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成都市水生态承载力评估方面的应用
本文选题:SD模型 + 水生态承载力 ; 参考:《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7年04期
【摘要】:基于成都市水生态现状,为提高其水生态承载力,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运用系统动力学(SD)的方法,建立了成都市水生态-经济-人口-水资源-水环境的耦合系统,模拟了现状延续型、节约用水型、污染防治型和综合协调型四种情景模式。模拟结果显示:在模拟年限内(2014年-2020年),现状延续型和污染防治型未能有效降低水生态承载限制系数,水生态问题将进一步加剧;节约用水型和综合防治型都可以降低水生态承载限制系数,但节约用水型不能显著减低该系数,只有通过节约用水和污染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型,才可以更加有效的减低该系数,该情景模式是提高水生态承载力的最佳模式;到2020年,该情景模式下成都市的水生态承载限制系数下降为0.297,与2010年的相比,下降了59.4%。研究结果可为成都市水生态保护提供技术依据。
[Abstract]: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ater ecology in Chengdu, in order to improve its water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the method of system dynamics (SDD) is used. The coupling system of water ecology, economy, population, water resources and water environment in Chengdu was established, and four scenarios were simulated, such as current situation continuation, water saving,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comprehensive coordina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simulated years (2014-2020), the status quo continuation and pollution control can not effectively reduce the limit coefficient of water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and the water ecological problems will be further aggravated; Both water-saving and integrated control can reduce the limit coefficient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but the water-saving type can not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coefficient, only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water conservation and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nly then can the coefficient be reduced more effectively, the scenario model is the best model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and by 2020, the limit coefficient of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in Chengdu is reduced to 0.297, which is 59.4% lower than that in 2010.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technical basis for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of water in Chengdu.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分类号】:TV21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宇;姚帮松;;基于SD模型的长沙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5年01期
2 杨立梦;付永胜;高红涛;;四川省茫溪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4年11期
3 刘晓臣;李小平;陈小华;程曦;王菲菲;陈无歧;;SD模型在洱海流域营养物削减策略研究中的应用[J];湖泊科学;2013年05期
4 陈琳;邹添丞;石杰;王子豪;潘楚昕;;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成都市水安全评价[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3年04期
5 彭文启;;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理论与优化调控模型方法[J];中国工程科学;2013年03期
6 欧洋铭;白若男;朱国宇;;成都市水资源承载力动态变化及成因[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年06期
7 陈国卫;金家善;耿俊豹;;系统动力学应用研究综述[J];控制工程;2012年06期
8 蒋伟;柴夏;颜飞;;成都地区水质调查与富营养化评价[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年S1期
9 薛小妮;甘泓;游进军;牛存稳;;成都市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2012年04期
10 李玮;秦大庸;褚俊英;肖伟华;;基于情景分析法的污染物排放趋势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0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郑富玲;银川市再生水回用SD模型的构建[D];宁夏大学;2015年
2 柴淼瑞;基于SD模型的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3 刘俏;情景分析法在城市规划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中的预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4 肖悦;基于SD模型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5 赵元慧;铁岭市水环境承载力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2年
6 刘晓玉;水生态承载力政策设计与政策效率的系统仿真[D];南昌大学;2011年
7 陈雪;SD模型在阿什河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中的应用[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浏阳;许晓兵;;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设定受益计划折现率选择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7年13期
2 马涵玉;黄川友;殷彤;朱国宇;;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成都市水生态承载力评估方面的应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7年04期
3 雷冠军;殷峻暹;刘惠敏;张丽丽;;基于TOPSIS-模糊综合评判的模糊推理模型在开河预报中的应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7年04期
4 孙丹;;系统动力学在生产领域研究综述[J];经营管理者;2017年15期
5 于丹;刘红磊;邵晓龙;叶平;李慧;刘建奇;王楠;;北方大型居住区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特征研究[J];环境工程;2017年05期
6 李艳丽;苏维词;杨吉;蒋春芳;谢x+军;;基于熵权模糊综合模型的重庆市水环境安全评价[J];人民长江;2017年09期
7 鱼智霞;曹国良;安文辉;蒙小波;;中国区域2020和2030年的SO_2和NO_x排放总量情景预测[J];环境工程学报;2017年04期
8 张琴琴;瓦哈甫·哈力克;麦尔哈巴·麦提尼亚孜;袁玉芸;彭菲;卢龙辉;;基于SD模型的吐鲁番市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年04期
9 宋心宇;许晓兵;;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手机游戏产业发展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7年07期
10 李中原;王国重;左其亭;屈建钢;;应用分形理论估算丹江口水库水源区总氮、总磷的流失量[J];水土保持通报;2017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云钦;长乐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2 安文辉;情景分析法在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预测中的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3 鱼智霞;中国大陆区域2020、2030年SO_2、NO_x排放总量情景预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4 欧阳U喓,
本文编号:20145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014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