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泄水波与沙市站水位流量响应关系研究
本文选题:泄水波 + 水位流量关系 ; 参考:《人民长江》2017年19期
【摘要】:三峡水库投入运行后,其下游特别是荆江河段水沙特性发生了明显改变。长期以来,众多研究者在不同阶段对三峡水库运用后下游河段行洪能力的变化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得出的结论和认识不尽相同。沙市站水位流量关系是确定荆江河道行洪能力的主要依据,对于三峡水库实施荆江补偿调度也至关重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受河道变化及洪水特性改变双重影响下沙市站水位流量关系的变化规律,同时模拟了沙市洪峰水位与三峡水库不同泄水波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洪水波的波型变化对沙市水位流量关系产生影响,多数情况下,同流量下断波洪水的洪峰水位略高于天然洪水;沙市河段行洪能力基本未发生变化;不同类型洪水波向下游传播时,其坦化作用各有差异。
[Abstract]:After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is put into oper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and sediment in the lower reaches, especially in the Jingjiang reach, have changed obviously.For a long time, many researchers have done a lot of research on the change of flood discharge capacity of the downstream reach after the opera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t different stages, but the conclusions and understandings are not the sam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level and discharge is the main basis for determining the flood discharge capacity of the Jingjiang River, and it is also very important for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to carry out the Jingjiang River compensation operation.By mean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the variation law of water level and discharge relationship of Shashi station under the double influence of river channel change and flood characteristic change is analyzed, and the respo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ng Feng water level and different water discharge waves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is simulated at the same tim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ve pattern of flood wave has an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level and discharge in sand city. In most cases, Hong Feng's water level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atural flood at the same discharge, and the flood discharge capacity of the reach of Shashi river is basically unchanged.When different types of flood waves propagate to the downstream, their calcinations are different.
【作者单位】: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402201)
【分类号】:TV69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嘉轩;郑悦;;三峡水库开始蓄水至156米的蓄水方案[J];农家之友;2006年12期
2 长江;;三峡水库三大功能将新增抗旱功能[J];人民长江;2010年03期
3 陶景良;;简论三峡水库的特点[J];科技导报;1987年02期
4 唐日长;;长江三峡水库长期使用研究[J];人民长江;1990年06期
5 ;三峡水库将蓄水至175m 四大效益全面发挥[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9年05期
6 陈济生;;长江三峡水库特性浅析[J];人民长江;1987年01期
7 张仁;;三峡水库的泥沙问题[J];水力发电;2009年12期
8 长江;;三峡水库和中下游堤防发挥巨大的防洪经济效益[J];人民长江;2010年21期
9 夏阳;;长江水装不满三峡水库[J];中外文摘;2010年05期
10 唐启彦;三峡水库已蓄至139m水位[J];水力发电;200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福庆;刘福松;;基于三峡水库综合管理的环境保护创新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梁福庆;;浅谈长江三峡水库管理工作设想[A];水库经济论文集(二○○三年)[C];2003年
3 韩其为;;有关三峡水库下游冲刷对长江中游影响的几点看法[A];2007中国科协年会院士专家座谈会论文集[C];2007年
4 梁福庆;;基于综合管理的三峡水库生态安全创新研究[A];河湖水生态水环境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梁福庆;;基于综合管理的三峡水库生态安全创新研究[A];科技引领产业、支撑跨越发展——第六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萃[C];2011年
6 陈志轩;;三峡水库的长期使用和对航运条件的改善[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工科分册·上册)[C];1992年
7 方崇惠;;试分析三峡水库清水下泄对荆江河床侵蚀的方向[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8 郭生练;徐高洪;张新田;边玮;;长江三峡入库径流泥沙特性变化研究[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9 张继顺;张雅琪;张慧;;三峡水库应对大旱的运用方式研究[A];梯级调度控制研究论丛——2011年学术交流论文集[C];2011年
10 蔡杰;;基于多元门限回归模型的三峡水库出库水量不平衡修正研究[A];梯级调度控制研究论丛——2011年学术交流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涛;三峡水库启动汛末蓄水计划[N];中国水运报;2007年
2 记者 小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三峡水库调研[N];湖北日报;2007年
3 记者 甘勇邋通讯员 常伟轩 实习生 涂淦;三峡水库调整下泄流量[N];湖北日报;2007年
4 特约记者 张伟革;三峡水库清漂工作通过验收[N];人民长江报;2007年
5 记者 李真;三峡水库新增抗旱功能[N];中国水利报;2010年
6 记者 冯君 通讯员 陈丹;气象信息是三峡水库高度的重要依据[N];中国气象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瞿长福 李力;三峡水库向下游补水效益显著[N];经济日报;2011年
8 记者 柳德新 通讯员 杨雨晴;三峡水库为长江中下游补水[N];湖南日报;2011年
9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 蔡其华;关于三峡水库几个热点问题的思考[N];中国水利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张智吾;如果没有三峡水库[N];中国水利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褚忠信;三峡水库一期蓄水对长江泥沙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2 曹慧群;三峡水库挖粗沙减淤方式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何芳娇;三峡水库细颗粒泥沙沉降特性及絮凝机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2 张曾宇;三峡水库不同运行状态下碳氮分布特征与来源解析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3 王炎;三峡水库动库容近似计算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4 陈栋;三峡水库非汛期水动力及水质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王汉斌;三峡水库(重庆段)对沿岸热湿环境分布影响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6 姜璇;基于EEMD-ANN模型的三峡水库中长期径流预报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7 甘富万;三峡水库提前蓄水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刘文标;三峡水库运行初期对鄱阳湖汛期高水位变化趋势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449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744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