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黄河龙门段商周转折时期的古洪水事件及气候背景

发布时间:2018-04-14 23:08

  本文选题:古洪水 + 商末 ; 参考:《湖泊科学》2017年01期


【摘要】:通过野外观察研究,在黄河中游晋陕峡谷龙门段乡宁-韩城大桥西端支沟内,发现了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物.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实验分析,证明它们是黄河特大洪水悬移质泥沙在高水位滞流环境下的沉积物,记录了黄河晋陕峡谷段一期4次特大古洪水事件.通过地层学对比分析和光释光测年,确定这4次洪水发生在全新世中期-晚期转折阶段,即我国历史上商代末期-西周初期的气候突变转型期.利用"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厚度含沙量法"恢复古洪水洪峰水位,运用HEC-RAS模型估算出4次古洪水事件洪峰流量介于46280~48800 m~3/s之间.这些成果为黄河中游地区的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超长尺度水文数据.这为深入理解黄河流域水文系统对于全球变化的响应规律提供了新的证据.
[Abstract]:Through field observation and study, the Holocene paleo-flood stagnant sediment was found in the western branch ditch of Xiangning Hancheng Bridge in Longmen section of Jinshan Gorge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Through field observation 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al analysis, it is proved that they are sediments of suspended sediment in the environment of high water level and stagfla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 first phase of the Jinshan Valley of the Yellow River is recorded in the first phase of 4 times of paleo-flood events.By means of stratigraphic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photoluminescence dating, it is determined that the four floods occurred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from the middle Holocene to the late Holocene, that is, the climatic abrupt transition period from the late Shang Dynasty to the early Western Zhou Dynasty in the history of China.The paleo flood Hong Feng water level was restored by the method of sediment thickness and sediment thickness in paleo-flood, and four paleo-flood events, Hong Feng discharge, were estimated by using HEC-RAS model. The discharge was between 46280 ~ 48800 m ~ (-1) m ~ (3 / s).These results provide reliable super-long scale hydrological data for flood control and disaster reduction,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This provides new evidence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the response of the hydrological system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to global change.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071)资助
【分类号】:P532;P33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中华;陈艳君;;洪水制图的准确性[J];气象科技进展;2011年01期

2 ;“82·5”洪水灾害的调查报告[J];生态科学;1983年01期

3 李述仁;齐广海;;试论洪水灾害的分类及评定[J];灾害学;1987年03期

4 姚建,,汤大清;四川省高县洪水灾害及防冶对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5年02期

5 章淹;庞炳东;;九八世界洪水知多少?[J];世界知识;1999年03期

6 ;战胜洪水灾害 重建美好家园[J];吉林政报;2010年16期

7 墨宏山;洪级和洪水烈度的初步研究[J];大自然探索;1998年04期

8 蒋卫国;李京;王琳;;全球1950—2004年重大洪水灾害综合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9 付春;陈静;张亚萍;;鄱阳湖区洪水灾害损失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周国军;梁多成;秦华联;郭宝顺;;浅谈洪水灾害的类型与特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俞日新;;论人类~洪水灾害~生态环境三者的关系[A];广西生态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金菊良;魏一鸣;丁晶;;洪水灾害系统工程的理论体系探讨[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水利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论文集[C];2004年

3 王增福;徐锐;王瑜玲;;洪水灾害快速预警系统简介及实际应用[A];全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与灾害防治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飞;尹占娥;温家洪;;基于空间主体模型的城市洪水灾害损失预评估[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何少斌;徐少军;;控制洪水与洪水管理的思考[A];纪念’98抗洪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优秀文集[C];2008年

6 何少斌;徐少军;;控制洪水与洪水管理的思考[A];纪念’98抗洪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优秀文集[C];2008年

7 杨桂山;;长江流域洪水灾害与加剧的人为原因及减灾策略[A];21世纪中国水文科学研究的新问题新技术和新方法——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8 蔡先达;;前言[A];第一届全国城市防洪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9 李健生;;长江中游洪水与防洪[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城市防洪专业委员会2001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10 马朝n\;;洪水救援的新措施[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童国庆;乌克兰与北约联手应对洪水问题[N];中国水利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贾君洋;理性看待洪水围城[N];中国水利报;2009年

3 毛曦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视阈中的洪水传说及其意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童国庆 李红梅;国外一体化洪水管理理念[N];中国水利报;2008年

5 ;站在人与洪水关系的拐点上[N];中国水利报;2008年

6 李红梅;测量雷电射线可以准确预测短历时洪水[N];中国水利报;2009年

7 童国庆;泰国水患——湄公河的警钟[N];中国水利报;2011年

8 记者 吴佳s

本文编号:17514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7514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3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