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西峰区沟道雨洪资源可利用量研究
本文选题:单次暴雨分析法 + 典型年法 ; 参考:《水文》2017年01期
【摘要】:利用庆阳市西峰区的DEM、Quickbird影像资料对西峰区沟道特征进行沟道特征分析,并分析了沟道不同降水频率下雨洪特征。以司家沟为典型沟道,采取典型年法和单次暴雨分析法将不同降水频率典型年中大于20mm的单次降水与基准暴雨量相对应,计算出典型年的雨洪总量(可收集利用量)和单次降水的洪峰流量,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降水保证率的各区域雨洪资源量。结果表明,西峰区各沟道雨洪资源量的总体趋势为高保证率雨洪资源量少、低保证率雨洪资源量大,但是由于洪水频率跟降雨频率不同步,在干旱年降水频率低时,洪水频率有可能较大,因此干旱年份对雨洪资源的利用尤为重要。
[Abstract]:The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nnel in Xinfeng area of Qingyang city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Demm Quickbird image data,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in and flood at different precipitation frequency were analyzed. Taking Sijiagou as the typical channel, the typical year method and the single rainstorm analysis method are adopted to correspond the single precipitation with the base storm rainfall, which is larger than 20mm in typical year with different precipitation frequency. The total amount of rain and flood (collectible utilization) and the Hong Feng flow of a single precipitation in a typical year are calculated, and the amount of rain flood resources in different regions with different rainfall guarantee rates is further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eneral trend of rain flood resources in Xifeng region is that the amount of rain flood resources with high guarantee rate is less and the amount of rain flood resources with low guarantee rate is large. However, because the frequency of flood is out of step with the frequency of rainfall, when the frequency of precipitation is low in dry year, The frequency of flood is likely to be high, so the utilization of rain and flood resources in dry year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作者单位】: 甘肃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基金】:陇原青年创新人才扶持计划(甘组通字[2014]93号) 甘肃省科技厅重大专项课题(1203FKDA035) 甘肃省水利科研技术推广项目(甘水科外发[2013]293号;[2014]223号;[2015]55号) 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1204NKCA087) 甘肃省水利厅水资源费项目(甘财农[2010]162号)
【分类号】:TV213.9;P20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浅探雨洪资源利用[J];中国防汛抗旱;2005年02期
2 李晓粤,翟国静;转变观念 加强雨洪资源管理[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崔文秀;浅谈雨洪资源利用[J];中国水利;2005年03期
4 丁海燕;;雨洪资源的利用新技术[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杨利军;刘用林;;安阳市雨洪资源利用浅议[J];河南水利;2006年09期
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雨洪资源利用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及专家咨询会在长春召开[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7 胡荣花;赵卫国;王婧雅;;综合利用雨洪资源改善沧州水环境[J];地下水;2008年04期
8 胡荣花;王婧雅;;沧州市雨洪资源的综合利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4期
9 李胜涛;迟宝明;高勇;路莹;王子佳;;北京平谷盆地雨洪资源利用的现状及对策[J];北京水务;2008年05期
10 冯峰;许士国;;雨洪资源利用功能与需求耦合效益识别法研究[J];水文;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胥卫平;李括;司训练;;城市雨洪资源利用及补偿机制未来研究方向探讨[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方崇惠;;雨洪资源利用中洪水分期方法与效果[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水利分会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孙传生;李涛;李春华;田立生;;长春市城市雨洪资源利用探讨[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4 刘林霞;;湖北省雨洪资源利用的思考[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林霞;高正旭;;开发利用雨洪资源,促进湖北经济发展[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周桂兰;冯明一;苑宝忠;高伟;;二龙山水库雨洪资源有效利用的分析与研究[A];“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吉林省第三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7 方崇惠;黄秀英;;漳河水库雨洪资源利用研究[A];现代科技与湖北新型工业化——第二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3年
8 任福玲;;城市积涝与雨洪资源的合理利用[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城市气象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肖长来;梁秀娟;;吉林省西部水资源开发潜力及雨洪资源利用研究[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陈吉凤;;池潭水库电站雨洪资源利用研究[A];福建省第十一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温江水;雨洪资源利用要结合实际创新机制[N];中国水利报;2011年
2 记者 祝见华;省下达我市雨洪资源利用工程专项投资计划17亿元[N];菏泽日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岳远攀;我省科学利用雨洪资源[N];联合日报;2014年
4 粤水婷;善待雨洪资源 水害可变水利[N];中国信息报;2007年
5 孙又欣;湖北:抢蓄雨洪资源服务春耕生产[N];中国水利报;2003年
6 杨少俊;发达国家的雨洪资源利用[N];中国水利报;2010年
7 苏殿军;沟盘河雨洪资源化治理项目加快进行[N];中国水利报;2010年
8 刘立成 王章敏;合理利用雨洪资源[N];中国气象报;2004年
9 湖南省委副书记 谢康生;科学利用雨洪资源的实践与思考[N];中国气象报;2006年
10 谢康生(作者系湖南省省委副书记);关于湖南省雨洪资源利用的几点认识[N];中国水利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德凤;雨洪资源与地下水资源联合调控理论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洋;雨洪资源在城市园林绿地中的景观应用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杨静;淄博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D];山东大学;2015年
3 张玉珍;沿海缺水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研究[D];南昌工程学院;2015年
4 王东祥;淄博市雨洪资源利用初探[D];山东大学;2016年
5 李雅楠;西安市城区雨洪资源利用潜力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6年
6 周肆访;基于雨洪资源利用的徒骇河流域水量调控研究[D];济南大学;2016年
7 高勇;北京平谷地区地下储水空间雨洪资源利用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杨姗姗;乳山河雨洪资源利用效应分析与评价[D];济南大学;2014年
9 刘中培;大连市地下储水空间雨洪资源利用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581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958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