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SD的区域水土资源联合配置研究
本文选题:系统动力学 + 图论 ; 参考:《人民长江》2017年13期
【摘要】:将区域水土资源联合配置的多学科综合与新技术的应用成果相结合,以水土资源联合配置的体系为基础,定量刻化了水资源、土地资源配置系统与社会、经济、环境发展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将包括需水、供水、土地需求及供给和生态环境影响等相关的水资源、土地资源联合配置的要素,与社会、经济、环境系统耦合成一个复杂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社会经济-生态模拟系统,利用基于图论改进的流率基本入树的系统动力学(SD)规范建模方法,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区域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系统动力学流率基本入树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位于苏南丘陵地区的句容市按照不同水土资源联合配置方案(情景)的水资源、土地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耦合系统进行模拟计算,该计算结果可为水资源、土地资源的联合统一管理提供基础支撑。
[Abstract]:Based on the system of joint allocation of water and soil resources, the system of water and soil resources, the system of land resources allocation and the society and economy are quantitatively engraved by combining the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water and soil resources allocation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will include water demand, water supply, land demand and suppl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impact, elements of land resources joint allocation, social and economic, The environmental system is coupled into a complex simulation system of water resources, land resources, social economy and ecology. The modeling method is based on the improved system dynamics (SDD) based on graph theory. A complete system dynamic flow rate model for optimal allocation of regional water and soil resources was established. The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and calculate the coupling system of water resources, land resources and social economic environment in Jurong city, located in the hilly region of southern Jiangsu, according to different water and soil resources joint allocation schemes (scenarios). The results can be as follows: water resources. The United management of land resources provides basic support.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60905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战略配置”专题(2016YFC0401303)
【分类号】:F301.2;TV21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仲伯,李万;湖南省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00年06期
2 吴丁丁;江西省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J];江西林业科技;2001年02期
3 王秋梅;付强;孙楠;王立坤;;区域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4 叶岸青;王巍达;;浙江水土资源流失的原因与保护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1期
5 于宝珠;付强;赵静;姚巍;纪毅;;区域水土资源复合系统风险分析研究初探[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年02期
6 侯薇;刘小学;魏晓妹;;陕西关中地区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匹配格局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2年01期
7 蒋寒荣,韩清;阿尔泰地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几个问题[J];新疆地理;1980年02期
8 ;支鲁沟流域水土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J];四川水利;1995年04期
9 王万茂,李玉英,朱德明;太湖水土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6年06期
10 张文渊;水利工程管理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水土保持;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付强;;三江平原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研究[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2 南彩艳;粟晓玲;佟玲;;基于改进模糊综合评价的关中地区水土资源承载力研究[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3 周泽民;马秀丽;;浅析城市水土资源保护及治理措施的对策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朱连勇;张戈平;;浅谈南疆地区水土资源的保持和利用[A];海峡两岸减轻灾害与可持续发展论文专辑[C];2000年
5 刘彦君;赵义;孟庆斌;刘加海;龙显助;;论北引工程区域性水土资源保护措施[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6 雷瑞芳;;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支撑与保障[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7 ;前言[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杨启良;;基于水土资源状况的中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策略[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SAE 2011)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马兴旺;李保国;;干旱区水土资源时空变化的定量研究[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前言[A];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福建农林大学教授 马祥庆;森林是水土资源的绿色保护伞[N];福建日报;2013年
2 张永江 黄委会晋陕蒙接壤地区水土保持监督局高级工程师 穆兴民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导;用经济杠杆调节水土资源利用[N];中国水利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刘常俭 本报见习记者 高珊;依法保护和利用水土资源[N];河北日报;2013年
4 记者 高立洪;要合理利用有效保护水土资源[N];中国水利报;2008年
5 胡丹文;美国免耕农业保护水土资源[N];人民长江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庄电一;警惕小型采矿企业对水土资源的破坏[N];光明日报;2006年
7 邓本太;依法保护水土资源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N];青海日报;2008年
8 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办公室;依法保护水土资源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N];长白山日报;2010年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保护水土资源支持新疆跨越式发展[N];新疆日报(汉);2012年
10 记者 吕晓扬;开采瓷泥应保护水土资源[N];潮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成琨;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区域水土资源优化配置与粮食安全风险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郭艳;面向生态系统服务的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3 吕添贵;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与调控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王红雷;基于3S技术的干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5 耿庆玲;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利用分区及其匹配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4年
6 王滨;黑龙港地区水土资源综合质量评价与耦合协调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
7 孙涛;西北典型干旱区水土资源评价与预测模型的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5年
8 姜秋香;三江平原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其可持续利用动态仿真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9 段金龙;水土资源分布的多样性格局、时空变化及关联分析[D];郑州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燕;典型干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保护模式的理论与实践[D];新疆大学;2007年
2 何丽娴;岩溶山地典型区水土资源优化配置[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张翔;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利用分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庄妍;延安市水土资源承载力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田雅雯;桦南县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6 范慧平;河南省水土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7 王志新;西辽河平原区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8 陈红梅;黑龙江省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9 杨齐祺;区域水土资源匹配分析的智能建模方法及其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10 宝峰;蚁群算法在区域水土资源规划中的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24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824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