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对口丁坝双岸整治对黄河下游河道冲淤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6-24 21:31

  本文选题:对口丁坝 + 双岸整治 ; 参考:《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7年06期


【摘要】:选取低含沙水沙系列、枯水多沙水沙系列以及规划设计的未来50 a水沙系列,利用黄河下游一维水沙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了对口丁坝双岸治理方案下黄河下游河道在3种水沙系列条件下的冲淤状况。结果表明,游荡性河段采用对口丁坝方案整治后,输沙能力得到了提高,该河段多输送的泥沙一半以上输送到利津以下,其余部分淤积在高村—利津河段,其中淤积以高村—艾山河段为主,艾山—利津河段的冲淤情况与现状相比变化不大。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series of low sediment bearing water and sediment, low water, sand, water and sediment series, and a planning and designing one dimensional model of water and sediment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are selected. The scour and siltation of the lower Yellow River under three kinds of water and sediment series conditions are simulated and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of the loitering reach is improved by adopting the corresponding groin scheme. More than half of the sediment transported in this section is transported below Lijin, and the rest is silted up in the Gaocun-Lijin reach, the rest of which is deposited in the Gaocun-Lijin reach. The siltation is mainly in the Gaocun-Aishan reach, and the scouring and siltation of the Aishan-Lijin reach has little change compar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作者单位】: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泥沙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南黄河勘测设计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330751)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1002)
【分类号】:TV147;TV8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春汀;刘健;孔祥淮;;1128—1855年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及其对中国东部海域的影响[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1年05期

2 李东,杨向辉,田玉青,石国安;黄河下游河道断流情况及特点[J];人民黄河;1997年10期

3 齐璞;对黄河下游河道认识的突破[J];科技导报;2000年11期

4 陈建国,邓安军,戴清,周文浩;黄河下游河道萎缩的特点及其水文学背景[J];泥沙研究;2003年04期

5 胡春宏;陈建国;孙雪岚;郭庆超;;黄河下游河道健康状况评价与治理对策[J];水利学报;2008年10期

6 张永昌;非汛期引水引沙对黄河下游河道冲淤的影响[J];人民黄河;1995年02期

7 陈志清;50年代以来黄河下游河道的萎缩及其原因[J];地理研究;1995年03期

8 赵业安,,周文浩;“黄河下游河道演变基本规律”研究综述[J];人民黄河;1996年09期

9 许炯心;论黄河下游河道两次历史性大转折及其意义[J];水利学报;2001年07期

10 李秀霞;吴腾;;黄河下游河道对水沙过程变异响应[J];科技导报;2010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韩巧兰;张厚军;赵连军;孙占盈;王英;李广好;;黄河下游河道数学模型介绍与验证[A];第十二届中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2 常温花;姚文艺;王德昌;;黄河下游河道萎缩机理和“小水大灾”效应探讨[A];第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3年

3 赵新建;董年虎;夏修杰;;黄河下游河道九年设计水沙系列水位变化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下册)[C];2005年

4 董年虎;高际平;夏修杰;赵新建;;黄河下游河道未来15年冲淤变化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下册)[C];2005年

5 江恩惠;赵连军;黄晓霞;张清;;小浪底水库运用初期黄河下游河道减淤效果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2年

6 苏运启;李清杰;张汝军;王宗文;;黄河下游河道滩槽阻力特性变化分析[A];第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王俊奇 杜鹏生 曹金刚 彭立新(作者单位:沁阳河务局);解决黄河下游河道游荡性问题的建议[N];黄河报;2007年

2 许志辉;卫星遥感表明:黄河下游河道过流能力显著增强[N];中国测绘报;2005年

3 齐璞 齐宏海 黄委科技委委员;黄河下游河道的输沙潜力有多大[N];黄河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连军;黄河下游河道演变与河口演变相互作用规律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陈建国;黄河下游河道萎缩机理与基本输水输沙通道规模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3 阮雪景;黄河下游河道冰动力行为二维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高虎;水沙变异条件下黄河下游河道纵横剖面的响应[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6年

2 谢景奇;水沙过程对黄河下游河道健康的影响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3 张敏;黄河下游河道横断面形态演变特点及调整规律探讨[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630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0630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c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