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AHP-可拓学模型的倾倒岩体质量评价
本文选题:可拓学 + 模糊层次分析法 ; 参考:《人民长江》2017年06期
【摘要】:为了解决倾倒变形岩体质量评价的难题,综合运用了可拓学理论中的物元概念与模糊层次分析法。从苗尾水电站左坝肩9号平硐水平位置取样确定不同深度倾倒变形岩体的质量,根据现场实验数据以及已有的岩体质量评价方法,得出倾倒变形岩体等级标准及评价指标的量值。运用层次分析法,并加入模糊数学的理论计算得出更加合理的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并根据可拓学理论构造经典物元、节域和可拓集合中的关联函数,建立倾倒变形岩体质量评价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可拓学模型。研究表明,该模型比RMR得到的样本质量评级略低,能考虑倾倒岩体的特征,较好地反映倾倒变形岩体质量。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quality evaluation of toppling deformation rock mass, the concept of matter-element and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AHP) in extension theory are used synthetically. From the horizontal position of the left abutment 9 adit of Miaowei Hydropower Station, the quality of the deformation rock mass with different depth i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field experimental data and the existing evaluation methods of rock mass quality, The grade standard and evaluation index of toppling deformation rock mass are obtained. By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and adding the theory of fuzzy mathematics to calculate the weight coefficients of each index more reasonably, and according to the extension theory to construct the correlation function in the classical matter-element, the domain and the extension set, A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extension model for quality evaluation of toppling deformation rock mass is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has a lower quality rating than the sample obtained by RMR, which can take into accou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ppling rock mass and reflect the quality of the toppling deformation rock mass.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工程地质与灾害研究所;
【分类号】:TV2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连建发,慎乃齐,张杰坤;分形理论在岩体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年S1期
2 唐胜传,黄润秋;岩体质量分类[J];西南工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章杨松,罗国煜,李晓昭,阎长虹;岩体质量分级的风险分析方法[J];工程地质学报;2002年03期
4 原国红;马琳;;岩体质量分级的计算机实现[J];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2004年03期
5 原国红,陈剑平,马琳;可拓评判方法在岩体质量分类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9期
6 董梅,慎乃齐,彭振华,连建发;地下工程中的岩体质量分类[J];岩土工程界;2005年07期
7 王延平,许强,高霞;岩体质量分级的模糊识别[J];水土保持研究;2005年01期
8 倪明非;姚善发;柳群义;;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定权的岩体质量分级[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4期
9 丁向东;吴继敏;;岩体质量模糊分类方法[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6年03期
10 谢怀前;许模;叶志平;魏云杰;;修正Z系统在坝区岩体质量分级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研究;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付永胜;;岩体质量及指标判定的研究[A];自然边坡稳定性分析暨华蓥山形变体形变趋势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1991年
2 李辉;季惠斌;晏鄂川;杨举;;地下水封洞库岩体质量的可拓评价模型[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任自民;;乌江某水利枢纽岩体工程地质分类和岩体质量的研究[A];地下工程经验交流会论文选集[C];1982年
4 宗自华;陈亮;陈强;魏云杰;王锡勇;王驹;;高放废物处置北山预选区地表岩体结构与岩体质量相关性及其应用研究[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5 王乐华;李建林;邓华锋;郭永成;;岩体质量评价及其在锦屏电站工程中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陈德基;刘特洪;;岩体质量评价的新指标——块度模数[A];全国首届工程地质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79年
7 林启太;;应用模糊模式识别的比较函数法研究岩体质量[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8 尚彦军;史永跃;袁广祥;孙元春;;花岗岩中结构面分布及其在岩体质量评价中的意义[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卢书强;巨能攀;许模;邓辉;;岩体质量对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尚彦军;史永跃;袁广祥;孙元春;;花岗岩中结构面分布及其在岩体质量评价中的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明;长白山龙门峰高陡边坡岩体质量评价[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亚辉;岩体结构均质区划分及岩体质量评价风险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岚声;金沙江某水电站岸坡深部变形破裂岩体质量分级[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杨秀程;金沙江上游叶巴滩水电站坝址区岩体质量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4 陈俊池;基于岩体质量分级的采场稳定性分析及支护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5 杨伟康;基于D-S证据理论的岩体质量分级组合评价方法[D];湖南大学;2015年
6 孙苗;岩体质量分级的程序设计及应用[D];长安大学;2011年
7 刘戈;某水电站地下洞室主厂房岩体质量分级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郑海力;软岩铝土矿岩体质量可视化分级及工程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谢石中;工程岩体质量可视化评价及其在某矿山的应用[D];中南大学;2008年
10 王建国;石灰岩岩体质量分类与抗剪强度取值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928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092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