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调压室阻抗孔过流特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06 11:46

  本文选题:水电站 + 阻抗孔 ; 参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7期


【摘要】:【目的】研究阻抗式调压室的阻抗孔过流特性对水力过渡过程的影响。【方法】针对阻抗式调压室的工程实例,结合三根支洞共用调压室的工程特点,利用特征线法进行计算,建立合理的边界条件方程,对同一特征工况下不同阻抗孔流量系数(0.65,0.70,0.75)、直径(3.0,3.5,4.0m)组合条件下及不同阻抗孔高度(2,6,10m)的机组转速升高率、蜗壳末端压力升高率、调压室涌浪水位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大波动工况下,随着阻抗孔流量系数和直径的变化,机组转速升高率、蜗壳末端压力、阻抗板压差、调压室涌浪的最大和最小水位均有变化,其中当阻抗孔流量系数为0.7、阻抗孔直径为3.0,3.5,4.0m时,对应的蜗壳末端压力升高率为35.41%,32.02%,31.26%,对应的最高涌浪水位为715.05,717.16,718.95m。水力干扰条件下,流量系数相同,阻抗孔直径由3m变为3.5m时,阻抗孔面积增加,被2台机组甩负荷干扰的机组出力摆动减小2%~3.5%。阻抗孔高度对阻抗板压差、机组调节保证参数以及调压室涌浪水位的影响甚微。【结论】当阻抗孔直径为3.5m、流量系数为0.70时,阻抗孔过流特性较好,调节保证参数满足设计要求,调压室内涌浪水位特征值在电站运行允许范围内。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impedance hole overflow characteristics of impedance surge chamber on hydraulic transition process.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engineering example of impedance surge chamber, the characteristic line method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mon surge chamber in three branches. A reasonable boundary condition equation is establish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ifferent impedance hole flow coefficient (0.65 ~ 0.70 ~ 0.75 ~ 0.75 m, diameter = 3.0 ~ 3.5m) and different impedance hole height (~ 266m ~ (10 m), the increase rate of rotating speed and the pressure at the end of the volute are increas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same characteristic working condition, and the pressure at the end of the volute is increased. The surge water level of the surge chamber was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arge fluctuation, with the change of the flow coefficient and diameter of the impedance hole, the increase rate of the unit rotational speed, the pressure at the end of the volute, the pressure difference of the impedance plate,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water levels of surge wave in surge chamber vary, and when the flow coefficient of impedance hole is 0.7 and the diameter of impedance hole is 3.0 ~ 3.5 ~ 4.0m, the corresponding pressure rise rate at the end of volute is 35.41 ~ 32.022.02 and 31.26cm, and the corresponding maximum surge water level is 715.05717.1618.95m.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ydraulic disturbance, the flow coefficient is the same. When the diameter of impedance hole changes from 3m to 3.5m, the area of impedance hole increases, and the output force swing of the unit which is disturbed by load rejection of two units is reduced by 2 / 3.5. The height of the impedance hole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pressure difference of the impedance plate, the guaranteed parameters of the unit regulation and the surge water level of the surge chamber. [conclusion] when the diameter of the impedance hole is 3.5 m and the flow coefficient is 0.70, the overcur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pedance hole are better. The regulating parameters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the characteristic values of surge water level in the surge chamber are within the allowable range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power station.
【作者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9162)
【分类号】:TV73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胜;张健;俞晓东;;水电站输水系统相继甩负荷下调压室涌浪叠加研究[J];水利学报;2015年11期

2 余雪松;李高会;羊鸣;;仙游电站水力干扰试验及预测研究[J];人民长江;2015年18期

3 李高会;丁景焕;余雪松;;抽水蓄能机组水力干扰试验及预测研究[J];东方电气评论;2015年01期

4 吴世勇;周济芳;申满斌;;锦屏二级水电站复杂超长引水发电系统水力过渡过程复核计算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5年01期

5 王超;杨建东;;连接管长度对调压室稳定面积和小波动调节品质的影响[J];水力发电学报;2015年01期

6 洪振国;刘浩林;;水电站阻抗式受力复杂调压井设计[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4年06期

7 洪振国;刘浩林;;阻抗式调压井水力学计算研究[J];水力发电;2014年12期

8 陈剑;杨校礼;张健;;带连接管的阻抗调压室流量系数及水力损失特性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4年11期

9 王洋;王玲花;;水电站过渡过程研究历史及现状综述[J];吉林水利;2014年09期

10 刘育;余波;吉海洋;卿彪;刘彬;;基于CFD方法的阻抗式调压室阻抗系数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建伟;洪振国;;引水工程大流量渡槽结构型式选择[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7年03期

2 李建伟;洪振国;;腊寨水电站混凝土重力坝运行期应力分布仿真计算[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7年07期

3 张晓宏;刁雪芬;张俊发;;调压室阻抗孔过流特性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7期

4 洪振国;;水电站混合型调压井水力特性数值模拟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7年02期

5 简新平;张红光;刘兴华;霍自民;;明渠—前池—有压引水系统水力瞬变过程计算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7年04期

6 洪振国;;水电站调压井的水力学特性[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7年03期

7 李建伟;洪振国;;腊寨水电站取水防沙试验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6年06期

8 洪振国;;事故闸门与露天水池相结合调压井设计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6年05期

9 蔡龙;刘昌玉;;机组调速系统引入调压井涌浪反馈对减负荷过程的影响[J];水电能源科学;2016年07期

10 洪振国;;水室与溢流相结合的调压井型式比选研究[J];人民长江;2016年S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文彬;游秋森;钟全胜;赖旭;李婷婷;;不对称引水系统双调压井稳定断面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3年06期

2 徐武林;王煜;;引水式电站过渡过程研究[J];能源研究与信息;2013年03期

3 洪振国;;水电站调压井形式比选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3年04期

4 樊红刚;崔赫辰;陈乃祥;;导叶关闭规律非线性评价函数及多工况优化[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5 郭应杰;;水力资源开发程度的合理性研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年05期

6 洪振国;;六郎洞电站溢流式调压井型式比选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3年02期

7 黄涛;;论水电站水力机械过渡过程[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年15期

8 饶柏京;宋春华;;引水式水电站上下游调压室设置条件探讨[J];人民长江;2012年10期

9 王明锋;;海甸峡水电站调压室稳定断面选定及其涌波计算[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1年03期

10 向培林;聂光利;张海江;王洋;汪洋;;毛尔盖水电站水力过渡过程计算[J];四川水力发电;201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永光,杨建东;用三维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计算调压室阻抗系数[J];水利学报;2005年07期

2 宋长福;夏小娟;;基于水锤—调压室联合计算的阻抗系数选择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05年06期

3 巨荣文;余建强;;色尔古电站调压室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四川水力发电;2008年01期

4 朱永忠;张健;;用随机微分方程模型求解调压室涌波[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5 王利卿;杨志豪;杨志超;;水体惯性对调压室波动的影响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8年05期

6 王治中;王建林;赵毅力;;水电站调压室设置必要性判式的分析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8期

7 杨勇;;水电站调压室的稳定性研究[J];红水河;2011年02期

8 王明锋;;海甸峡水电站调压室稳定断面选定及其涌波计算[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1年03期

9 袁义发;樊红刚;李凤超;陈乃祥;;计及管道特性的调压室三维流场计算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2年01期

10 刘畅;程永光;;长连接管和分流调压室的波动稳定和衰减特性[J];水电能源科学;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包冀邢;王立成;段雪莹;;齐热哈塔尔水电站调压室结构有限元设计[A];2012全国水工泄水建筑物安全与病害处理技术应用专刊[C];2012年

2 胡亮;雷振华;杜晓晓;;电站调压室滑模的应用[A];科技创新与现代水利——2007年水利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贺翠华;王小梅;杨建东;;气垫调压室气室常数敏感性分析[A];2007年湖南水电科普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华富刚;胡明;;带狭长上室调压室水面线的非恒定数值仿真计算[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08)[C];2008年

5 刘德有;王丰;张健;陈付山;;抽水蓄能电站采用气垫式上游调压室的探讨[A];2004年全国抽水蓄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马林艳;孙璇;;粟子坪调压室安全监测设计[A];全国大坝安全监测技术信息网2008年度技术信息交流会暨全国大坝安全监测技术应用和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曾艳梅;黄素满;喻忻;;Rudbar水电站水力过渡过程分析研究[A];水电设备的研究与实践——第十七次中国水电设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李忠海;世界最大的差动式调压井群[N];凉山日报(汉);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鲍海艳;水电站调压室设置条件及运行控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朱永忠;水电站水击和调压室涌浪的随机数学模型及其求解[D];河海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兴;水电站压力管道系统时间变态水击模型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2 胡锦蘅;带汇管调压室阻抗系数研究[D];西华大学;2016年

3 缪明非;长距离引水式水电站调压室水力特性及多目标优化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4 郑向阳;有调压室水电站多机一洞时水力调速系统稳定分析[D];武汉大学;2005年

5 李启升;高边墙地下调压室衬砌结构工作性态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6 刘军;大型长廊式调压室围岩稳定性及结构特性三维有限元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7 刘松舰;调压室水位波动及压力管道水击压强的计算和试验[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8 陈方亮;调压室水力损失特性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9 吉海洋;水电工程调压室阻力系数研究[D];西华大学;2014年

10 陈浩;水电站上下游双调压室引水发电系统水力过渡过程计算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9864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9864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6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