创造了有利条件。
[Abstract]:During the first flood of the Yellow River in 2017,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 water level operation of Xiaolangdi Reservoir, through scientific regulation, the heavy flow was successfully shaped and sediment discharged out of the reservoir.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d data, the conditions of water and sediment in and out of the reservoir of Xiaolangdi Reservoir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eservoir were analyzed. The evolution and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avity flow in the reservoir, the sediment discharge situation of the gravity current and so on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avity current dived into the HH28 section 46.2 km away from the dam. The maximum velocity of measurement point is 0.49 m / s, the maximum sediment content is 55.1 kg / m ~ (-3), the thickness of gravity current is 0.77 m; the total duration of dipping from density current to sediment discharge reservoir is about 68 h, and the velocity of gravity current is about 0.19 m / s; with the evolution of flood No. 1, the velocity of heavy current of section HH09H04H04H01, As a whole, the thickness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During the forming period of gravity current, the total sediment input was 5 200000 t, the maximum sediment content was 477kg / m ~ (-3), the total sediment output was 216500 t, the maximum sediment content was 2.70 kg / m ~ (3), and the sediment discharge ratio was 0.43%. Sand removal creates favorable conditions.
【作者单位】: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黄河泥沙重点实验室;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水文水资源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09100)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01033)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HKY-JBYW-2016-10,HKY-JBYW-2016-26)
【分类号】:TV14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崇元;;小浪底水库揽胜[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年11期
2 陈书奎;马怀宝;张俊华;李昆鹏;;小浪底水库拦沙后期库容恢复试验研究[J];人民黄河;2011年10期
3 曲少军,,韩巧兰,高际平;小浪底水库不同运用方案库区冲淤分析[J];人民黄河;1996年09期
4 李立刚;;小浪底水库减少泥沙淤积的调度运行方式探讨[J];大坝与安全;2006年01期
5 屈章彬;南朝辉;曲少军;韩英;;小浪底水库拦沙运用初期水沙调控效果初步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1年10期
6 陈建国;周文浩;陈强;;小浪底水库“拦沙后期”水沙调控运用的思考[J];人民黄河;2012年05期
7 余欣;王明;唐学林;王敏;;小浪底水库三维水沙数学模型初步研究[J];人民黄河;2008年11期
8 耿明全;张春满;张效常;;小浪底水库泥沙处理途径探索[J];人民黄河;2007年09期
9 赵克玉;黄河小浪底水库泥沙数学模型的研究[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1996年03期
10 黄晓林;;小浪底水库下泄清水期黄河下游冲刷效果分析[J];人民黄河;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尚红霞;苏运启;李勇;;小浪底水库对黄河下游水沙的调控作用[A];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下册)[C];2005年
2 尚红霞;申冠卿;;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试验期间黄河下游冲淤效果分析[A];第十八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4年
3 范文华;扈仕娥;王静;王秀芳;;小浪底水库的运用对山东河段泥沙组成的影响[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李书霞;张俊华;陈书奎;马怀宝;;2002年小浪底水库运用及库区水沙运动特性分析[A];第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3年
5 张广海;郑庆元;王德忠;李玲;王静;;2004年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期间黄河下游水文要素分析[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6 韩巧兰;杨明;王艳平;王敏;;黄河下游泥沙冲淤数学模型在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方案计算中的运用[A];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下册)[C];2005年
7 林秀芝;荆新爱;吴秀英;;小浪底水库异重流输沙能力初步分析[A];第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2年
8 张仰正;任汝信;;黄河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对山东河段冲淤影响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06学术年会暨2006年水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水文水资源新技术应用)[C];2006年
9 解河海;张金良;;小浪底水库异重流要素沿程变化规律[A];首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侯素珍;焦恩泽;林秀芝;王平;;小浪底水库异重流运动规律初步分析[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田宜龙;小浪底进入拦沙后期运用[N];河南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王静琳 时爽;张俊华:优选并保持小浪底水库三角洲淤积形态[N];黄河报;2014年
3 田宜龙;小浪底水库近半泥沙被排出[N];河南日报;2007年
4 记者 刘湍康;小浪底水库异重流排沙出库[N];黄河报;2010年
5 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 李国英;基于空间尺度的黄河调水调沙[N];科技日报;2004年
6 刘自国 王红育;引沙入仓大手笔[N];光明日报;2004年
7 杜军 黄委水文局;2013年黄河水文科技创新成果及其应用[N];黄河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立刚;黄河小浪底水库库区泥沙冲淤规律及减淤运用方式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997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699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