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维损伤流变理论下某调压井群围岩时效稳定性研究
本文选题:云母片岩 切入点:调压井群 出处:《工程科学与技术》2017年S2期
【摘要】:拟建的某水电站调压井区域围岩岩性为石英云母片岩,勘探及室内试验发现其岩体属于片理构造发育明显的软岩,具有较典型的横观各向同性流变特征。由于区域地应力水平较高,工程施工期及运行期围岩流变现象可能显著影响工程施工安全及长期稳定性。基于FLAC3D软件建立3维数值计算模型,采用横贯各项同性岩体损伤流变本构,同时考虑施工时序及支护措施,研究调压井群施工期和运行期围岩稳定性及衬砌结构安全性。结果表明:施工开挖过程中围岩在流变效应的显著影响下,其变形量随时间略有增加,及时喷锚支护对围岩变形的限制作用显著,开挖完成500 d后围岩位移趋于收敛;开挖完成后围岩整体处于受压状态,施作二次衬砌有利于围岩应力场均匀化重新分布;运行期调压井衬砌变形量值增长速率随时间逐渐减小,其中2年内变形量约占长期(50年)变形量的54%;调压井围岩及衬砌结构运行1年后应力水平基本趋于稳定,运行期内调压井围岩应力水平变化幅度很小。
[Abstract]:As the quartz mica schist of a hydropower station to be built in the surge tank area of surrounding rock, exploration and laboratory tests found that the rock belongs to the schistosity structure development of soft rock is obvious, with transversely isotropic rh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ypical. Because the regional stress level is higher,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operation period of rock rheological phenomena may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long-term stability. 3 dimensional numerical calculation model based on FLAC3D software is established, the trans isotropic rock damage rheological constitutive, considering the construction sequence and support measures, research on the group during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the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lining structure safe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luence of surrounding rock during excavation in rheological effect, the the deformation increased slightly with time, timely shotcrete supporting significant restrictive effect on the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the excavation was completed after 500 D displacement of surrounding rock tends to close Convergence; after excav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in compression state on the whole, applied two lining to surrounding rock stress redistribution homogenization; value growth rate gradually decreased with the amount of time during operation of the lining deformation, the deformation accounted for about 2 years long (50 years) the amount of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lining structure of surge shaft 54%; after 1 years of operation stress level basically stable, the operation period of the country rock amplitude of stress level is very small.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15CB0579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79092)
【分类号】:TV2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志勇;肖明砾;卓莉;谢红强;何江达;;石英云母片岩时效特性及流变参数反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6年07期
2 刘志勇;肖明砾;谢红强;何江达;;基于损伤演化的片岩应力松弛特性[J];岩土力学;2016年S1期
3 刘志勇;卓莉;肖明砾;谢红强;何江达;;残余强度阶段大理岩流变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6年S1期
4 肖明砾;卓莉;谢红强;何江达;;三轴压缩蠕变试验下石英云母片岩各向异性蠕变特性研究[J];岩土力学;2015年S2期
5 董家兴;徐光黎;李志鹏;宋胜武;张世殊;肖平西;张方涛;申艳军;;高地应力条件下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失稳模式分类及调控对策[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11期
6 罗先进;何江达;谢红强;于忠锋;;水电站大型调压井区初始地应力场反演分析[J];红水河;2013年05期
7 李宁;张承客;刘乃飞;;围岩稳定性评判方法适用范围探讨[J];岩土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8 聂卫平;徐卫亚;王伟;杨云浩;;大型地下洞室极限位移预测与稳定性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9期
9 王伟;吕军;王海成;孙少锐;;砂岩流变损伤模型研究及其工程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S2期
10 汪明武;陈光怡;金菊良;;基于多元联系数-三角模糊数随机模拟的围岩稳定性风险评价[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以荣;谢红强;肖明砾;卓莉;何江达;;基于3维损伤流变理论下某调压井群围岩时效稳定性研究[J];工程科学与技术;2017年S2期
2 李志鹏;徐光黎;董家兴;储汉东;王金生;陈春文;;高地应力下地下厂房围岩破坏特征及地质力学机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6期
3 邢猛;李连崇;;隧洞围岩损伤演化与时效破坏过程的模拟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7年03期
4 邵帅;杨兴国;黄成;黄康鑫;周家文;;隧洞破碎带围岩失稳破坏模式及控制措施研究[J];工程科学与技术;2017年S1期
5 高静nI;王晓云;李卫平;于玲红;苗春琳;樊爱萍;;包头南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湿地科学;2017年02期
6 刘洋;叶义成;刘晓云;岳哲;胡南燕;;基于未确知聚类法的巷道围岩稳定性预测[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年02期
7 徐光黎;李志鹏;宋胜武;陈卫东;张世殊;董家兴;;地下洞室围岩EDZ判别方法及标准[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8 张进增;;Hoek-Brown强度准则在高应力场判别中的应用[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7年01期
9 于怀昌;史广诚;刘汉东;赵阳;;岩石应力松弛特性研究现状与展望[J];山西建筑;2016年36期
10 袁建新;易志坚;王寿宇;;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地质挑战[J];工程地质学报;2016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昂;沈明荣;蒋景彩;张清照;;基于应力松弛试验的结构面长期强度确定方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9期
2 杨圣奇;徐鹏;;一种新的岩石非线性流变损伤模型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4年10期
3 吴创周;石振明;付昱凯;杨林德;李秋实;;绿片岩各向异性蠕变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3期
4 王新刚;胡斌;连宝琴;燕建龙;徐张建;赵治海;;改进的非线性黏弹塑性流变模型及花岗岩剪切流变模型参数辨识[J];岩土工程学报;2014年05期
5 蔡明;赵星光;KAISER P K;;论完整岩体的现场强度[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6 孙金山;陈明;姜清辉;卢文波;周创兵;;锦屏大理岩蠕变损伤演化细观力学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J];岩土力学;2013年12期
7 罗先进;何江达;谢红强;于忠锋;;水电站大型调压井区初始地应力场反演分析[J];红水河;2013年05期
8 单治钢;陈国庆;周春宏;王家兴;申玉松;;丹巴水电站石英云母片岩力学特性及岩体质量分类[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10期
9 刘杰;骆世威;李建林;蔡健;肖蕾;;大渡河丹巴水电站长大深埋软岩各向异性及宏观力学参数研究[J];岩土力学;2013年10期
10 魏志云;徐光黎;申艳军;朱可俊;;大岗山水电站地下厂房区辉绿岩脉群发育特征及稳定性状况评价[J];工程地质学报;201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永全;高桥水电站调压井布置优化[J];云南水力发电;2004年03期
2 谷玲,宋守平,吴显伟;丰满水电站三期工程调压井设计研究[J];水电站设计;2004年04期
3 李军民;;头道河水电站调压井的施工[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5期
4 苗双胜;;洛古水电站调压井施工与安全[J];四川水力发电;2007年06期
5 ;栗子坪水电站调压井扩挖贯通[J];四川水力发电;2008年02期
6 赵斌;;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调压井衬砌结构环锚设计计算[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年01期
7 谢心恒;吴冬梅;;某水电站调压井衬砌应力稳定分析[J];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09年03期
8 黄邵军;;越南拉显水电站调压井设计方案的优化[J];浙江水利科技;2011年05期
9 吴昊;;水电站调压井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年07期
10 韩前龙;张玉凤;康金桥;;沐若水电站调压井设计[J];人民长江;201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海宽;张群;;长引水埋藏式调压井方案优化浅析[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2年
2 陈子海;何江达;何姜江;田贵川;;大型调压井围岩稳定性及结构特性研究[A];和谐地球上的水工岩石力学——第三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陈瑜龙;吴贵春;;马鹿塘水电站一期工程异形调压井设计与实践[A];南方十三省(区、市)水力发电学会秘书长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郑晶星;黄立财;姚廉华;廖建强;;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工程调压井布置及体型优化研究[A];2004年全国抽水蓄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吴毅;王洪玉;杜景灿;周家骢;;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取消尾水调压井的研究[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C];2005年
6 黄智刚;;霞浦县柏洋水电站调压井方案比选[A];福建省第十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黄立才;郑晶星;廖建强;;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工程调压井布置及体型优化研究[A];第六届全国水电站压力管道学术论文集[C];2006年
8 叶超;肖明;杨亚玲;;地震作用下大型多岔调压井衬砌结构数值分析[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9 陈振华;杨人河;徐孝模;李强;叶健伟;王育敏;;厚坡残积土的高陡边坡和全风化层调压井开挖的简易安全分析[A];水库大坝建设与管理中的技术进展——中国大坝协会2012学术年会摘要文集[C];2012年
10 朱苦竹;庄宁;;单薄山体内大跨径调压井洞室围岩稳定分析[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张建中;“亚洲第一井”[N];西南电力报;2004年
2 通讯员 韩震 马川江;“亚洲第一井”亮相阿坝毛尔盖[N];中国电力报;2010年
3 郝丽雅 王凯 严镇威;科技托起优质工程 创新创造一流效益[N];中国水利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兵;宝兴水电站调压井设计优化与主要施工技术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2 陆雪萍;水电站调压井结构有限元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3 邹云鹤;调压井开挖过程有限元模拟及流体倒灌仿真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4 武世倩;混凝土调压井结构极限破坏状态分析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黄金全;大断面调压井的施工监测及分析[D];四川大学;2004年
6 江启升;大内径调压井结构及洞室围岩稳定三维有限元分析[D];四川大学;2004年
7 杨帆;调压井结构全过程数值分析及理论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8 梁照江;复杂地质条件下不同型式调压井围岩稳定性及结构特性三维有限元分析[D];四川大学;2005年
9 孙强;降低大型水电站尾水调压井工作面积的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10 毛拥政;四川省尼日河开建桥电站工程调压井围岩及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及优化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039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703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