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堆石坝地震动最不利输入方向研究
本文选题:地震反应分析 + 等效线性分析方法 ; 参考:《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7年03期
【摘要】:面板堆石坝的抗震研究一般都假定地震动振动方向沿坐标轴主轴方向,不考虑地震动振动方向的不确定性;现行的水工规范对地震动的入射方向也未给出明确规定,工程实践中也无统一标准。以某面板堆石坝为例,采用基于等价黏弹性模型的等效线性分析方法,进行了不同地震动输入方向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比较了24个不同地震动输入方向下面板堆石坝的加速度、动位移和主应力反应。结果说明,在确定的场地波作用下,地震动最不利输入方向并不一定是沿坐标主轴方向;场地波作用下,沿240°方向输入地震动作用时大坝的动力反应最大。在工程设计中不考虑地震动输入方向的计算结果会偏于危险,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抗震设计提供技术依据与参考。
[Abstract]:The seismic research of face rockfill dam generally assumes that the direction of vibration of ground motion is along the principal axis of coordinate axis and does not consider the uncertainty of direction of vibration of ground motion, and the direction of incident direction of ground motion is not clearly stipulated in the current hydraulic code. There is also no uniform standard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Taking a face rockfill dam as an example, an equivalent linear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equivalent viscoelastic model is used to analyze the seismic response under different input directions of ground motion. The acceleration, dynamic displacement and principal stress responses of 24 face rockfill dams with different input directions of ground motion are studied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st unfavorable input direction of ground mo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long the direction of coordinate spindle under the action of determined site wave, and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dam is the largest when the input motion is 240 掳under the action of site wave.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input direction of ground motion in engineering design will be more dangerous. The conclusion can provide technical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seismic design of similar engineering.
【作者单位】: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陕西总队;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分类号】:P315.9;TV312;TV6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剑明;陈宁;常亚屏;刘云龙;;龙首二级面板堆石坝地震永久变形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3年04期
2 ;我国面板堆石坝建设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J];大众科技;2008年05期
3 厉彦玉;;面板堆石坝集中渗流的研究进展[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24期
4 王荣华;;老挝南塔河1#水电站面板堆石坝设计[J];科技风;2009年03期
5 黄朝兄;;水利工程面板堆石坝施工技术[J];大众科技;2010年10期
6 刘逸军;;积石峡面板堆石坝工程施工措施[J];科技信息;2012年13期
7 程嵩;张建民;;面板堆石坝震动响应及变形规律的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2年08期
8 郑文颖;;影响面板堆石坝挤压墙施工线型质量的主要因素[J];科技信息;2013年13期
9 蔡新,王德信,郭兴文;清平面板堆石坝抗震分析[J];工程力学;1996年02期
10 程嵩;张嘎;张建民;;面板堆石坝设置挤压墙以及面板与挤压墙间填料特性的影响分析[J];工程力学;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昭发;薛建;田钢;王者江;梁铁成;;面板堆石坝地质雷达检测[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关于统计涅凝土面板堆石坝建设情况的通知[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高面板技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3 孙大伟;刘君健;邓海峰;;董箐面板堆石坝三维动力反应分析[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4 田斌;程燕;邓海峰;;勐野江面板堆石坝二维动力反应分析[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5 李锐;隆运国;王抗;;老挝南立1-2水电站面板堆石坝填筑施工技术[A];南方十三省(区、市)水力发电工程学会联络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6 胡著秀;李榕;姚颖;张建海;詹国强;周涛;;斜卡面板堆石坝三维动力响应分析[A];2010四川省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吴兴征;栾茂田;;面板堆石坝三维耦合非线性数值计算方法与实例分析[A];土石坝与岩土力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陆希;陈念水;张小将;;黄河公伯峡面板堆石坝右岸高趾墙设计[A];2004年水工专委会学术交流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4年
9 于景宗;周旭;康家亮;;双沟面板堆石坝基础处理[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高面板技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10 胡再强;李宏儒;苏永江;;窄陡河谷面板堆石坝数值模拟研究[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恁鉴;世界海拔最高面板堆石坝卡基娃大坝到顶[N];建筑时报;2014年
2 熊泽斌 许立泉;创新,,挺起世界最高面板堆石坝的灵魂[N];中国水利报;2006年
3 本报通讯员 乔建平;我国建成150多座面板堆石坝极具坝型竞争力[N];中国水利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聂生勇 王浩宇;打造面板堆石坝强势品牌[N];中国水利报;2006年
5 本报特约记者 许立泉;“精细设计”雕琢世界最高面板堆石坝[N];人民长江报;2006年
6 记者 石家铭 甘良波;世界第一面板堆石坝建成[N];中国电力报;2006年
7 ;再塑面板堆石坝丰碑[N];中国改革报;2006年
8 乔建平 王新群;把不可能的事变成现实[N];中国水利报;2004年
9 记者 许江 周文凤;第三届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国际研讨会召开[N];中国水利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赵洪亮;233米——“世界高度”是如何创造的[N];中国水利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瑞;基于信息流的面板堆石坝施工进度与质量控制理论方法及应用[D];天津大学;2015年
2 周晖;面板堆石坝地震反应加速度分布规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徐泽平;面板堆石坝应力变形特性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5年
4 张宗亮;超高面板堆石坝监测信息管理与安全评价理论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周扬;汶川地震紫坪铺面板堆石坝震害分析及面板抗震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6 蔡新;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7 夏富洲;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变形预测及反分析的神经网络方法[D];武汉大学;2005年
8 张社荣;面板堆石坝安全监测关联管理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少玄;基于径向基网络的面板堆石坝永久沉降预测[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谢冠华;面板堆石坝接缝数值模拟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3 陈丽萍;西藏某水电站面板堆石坝应力变形非线性分析[D];贵州大学;2016年
4 朱虎成;多场作用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有限元分析[D];湖南大学;2015年
5 梁丹丹;既有库中面板堆石坝坝顶加宽方案及行车动力响应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6 吴广怀;中型水库面板堆石坝填筑碾压质量管理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7 谭丽丽;300m级面板堆石坝填筑分期分区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8 胡峥嵘;面板堆石坝并行计算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张惠军;机群环境下面板堆石坝施工加载有限元并行计算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阴吉英;面板堆石坝地震动力响应非线性数值分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8480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848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