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来南四湖流域城市化进程中的水系变化分析
本文选题:城市化 + 水系结构 ; 参考:《湖泊科学》2017年01期
【摘要】:城市化对水系演化影响的研究国内目前多集中在快速、高速城市化地区,而对大流域、城市化发展较缓地区的研究比较薄弱.以南四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87、2000和2014年3期遥感影像,分析了流域城市化进程中的下垫面变化特征;选取流域1980s、2003和2014年的地形图进行水系提取,从数量参数、结构参数和连通性参数3个角度分析近30年城市化进程中水系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30年来流域建设用地增加了1568.06 km~2,2000年以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显著,2012年流域人口城市化率为32%;(2)1980s—2010s流域总河流长度、面积和河网密度均呈现出持续减少趋势,分别减少了135.46 km、2.75 km~2和0.49 km/km~2,各级河流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点,较低等级河流受到的影响较大;而流域水面率持续增加,近30年共增加了59.79%;(3)流域水系总体上还保持着自然状态下的空间格局,但结构特征发生了较大改变,河网结构稳定度减少了4.30%,连接率和实际结合度分别减少了21.82%和21.62%;子流域内部距湖区越远的空间城市扩展强度指数值越大,城市化对水系的影响越显著.该研究将补充对不同空间尺度、不同城市化水平地区河网水系演化影响的案例,并为研究区河网水系的保护提供支持与参考.
[Abstract]:The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urbanization on the evolution of water system in China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rapid and high-speed urbanization area at present, but on the large watershed, the research on the slow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rea is relatively weak. Taking the Nansihu Basin as the study area, based on the three remote sensing images of 1987 ~ 2000 and 2014,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derlying surface change in the course of urbanization of the basin are analyzed, and the topographic maps of the basin in 1980 s ~ (3) and 2014 are selected to extract the water system, and the quantitative parameters are obtained. Structural parameters and connectivity parameter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system structure in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the past 30 year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amount of construction land increased by 1568.06 km2 in the last 30 years, and the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expanded significantly after 2000, and the urbanization rate in 2012 was 32. (2) the total river length, area and density of river network in 1980s-2010s basin showed a continuous decreasing trend. The decrease of 135.46 km2 2.75 km~2 and 0.49 km / kg ~ 2, respectively, showe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ivers, and the lower grade rivers were affected greatly, while the water surface rate of the river basin continued to increase. In the past 30 years, there has been a total increase of 59.79. (3) the water system of the river basin still maintains the spatial pattern in its natural state, but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have changed greatly. The stability of river network structure is reduced by 4.30%, the connection rate and actual combination degree are reduced by 21.82% and 21.622%, respectively. This study will supplement the case of river network evolution in different spatial scale and different urbanization level, and provide support and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river network in the study area.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1166)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1510290045)联合资助
【分类号】:P3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怀成;高伟;王真;陈琼;伊璇;向男;周丰;;流域可持续性理想域和现实状态测度[J];地理研究;2012年11期
2 李小雁;;流域绿水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J];地球科学进展;2008年07期
3 姚章民;珠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措施[J];湖南水利水电;2003年01期
4 邓伟,严登华,何岩,章光新;流域水生态空间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4年03期
5 Declan Conway;Maarten Krol;Joe Alcamo;Mike Hulme;刘伟;;埃及水资源的可利用性前景:全球、区域和流域尺度的驱动力在尼罗河流域的相互作用[J];AMBIO-人类环境杂志;1996年05期
6 张丹;封志明;刘登伟;;基于负载指数的中国水资源三级流域分区开发潜力评价[J];资源科学;2008年10期
7 陈锐;基于生态重建的西部流域尺度水资源调控模式初探[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年01期
8 崔普伟;蔡强国;方海燕;聂斌斌;陈小安;;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单元流域次暴雨输沙模型[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4期
9 张桐艳;贺敬滢;李光录;朱首军;周茂玲;;基于水土流失风险的流域景观格局识别方法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2年03期
10 王浩;吴炳方;李晓松;卢善龙;;流域尺度的不透水面遥感提取[J];遥感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柳;陈雯雯;史洪芳;孙然好;;温榆河流域水环境胁迫的社会经济概化因子定量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2 孙波;李硕;;遥感与GIS技术辅助下的流域养分迁移过程模拟方法[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3 王林;陈兴伟;;基于3个站点校准与验证的晋江流域径流模拟[A];福建省第十一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霞;姚孝友;张光灿;胡续礼;;淮河流域山丘区生态退化机制与生态修复技术模式[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技协作工作委员会2011年年会交流材料[C];2011年
5 张晓明;余新晓;武思宏;王云琦;张满良;;黄土丘陵沟壑区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径流产沙的影响[A];中国水利学会第四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李宗礼 甘肃省武威市水利工程局;从流域的尺度审视水资源开发模式[N];中国水利报;2005年
2 本刊记者 刘艳飞;从全流域的角度看待河流开发和保护[N];中国水利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王燕宁邋通讯员 钱熊;专家呼吁重视长江生态危机[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本江;延河流域水沙演变及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5年
2 王显丽;基于水生态承载力的洱海流域TMDL总量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3 刘光逊;基于流域空间属性的水环境响应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4 任晓冬;赤水河流域综合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李云驹;松华坝流域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及生态补偿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史长莹;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7 唐莉华;基于地貌特征的流域水—沙—污染物耦合模型及其应用[D];清华大学;2009年
8 郭军庭;潮河流域土地利用/气候变化的水文响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9 杨寅群;流域水环境系统模型研究及其应用[D];武汉大学;2012年
10 段凯;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流域干旱评估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维婷;延河流域极端降水时空变化及其对水沙变化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宋智渊;干旱区流域水足迹可持续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额尔敦;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对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4 魏天锋;基于SEBAL模型的博尔塔拉河流域典型植被生态需水估算[D];新疆大学;2015年
5 徐亚娟;红壤区亚热带流域C、N流失特征及其对水环境影响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6 庞佼;安家沟流域面源污染机理过程与模拟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7 王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建设背景下流域“四水”转化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8 刘梦鑫;基于GIS的九龙江流域水环境污染消纳潜力评估[D];福州大学;2014年
9 王红艳;采用径流曲线数模型(SCS-CN)估算黄土高原流域地表径流的改进[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10 韦原原;清oi河流域水环境基础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郑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846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084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