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干流消落带沉积泥沙粒径特征及其物源意义
本文选题:粒径 + 沉积泥沙 ; 参考:《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6年09期
【摘要】:为揭示三峡水库干流消落带的泥沙沉积规律、分析沉积泥沙来源,本研究采用原位观测方法采集沉积泥沙样品,利用激光粒度仪测试泥沙粒径,分析沉积泥沙粒径在水平、垂直和高程3个维度上的变化特征,并与三峡水库入库泥沙的粒径特征相结合,阐述消落带沉积泥沙来源。结果表明:(1)三峡水库干流消落带沉积泥沙粒径在水平方向上存在比较强烈的空间变化,中值粒径沿河流流向方向呈逐渐下降趋势,并在忠县及其下游河段基本保持稳定;(2)泥沙粒径随高程的变化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河流挟沙是消落带下部粗颗粒泥沙的主要来源,而消落带上方的土壤侵蚀强度越高,消落带顶部的沉积颗粒就越容易变粗;(3)在水库尾端,泥沙剖面存在较明显的旋忯分层现象,其中值粒径数值较大、变化幅度较宽,越往下游推进,中值粒径的数值越低、变化幅度越小,泥沙旋忯分层现象逐渐消失;(4)水库尾端的沉积泥沙以库区外来沙为主,越往下游推进,库区内产沙对粗颗粒泥沙的贡献逐渐升高,但库区内外来沙都能够为沉积泥沙提供丰富的细颗粒物源,因此,细沙的来源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化特征。
[Abstract]:In order to reveal the sediment deposition rule of the dry - flow and fall - off zone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 the sediment concentration is analyzed by the method of in - situ observation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项目“三峡水库沉积物内源释放通量及其环境效应”(KFJ-EW-STS-008)、“三峡库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体系试验示范”(KFJ-SW-STS-17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峡库区支流消落带土-水界面磷素迁移过程与通量”(41430750)~~
【分类号】:TV1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维词;张军以;;河道型消落带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例[J];中国岩溶;2010年04期
2 揭胜麟;樊大勇;谢宗强;张想英;熊高明;;三峡水库消落带植物叶片光合与营养性状特征[J];生态学报;2012年06期
3 冯义龙;先旭东;;三峡库区冬季蓄水后石门消落带示范区植物生长情况初报[J];园林科技;2012年03期
4 田相娟;;山东省临沂市沂河消落带植被调查分析报告[J];山东林业科技;2013年02期
5 艾丽皎;吴志能;张银龙;;水体消落带国内外研究综述[J];生态科学;2013年02期
6 余敏芬;方佳;何勇清;林太本;郑炳松;王强;;水蚀对千岛湖消落带土壤氮素影响的数值模型分析[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7 廖世纯;韦桥现;蔡健和;蒙炎成;高国庆;李扬瑞;张永祥;;广西水库消落带植物群落调查[J];中国水土保持;2008年08期
8 王建超;朱波;汪涛;;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淹水后草本植被的自然恢复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5期
9 杜立刚;方芳;郭劲松;付川;李哲;鲍振国;;三峡库区城市消落带生态规划与保护探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6期
10 孔琼菊;马秀峰;江香梅;肖复明;;江西省大中型水库消落带问题分析与思考[J];江西水利科技;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郑海金;杨洁;谢颂华;;中国水库消落带研究概况[A];首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程龙飞;易忠玖;;绿维护岸结构在三峡库岸消落带的应用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3 王定勇;朱金山;马明;赵蕾;孙荣国;;三峡水库消落带水、土环境中的汞[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周月敏;张磊;吴炳方;李伟萍;;基于HJ-A/B星CCD、SPOT5三峡消落带生态环境监测与分析[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雷霞 秦勇;三峡库区消落带将造成严重环境污染[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张洁 戴娟 何清平;将消落带营造为绿色生态长廊[N];重庆日报;2009年
3 记者 张孺海 李新龙 通讯员 周兵 张世梅;弥合消落带的创伤[N];湖北日报;2010年
4 记者 聂廷勇;三峡消落带初步测定[N];中国环境报;2003年
5 记者 李先宏 通讯员 汤波;让消落带披上“绿装”[N];湖北日报;2006年
6 ;世界级生态难题能否破解?[N];中国花卉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夏静邋潘剑凯 夏斐 谢文;绿化消落带:让青山碧水无间[N];光明日报;2007年
8 实习生 房宁;要谨慎发展种植业[N];农民日报;2003年
9 记者 向婧 通讯员 石体刚;武隆美国竹柳绿化芙蓉江消落带[N];重庆日报;2011年
10 徐旭忠;三峡库区消落区资源开发利用面临三大风险[N];经济参考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萌;消落带温室气体排放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2 黄川;三峡水库消落带生态重建模式及健康评价体系构建[D];重庆大学;2006年
3 康义;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理化性质和植被动态变化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4 夏智勇;重庆三峡水库消落带植物分布特征与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张彬;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有机质、氮、磷分布特征及通量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6 艾丽皎;南川柳对三峡消落带干湿交替环境的生理生态响应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思思;浑河流域大伙房水库消落带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刘s,
本文编号:17395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739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