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黑河中游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1 02:00

  本文选题:水资源承载力 + 水足迹 ; 参考:《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水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维系着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其自身的阈限,而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要想真正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把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控制在其可承载能力范围之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和经济的迅速增长,由于水资源短缺进而导致出现的水环境恶化及土地植被荒漠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我国国民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作为我国西北典型资源缺水型地区的黑河流域,其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明显。自上世纪60年代起,黑河中游大量垦荒,农业用水大量增加,挤占了生态用水,致使进入下游的水量逐渐减少,使得下游地区出现河湖干涸,天然植被退化,沙尘暴肆虐等生态环境问题,下游额济纳地区已成为我国沙尘暴的主要来源地。因此,如何平衡水资源短缺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当前解决黑河流域省际水事矛盾问题的关键。鉴于黑河流域的用水量70%以上均为其干流的中游盆地地区所利用,本文选取黑河中游地区的甘州区、临泽县以及高台县作为研究区域。研究区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光照资源充足,但降水量稀少,其农业生产主要依赖于灌溉。基于黑河中游地区水资源状况和基本特征,作者在广泛阅读国内外有关水资源承载力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水足迹理论,构建了基于水足迹理论的黑河中游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首先采用自下而上法量化了研究区2005-2014年的水足迹值;继而运用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研究区域2020年、2030年的水足迹值进行了预测;然后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黑河中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了黑河中游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型,并以此预测得到研究区域2020年、2030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最后结合水资源系统评价指标、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评价指标以及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综合得到对研究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评价结果。结果表明:黑河中游地区的水足迹量值主要以农业产品为主,其水资源承载能力在预测水平年2020年、2030年将处于超载水平,其水资源可供给量相较于经济模型预测预测得到的相关指标还存在很大的缺口。因此,针对黑河中游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较弱的状态,提出走农业节水道路、调整产业结构等措施以提高研究区域的水资源承载力。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 with the rapid increase of population and economy of the river , the paper constructs a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based on water footprint theory .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V21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碚;;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01期

2 方恺;;足迹家族:概念、类型、理论框架与整合模式[J];生态学报;2015年06期

3 刘民士;刘晓双;侯兰功;;基于水足迹理论的安徽省水资源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年02期

4 吴兆丹;赵敏;Upmanu Lall;田泽;霍正刚;;关于中国水足迹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11期

5 马晶;彭建;;水足迹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3年18期

6 潘文俊;曹文志;王飞飞;陈劲松;曹娣;;基于水足迹理论的九龙江流域水资源评价[J];资源科学;2012年10期

7 秦丽杰;靳英华;段佩利;;吉林省西部玉米生产水足迹研究[J];地理科学;2012年08期

8 薛小杰;黄四霞;张泽中;;水资源承载力可拓评价模型的改进及应用[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2年02期

9 许朗;黄莺;刘爱军;;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江苏省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12期

10 傅春;欧阳莹;陈炜;;环鄱阳湖区水足迹的动态变化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林彤;福建省水足迹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2 宋智渊;干旱区流域水足迹可持续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侯小洁;基于水足迹理论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陈栓;中国1996-2010年省际水足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5 蔡振华;甘肃省及黑河流域水足迹及虚拟水贸易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6 钟一丹;基于虚拟水理论的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分析[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2年

7 杨广;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9年

8 张洪波;洮河流域水资源最优调配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718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8718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9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