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SPA-SPEP模型的南宁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本文选题:模糊集对分析 + 集对指数势 ; 参考:《节水灌溉》2017年12期
【摘要】:针对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选择10个评价指标,采用模糊集对分析(FSPA)理论结合集对指数势(SPEP)建立FSPA-SPEP模型,以定量评估南宁市2005-2015年水资源承载能力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2005-2009年南宁市水资源承载能力明显降低,而自2010年南宁市大力推行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来,水资源承载能力明显逐步提高,2010-2015年南宁市水资源承载能力最主要影响因子为生态环境用水率和日人均城市生活用水定额。建议南宁市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力度,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Abstract]:In view of the uncertain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evaluation, the FSPA-SPEP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fuzzy set pair analysis (FSPA) theory combined with the set pair index potential (SPEPP) to establish the FSPA-SPEP model. In this paper,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in Nanning from 2005 to 2015 was evaluated quantitativel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further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in Nanning City decreased obviously from 2005 to 2009, and since 2010, Nanning City has vigorously implemented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saving society.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in Nanning from 2010 to 2015 ar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ter consumption rate and daily per capita urban water consumption quota. It is suggested that Nanning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saving society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防灾减灾与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69003、51609041)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5GXNSFAA139248,2017GXNSFAA198361) 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资助项目(桂教人[2014]39号)
【分类号】:TV21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柏正林,杨克传,杨自义,邵贤圣;皖东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现状与提高[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张立;初探珠江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及其制约[J];水利发展研究;2002年11期
3 李中玉,李孟奇;试论增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有效途径[J];治淮;2002年03期
4 张丽,董增川,张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进展与展望[J];水利水电技术;2003年04期
5 焦振峰;;论水资源承载能力[J];河南水利;2004年05期
6 李娟,纪昌明;水资源承载能力理论探析与研究发展趋势[J];人民长江;2004年10期
7 李娟,王丽萍,纪昌明;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理论研究与展望[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11期
8 燕国铭;焦振峰;;浅谈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J];河南水利;2005年01期
9 陈明忠,何海,陆桂华;水资源承载能力阈值空间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05年06期
10 张润庆,刘邦玉;浅议提高烟台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措施[J];山东水利;200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成立;;长春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2 李蔚;林耿耿;赵丹丹;钱淼华;许月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杭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A];中国原水论坛专辑[C];2010年
3 张相忠;高华雨;毛子龙;;水资源承载能力在城市规模预测中的应用初探[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郭艳峥;付荣霞;李微;周晓娜;;河北省沿海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5 周维博;;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发展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张晓霞;;乌海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7 张润庆;;浅议提高烟台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措施[A];山东水利学会第十届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8 左其亭;;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理论方法与实践[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9 黄e,
本文编号:19956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995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