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河流生态护岸建设及相关问题探讨
本文选题:河流 + 生态治理 ; 参考:《水利水电技术》2016年10期
【摘要】:本文回顾了国外生态护岸技术的发展概况,分阶段阐述了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生态护岸技术以来的发展历程与应用实践。总结了我国生态护岸建设相关规程的制定状况,具体分析了生态格网、土工合成材料、生态混凝土等生态护岸材料在产品标准、设计规程、工程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生态护岸植被建设存在的护岸植物品种及群落结构单一,植被选取缺少调查与论证,护岸植被类型未能与河道特点和护岸功能相适应等问题。从生态护岸技术标准制定、生态护岸植物名录制定、传统硬质护岸改造三个方面给出了我国河流生态护岸建设的建议。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bank revetment technology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and application practice of ecological bank revetment technology in China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ecological bank revetment technology in 1990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tatus of relative regulations for ecological bank protection construction in China,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ecological bank revetment materials such as ecological grid, geosynthetics, ecological concrete and so on in the aspects of product standard, design specificati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nd so on. In this paper,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single species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of revetment plan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revetment vegetation, the lack of investigation and demonstration of vegetation selection, the failure of the types of revetment vegetation to adap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iver channels and the function of bank revetment are discussed. Suggestions on ecological revetment construction of rivers in China are given from three aspects: the establishment of ecological bank revetment technical standard, the establishment of ecological revetment plant list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hard bank protection.
【作者单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基金】: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研专项(水基本科研1468) 中国国家留学基金(201609110043)
【分类号】:TV8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瑛;高甲荣;陈子珊;高阳;段红祥;;北京郊区两种生态护岸方式温湿度效应对比[J];水土保持研究;2007年06期
2 黄奕龙;;日本河流生态护岸技术及其对深圳的启示[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年10期
3 李晓娟;刘建超;;简谈生态护岸利与弊[J];内蒙古水利;2010年02期
4 唐国滔;姚焕玫;胡湛波;;生态护岸技术的研究及其发展趋势[J];水产科技情报;2010年04期
5 夏庆云;蔡军;王尉英;;杭州市典型河道生态护岸的选择[J];浙江水利科技;2011年02期
6 李超;李明;全先超;;城镇河道治理中生态护岸方法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7 朱小焰;刘喜元;;建设城市生态护岸的可行性探讨[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2年04期
8 赵冬冬;;生态护岸工程在建阳书吕溪防洪堤建设中的应用与推广[J];水利科技;2013年02期
9 宋克;;漯河市沙澧河沿岸植物生态护岸应用技术浅析[J];河南林业科技;2013年04期
10 陈立军;;苏北运河航道生态护岸的研究与应用趋势[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卓智;;生态护岸的一些做法[A];2003年全国城市水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徐进;;黄山市中心城区生态护岸建设问题的探讨[A];2003年全国城市水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陈丽霞;;生态护岸在城市河岸整治中的应用研究[A];福建省第十三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盛林;;生态护岸新材料——棕榈石[A];第三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专刊[C];2011年
5 魏西会;赵书凯;刁玲玲;;青岛市城阳区主要河流生态护岸的实践与探索[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6 刘亚忠;;浅谈河道的生态护岸技术[A];2013年8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7 马丽丽;;生态水利模式之生态护岸[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熊治平;张生鹏;;河道生态护岸设计中的几个问题[A];中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专刊[C];2009年
9 李明慧;;生态护岸技术在清河河道治理中的应用[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10 邓欢欢;葛利云;李建华;赵建夫;;河道生态修复中的生态护岸技术[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赵丹邋区报道组 吴怡之 吴桂潮;秀洲全面实施内河生态护岸工程[N];浙江日报;2008年
2 记者 孙铁军 通讯员 董王进;生态护岸技术扮美盐灌船闸[N];连云港日报;2009年
3 何英娥 牛伟峰;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岸建设的作用[N];黄河报;2010年
4 通讯员 容科彪;阳朔启动漓江生态护岸工程[N];桂林日报;2011年
5 张明 赵乐乐 崔奕;我市将构建新型生态护岸[N];常州日报;2011年
6 金文莲;生态护岸成乡村新景观[N];闽北日报;2013年
7 周雨顺 陈白燕;鱼儿在生态航道中畅游[N];中国水运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周永峰 陈建光 通讯员 周雨顺;浙江绿色航道款款走来[N];中国水运报;2006年
9 记者 朱丹 海盐县新闻中心 马晓燕;56个生态护岸范例重塑水乡灵性[N];嘉兴日报;2010年
10 段祥宝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河道生态护岸实现人水和谐[N];中国水利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晶;京郊河流生态护岸水土保持效应及其健康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刘盈斐;多孔隙生态护岸的实验分析与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高国明;生态友好型护岸在中小河流岸边生态保护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马楠;通惠河(通州段)水环境状况及其生态护岸技术研究与分析[D];北京建筑大学;2016年
5 王菁菁;杭州市城市河道生态护岸景观营造及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6 韩莉娟;鱼类对孔隙特性选择试验与多孔隙护岸块体设计[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7 唐大川;城市滨水区生态护岸景观设计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8 王越;北京永定河生态护岸综合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9 王越;河道不同生态护岸型式的适用性研究[D];长江科学院;2012年
10 王帅;河道生态护岸的建造及施工质量控制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200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920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