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上中游区径流量格局长期变化过程
本文选题:径流 + 变化趋势 ; 参考:《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3期
【摘要】:河川径流不仅是水资源重要的构成部分,也是自然界中水分循环的重要环节,径流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区域特别是干旱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基于黄河中游上中下三个站点(河口镇站、吴堡站以及三门峡站)1919—2013年月径流量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法、有序聚类法等方法分析黄河不同区间年、月径流量演变规律,揭示年径流量突变前后径流量年内集中度和不均匀性差异。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和中游径流量因人类活动作用具有明显趋势性减小,而因气候作用表现出显著的阶段性。在径流量突变年份后,黄河上游径流量上游集中度降低,不均匀度减小,径流量年内分配趋于均匀,但黄河中游地区径流量年季不均匀性反而增大。
[Abstract]:River runoff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water resources, but also an important link of water circulation in nature. The change of runoff directly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region, especially in arid areas.Based on the monthly runoff data from 1919 to 2013 at three stations (Hekou Town Station, Wubao Station and Sanmenxia Statio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Spearman correlation method and orderly clustering method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the monthly runoff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Yellow River.The difference of concentration and heterogeneity of annual runoff before and after abrupt change of annual runoff was reveal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unoff of the upp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decreases obviously due to human activities, while the climatic action shows a significant phase.After the abrupt runoff year, the concentration degree and uneven degree of the upstream runoff decreased,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runoff tended to be uniform, but the annual inhomogeneity of runoff increased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黄河流域水沙多时空演变及其分异规律”(2016YFC0402240701)
【分类号】:P3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世中;梁川;;降水和植被变化对龙川江径流量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6年05期
2 梁四海;万力;胡伏生;张建锋;;基于小波方法的黄河源头径流量的周期变化规律[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3 毕远山;王海宁;郎洪钢;;河北省山区流域分区径流量一致性修正分析[J];河北水利;2007年06期
4 陈引锋;方迎辉;朱巧英;;黑河日径流量混沌变化特性研究[J];地下水;2010年03期
5 朱佳君;张钰;唐颖丰;何彬;;洮河干流径流量变化趋势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1年03期
6 张茜;肖长来;朱雅萍;翟天放;梁秀娟;;吉林省径流量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节水灌溉;2013年07期
7 马柱国;葛州坝、唐乃亥径流量的时变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1995年01期
8 林承坤,吴小根;长江径流量特性及其重要意义的研究[J];自然杂志;1999年04期
9 胡国华;谢平英;李广源;凌向绍;高云鹏;;资江流域径流量演变规律研究[J];湖南水利水电;2014年03期
10 杨俊仙,王卫琴;汉江安康站最小径流量的动态预测模型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康玲玲;王金花;刘红梅;王云璋;左仲国;陈江南;;黄河上游兰州站径流量的历史变化分析[A];人水和谐及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国科协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康玲玲;董飞飞;王昌高;王云璋;;黄河花园口站汛期径流量未来趋势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张国宏;;近60a黄河流域径流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相关性[A];S5 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C];2012年
4 袁杰;董立新;朱金亮;白昊阳;韩旭;;近50年来松花江流域径流量演变规律研究[A];2012全国水资源合理配置与优化调度技术专刊[C];2012年
5 乔光建;;土地利用变化与径流量演变相关性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葛朝霞;曹丽青;顾月红;强学民;;气象因子对月径流量预报效果影响的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天气预报预警和影响评估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7 张建兴;马孝义;赵文举;屈金娜;;基于生命旋回神经网络的径流量预测模型[A];'2008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楚泽涵;袁祖贵;;黄河径流量、输沙量与入海口生态环境问题探讨[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阴法章;王光生;杨广云;张建新;;北方河流月径流量预测[A];中国水利学会2006学术年会暨2006年水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水文水资源新技术应用)[C];2006年
10 卢光辉;王京国;;台湾雨水径流之模拟利用[A];21世纪中国水文科学研究的新问题新技术和新方法——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贾立君;我国每年融掉一条黄河[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2 屠新武 三门峡水文水资源局总工程师;略论渭河沿程水沙衰减原因及对黄河的影响[N];黄河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宏权;张家口市永定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努尔比耶·艾合麦提托合提;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开都河径流量的影响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2 刘培亮;1990年以来湖南四水入洞庭湖汛期径流量的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占红;城市不透水面的扩张对地表径流量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4 谭芬芳;变化环境下洞庭湖水沙演变特征检测与归因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5 姜晓勇;黑河上游地区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颖;塔里木河流域源流区径流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相关气象因子的关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7 张跃华;嘉陵江流域径流量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西南大学;2012年
8 张晓娅;近60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长江径流量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商玲;基于HIMS模型的西营河流域径流量估算[D];甘肃农业大学;2013年
10 宁翔;安宁河径流量年际变化特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492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749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