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基于微震监测的大岗山高拱坝坝踵蓄水初期变形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7 05:17

  本文选题:岩石力学 + 高拱坝 ; 参考:《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7年05期


【摘要】:混凝土高拱坝坝踵是蓄水初期阶段拱坝安全的重点关注部位。通过构建国内首套高拱坝坝踵微震监测系统,实现对蓄水初期阶段大岗山拱坝坝踵区微破裂的实时监测,探究坝踵蓄水初期变形机制及其与微震活动性的关系。采用人工敲击试验确定坝踵等效P波波速为4 300 m/s,系统定位误差小于8 m。对系统获取的事件波形进行噪声滤除,并在自动定位基础上进行人工二次校核,提高定位精度,验证了微震监测技术应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可行性。分析认为:蓄水初期阶段,大岗山高拱坝坝踵区微震活动性与库水位密切相关,微震事件聚集区实现从坝踵向坝趾的转移,坝踵压缩变形减小,而坝趾区变形量增加。此外,通过拱坝坝踵区微震变形演化过程,揭示了导流洞下闸蓄水前940 m高程基础廊道拱顶裂缝产生的根本诱因。研究成果可为混凝土高拱坝微震监测和真实工作性态研究提供参考。
[Abstract]:The heel of concrete high arch dam is the key focus of the safety of arch dam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water storage.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irst domestic high arch dam heel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system, the real time monitoring of the micro fracture in the heel area of Dagangshan arch dam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impoundment is realiz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dam heel and its microseismic activity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dam heel is explored. The shock test confirms that the equivalent P wave velocity of the heel of the dam is 4300 m/s and the system positioning error is less than 8 M. to filter the event waveform obtained by the system, and the manual two checks are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automatic positioning to improve the positioning accuracy,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ology to the mass coagulation soil engineering is verified. The microseismic activity of the dam heel area of the Dagangshan high arch dam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servoir water level. The microseismic event gathering area is transferred from the dam heel to the dam toe, and the deformation of the dam heel decreases, and the deformation of the dam toe area is increased. In addition, the arch roof crack of the 940 m elevation foundation corridor before the impoundment of the diversion tunnel is revealed through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microseismic deformation in the heel area of the arch dam.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study of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and real work behavior of concrete high arch dams.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岩石破裂与失稳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电大岗山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0423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4CB047100) 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DUT15YQ106)~~
【分类号】:TV69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在铁;任青文;;高拱坝安全分析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2 陈在铁;;高拱坝安全评价方法比较[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7年03期

3 唐纯喜;陈进;黄薇;程卫帅;;高拱坝结构安全的风险源集及主要失效路径研究[J];水力发电;2010年11期

4 杨忠兴;;高拱坝关键施工技术[J];四川水力发电;2012年02期

5 黄涛;高拱坝学术讨论会在成都召开[J];水力发电;1981年02期

6 魏文凯;高拱坝技术的新进展[J];云南水力发电;2000年04期

7 安刚,杨令强;高拱坝泄洪振动水弹性模拟的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01年09期

8 邹丽春,侯顺载,杨宜文;高拱坝地震应力控制标准和抗震工程措施研究[J];水力发电;2001年08期

9 柴军瑞,刘浩吾;高拱坝研究新进展[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1年06期

10 周维垣,陈兴华,杨若琼,沈大利,赵吉东;高拱坝整体稳定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昱州;徐卫亚;王如宾;石崇;杨圣奇;;高拱坝动力时程分析及安全评价[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2 李毅佳;马斌;;高拱坝地震响应的行波效应分析[A];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进展 2009[C];2009年

3 龙渝川;许绍乾;高雪超;;高拱坝梁向配筋抗震措施效果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4 陈在铁;;基于风险的混凝土高拱坝失效模型研究[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5 余岭;吴杰芳;;高拱坝泄洪诱发坝体振动试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6年

6 郑璀莹;张国新;;自重施加和蓄水方式对高拱坝应力计算的影响[A];北京力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陈在铁;;高拱坝抗震研究急待解决的问题探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8 陈厚群;马怀发;吴胜兴;丁卫华;;高拱坝混凝土地震抗力机理探索[A];2005全国结构动力学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9 李同春;王仁坤;游启升;周秋景;;高拱坝安全度评价方法研究[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王仁坤;;溪洛渡等特高拱坝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一)[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本报记者 胡学萃;世界第一高拱坝的崛起[N];中国能源报;2013年

2 丁雅文;世界第一高拱坝左岸混凝土浇筑冲刺坝顶[N];中国建材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胡敏;世界第一高拱坝是这样建设的[N];四川日报;2009年

4 记者 范建;大坝抗震安全设计获新突破[N];科技日报;2008年

5 通讯员 严镇威;水电十四局4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N];云南日报;2010年

6 彭程;“十一五”我国坝工和水电机组技术发展展望[N];中国水利报;2007年

7 中国水利学会水工结构专业委员会;结构工程技术成果丰硕 (下)[N];中国水利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李友明 杨艳;305米:世界第一高拱坝开始浇筑[N];凉山日报(汉);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元炜;蓄水期和运行期库盆变形机制及对高拱坝安全的影响[D];清华大学;2015年

2 常强;高拱坝关键区域局部破损分析[D];清华大学;2015年

3 任炳昱;高拱坝施工实时控制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姚霄雯;基于性能的高拱坝地震易损性分析与抗震安全评估[D];浙江大学;2013年

5 苏超;基于有限单元法的高拱坝优化设计方法体系的研究与应用[D];河海大学;2005年

6 钟红;高拱坝地震损伤开裂的大型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王仁坤;特高拱坝建基面嵌深优化设计分析与评价[D];清华大学;2007年

8 王春涛;高拱坝及其附属结构体系静动力分析与模拟[D];天津大学;2004年

9 陈英儒;变形加固理论及其在高拱坝工程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08年

10 刘毅;高拱坝真实工作性态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琪;基于模型修正技术的高拱坝结构损伤识别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2 赵青;高拱坝异型差动坎与宽尾墩结合消能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朱昆;高拱坝动力模型破坏试验的数值补充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孙宝成;基于ABAQUS的混凝土高拱坝三维有限元静动力分析[D];郑州大学;2016年

5 冯诚诚;基于缆机时空冲突模拟的高拱坝混凝土浇筑机械优化调度[D];三峡大学;2016年

6 程普;高拱坝施工仿真多目标优化与多属性决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7 王晨旭;高拱坝浇筑仿真中大风影响与机械干扰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8 宋健;考虑温度荷载的高拱坝静动力分析与影响因素[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9 魏国利;结构缝对高拱坝动力破坏性态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10 邵勇;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的高拱坝底缝分析[D];河海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406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9406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9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