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渗流模拟的坝基渗漏和渗透稳定分析——以哇沿水库为例
本文选题:坝基渗漏 + 渗透稳定 ; 参考:《水文》2016年05期
【摘要】:水库坝基渗漏不但损失水库蓄水量,更重要的会引起大坝渗透变形失去稳定。应用三维地下水流数值模拟计算坝基渗漏量和分析渗透稳定,较好地解决了周边与底面边界的不规则问题和垂向上地层的非均质问题,提高了计算精度。以青海省哇沿水库为例,在充分分析水库坝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坝基渗漏三维地下水流数值模型,模拟了设置不同深度防渗墙时的渗漏量和坝后出溢段水力坡度。评价了大坝的渗透稳定性,为防止哇沿水库发生渗透变形,设置防渗墙深度应大于50m。当防渗墙深度为50m时,水库渗漏量为12 012m~3/d。
[Abstract]:The seepage of dam foundation not only loses the reservoir water storage, but also causes the seepage deformation of the dam to lose stability. The seepage of dam foundation and the stability of seepage are calcul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3D groundwater flow. The irregular problem of peripheral and bottom boundary and the problem of heterogeneity in vertical strata are well solved, and the accuracy of calculation is improved. Taking the Wawan Reservoir in Qingha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full analysis of th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dam foundation, a three-dimensional groundwater flow numerical model for seepage of the dam foundation is established, and the seepage amount and hydraulic slope of the overflow section behind the dam are simulated when the seepage wall with different depth is set up. The seepage stability of the dam is evaluated. In order to prevent seepage deformation from occurring along the reservoir, the depth of the impervious wall should be more than 50 m. When the depth of the cutoff wall is 50 m, the leakage of the reservoir is 12 012 m / d.
【作者单位】: 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重点实验室;青海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基金】:河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地面沉降流固耦合模型的研究及应用(QN2015149)
【分类号】:TV22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延国;王耀军;郭晓峰;;甘肃某水库工程坝基渗漏量计算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年12期
2 郭山峰;;某尾矿库地下水渗漏量预测及渗透性分析[J];地下水;2014年02期
3 毛海涛;王晓菊;付亚男;姜海波;;无限元法在无限深透水坝基渗流计算中的应用[J];人民黄河;2014年02期
4 武中强;刘长征;刘兰芳;;千里堤强渗段坝基渗流量的计算与分析[J];地下水;2013年06期
5 刘晓庆;杨耀;何成龙;;库水位快速升降对有集水廊道土石坝渗流的影响[J];工程勘察;2013年09期
6 郑华康;张枫;李毅;陈益峰;周创兵;;卡拉水电站坝区渗流控制效应精细模拟与评价[J];岩土力学;2012年09期
7 张剑;张勇;冯毅;;深厚覆盖层坝基渗流特征及渗漏量计算[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2年01期
8 姬永尚;储春妹;;基于GeoStudio的新疆某水库坝基渗流有限元计算[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10期
9 陈伊清;;溪西水库右岸土坝坝基渗漏问题和防渗处理[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0年05期
10 任杰;沈振中;王谊;马志强;崔娟;;哈达山水利枢纽右岸三维渗流场特性研究[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铎;白云;魏爱华;;基于三维渗流模拟的坝基渗漏和渗透稳定分析——以哇沿水库为例[J];水文;2016年05期
2 彭波;张得煊;;利用红外热像技术探测土石坝集中渗漏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年11期
3 唐林斌;;无限深透水坝基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研究[J];四川水泥;2016年04期
4 原燕;;对某尾矿库地下水的渗透状况分析[J];信息化建设;2015年10期
5 梁洪;王凌书;;基于GeoStudio的山东某水库防渗问题研究[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5年04期
6 郑文慧;李永业;孙西欢;阎庆绂;;集渗廊道取水试验研究与分析[J];人民黄河;2015年02期
7 陈会格;;某尾矿库工程渗透性分析[J];地下水;2014年05期
8 谢国强;;水库土坝坝内输水涵洞的裂缝处理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年02期
9 钟登华;张晓昕;敖雪菲;王晓玲;佟大威;任炳昱;;复杂渠道工程三维渗流应力耦合分析与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3年11期
10 谢学斌;饶宝文;罗海霞;王莎莎;林晓光;刘四进;;基于改良渗透系数的尾矿库污染物运移模拟[J];科技导报;2013年27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乐;舒笑天;张红芬;;黄河大堤加固工程饱和-非饱和土渗流分析[J];工程勘察;2012年10期
2 张大伟;严文群;;库水位下降时土坝上游面渗流稳定性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年07期
3 鞠海燕;;尾矿坝安全运行渗流稳定性分析研究[J];工程勘察;2011年06期
4 张芳枝;陈晓平;;非饱和堤岸的渗流特征及其稳定性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5期
5 陈益峰;周创兵;胡冉;李典庆;荣冠;;大型水电工程渗流分析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9期
6 ;A new classification of seepage control mechanism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J];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10年03期
7 胡瑞;曾胜;;材料的各向异性对渗流场的影响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8 陈益峰;周创兵;毛新莹;胡冉;;水布垭地下厂房围岩渗控效应数值模拟与评价[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9 邵宇;许国安;朱瑞;罗晓霞;;大西沟沥青心墙坝防渗处理和渗流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10期
10 余进;张连明;吴梦喜;姜媛媛;;坝基防渗墙及墙下灌浆帷幕渗流及渗透稳定性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华;范海玫;高谦;;马陵水库坝基渗漏成因及处理措施[J];山东水利;2006年03期
2 计庆宝;;山西省泽城西安水电站大坝坝基渗漏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21期
3 栗献锋;;下米庄水库主坝坝基渗漏分析及处理方案设计[J];山西水利;2013年11期
4 李荣生;三斗水库大坝右岸坝基渗漏原因分析及处理[J];水利科技;2001年04期
5 李庚年,佟胤铮;阜新市细河改造工程坝基渗漏计算及处理效果分析[J];吉林水利;2003年08期
6 王利,徐年丰;院基寺水库坝基渗漏分析及处理设计[J];湖北水力发电;2002年04期
7 刘竹梅,姜可荣;留家水库坝基渗漏分析[J];地下水;2003年02期
8 贾汝铎;大通河金沙峡水电站枢纽坝基渗漏量计算[J];甘肃农业;2004年06期
9 贾汝铎;大通河金沙峡水电站枢纽坝基渗漏量计算[J];甘肃农业;2004年07期
10 孙继朝;贾秀梅;刘满杰;荆继红;陈玺;;岳城水库坝基渗漏多元示踪试验研究[J];工程勘察;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朱洪潇;戴前伟;冯德山;;“流场法”在铜街子水电站坝基渗漏检测中的应用[A];当代矿山地质地球物理新进展[C];2004年
2 但其宝;;喜河水电站坝基渗漏量异常分析[A];全国大坝安全监测技术信息网2008年度技术信息交流会暨全国大坝安全监测技术应用和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宁清立;查文;;琵琶寺水库坝基渗漏分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4 杨兴贵;;沙沱水电站大坝右岸坝基渗漏涌水处理工程措施综述[A];2010年度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交流研讨会会议资料[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建青;文祖口水库坝基渗漏分析与治理方案设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2 唐泉涌;溶质运移示踪方法研究小浪底坝基渗漏通道[D];河海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225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922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