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3坝段深层抗滑稳定分析
本文选题:三峡大坝 + 深层抗滑稳定 ; 参考:《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7年08期
【摘要】:三峡工程混凝土重力坝左岸1~5#坝段深层抗滑稳定是三峡工程水工设计关键技术难题之一.其中节理在主滑方向的连通率是确定强度指标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作者研究团队通过现场实测的近2000条节理产状几何参数和相应网络模拟技术,获得了在主滑方向的连通率为70%左右的结论;证明了上限解(即Sarma法)和规范规定的"等K法"的等效性,从而将双滑面模式扩展为更具广泛实用意义的折线型滑面的二维抗滑稳定分析方法;同时进行了可靠指标和分项系数方法的计算.抗滑稳定分析成果表明,如果坝体单独抗滑,设计要求复核的两种滑移模式均无法满足允许安全系数规定值.如果厂、坝联合受力,则相应两种滑移模式的安全系数均达到了允许值.上述研究成果为1~5#坝段的设计提供了合理性依据.本文介绍蓄水后1~5#坝段原型观测成果,以验证相关研究成果.
[Abstract]:The deep anti sliding stability of the 1~5# dam section on the left bank of the concrete gravity dam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is one of the key technical problems in the hydraulic design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The connectivity rate of the joint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main sliding is the decisive factor to determine the strength index.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study the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the near 2000 joints and the corresponding network simulation techniques measured by the authors in the field. The conclusion is obtained that the connectivity rate is about 70% in the main sliding direction, and the equivalent of the upper bound solution (Sarma method) and the standard "equal K" method are proved, thus the double slip surface model is extended to a two dimensional anti sliding stability analysis method of a more widely practical folding type slip surface, and the calculation of the reliability index and the fractional coefficient method is also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of the anti sliding stability analysis show that if the dam body is anti sliding alone, the two slip modes that are designed for rechecking are unable to meet the allowable safety factor. If the joint force of the dam and the dam is combined, the corresponding safety factors of the corresponding two slip modes have reached the allowable value. The abov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a reasonable basis for the design of the 1~5# dam section. The prototype observation results of 1~5# dam after impoundment are introduced to verify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作者单位】: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TV2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峰;桃林口水库24#坝段坝基深层抗滑稳定分析[J];河北水利水电技术;2000年03期
2 张世侃,李启一;长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J];湖北水力发电;2000年03期
3 李跃光;刘爽;;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20期
4 潘家铮;坝体深层抗滑稳定核算的广义文克尔地基法[J];水利水电技术;1984年08期
5 周瀚;;水源坝水库大坝深层抗滑稳定设计方案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4年02期
6 陈友保,袁林娟,常晓林;桃花江大坝深层抗滑稳定及加固方案优化研究[J];湖北水力发电;2002年03期
7 刘玉;周浪;胡进华;冉红玉;;乌江银盘水电站大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研究[J];人民长江;2008年04期
8 彭文明;;多滑动面深层抗滑稳定求解方法探讨[J];水电站设计;2009年01期
9 姜小兰;孙绍文;朱杰兵;;亭子口大坝深层抗滑稳定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年09期
10 卓丽;;岷江航电犍为枢纽工程闸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J];红水河;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小兰;孙绍文;朱杰兵;张小伟;;亭子口大坝深层抗滑稳定物理模型试验研究[A];和谐地球上的水工岩石力学——第三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覃克非;王静;;武都水库大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第三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沈保康;韦津波;彭祖赠;;岩基上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安全度分析及其模糊数学方法[A];水电与矿业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中国北方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文集[C];1991年
4 王先军;常晓林;周伟;;应用变形分析研究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张海超;苏鹏;颜加珍;彭成佳;;沙沱水电站坝基深层抗滑稳定分析及处理措施研究[A];2010年度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交流研讨会会议资料[C];2010年
6 高延伟;黎保琨;;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可靠度分析[A];水电与矿业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中国北方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文集[C];1991年
7 常晓林;周伟;黄东军;曹去修;;深层抗滑稳定设计表达式及分项系数[A];中国南方十三省(市、区)水电学会联络会暨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栗军奇;;马马崖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性分析[A];首届全国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张宏涛;白玉星;陈祖煜;;塑性极限分析方法在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中的应用[A];塑性力学新进展——2011年全国塑性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徐明毅;郑惠峰;吴余生;陈胜宏;;乌江沙陀水电站厂房坝段深层抗滑稳定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江胜华;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的可靠度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志鹏;齿墙结构对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安全性能的影响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2 潘军校;重力坝的双斜面深层抗滑稳定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樊盼;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三斜面分析评价方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4 李珍;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问题的非线性有限元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于沭;向家坝水电站两个坝段坝基深层抗滑稳定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6 裴钻;武都水库坝基岩体结构特征及其深层抗滑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7 杨硕;重力坝非线性有限元深层抗滑稳定分析中突变理论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8 王铭;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新法——动力系数法[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9 孙伟;基于ANSYS渗流应力场耦合作用下的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10 黄维;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004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000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