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滑坡群”——以三峡库区为例
[Abstract]:In the previous studies on geological hazards, there are two kinds of professional terms of landslide geological hazards: "landslide group" and "landslide zone", but the understanding of its connotation is fuzzy and limited, lacking of hierarchy. In most cases, it is the abbreviation for the accumulation of multiple landslides, and does not reflect the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y of geological hazards.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landslide group" is revised, the connotation of "landslide group" is enriched, the "landslide group" is connected with the same local structure and active structure, and the individual landslide inside the "landslide group" is made. The comparison between "landslide group" in the same neotectonic active area is possible, which realizes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basic geological research and disaster geological research. Under this guidance,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landslide group" is put forward, including local structural style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spatial evolution law of local structure and geological hazard, comparison of individual landslide inside "landslide group".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model of "landslide group" is established, which provides the basis for predicting the landslide failure process.
【作者单位】: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三峡大学);
【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4010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439003)~~
【分类号】:P642.22;TV69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春山,张业成,胡景江,高庆昭;中国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与形成条件[J];第四纪研究;2000年06期
2 沈艳杰;安徽省地质灾害分类及统计分析[J];地质科技情报;2000年02期
3 黄春鹏,刘志逊,苏茂凯;福建省地质灾害的现状及防治对策[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年01期
4 ;《地质灾害勘查指南》出版[J];工程勘察;2001年02期
5 吕义清,李智兰;宣岩沟地质灾害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01年S1期
6 ;地质灾害可防治[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年06期
7 郭跃,林孝松;地质灾害系统的复杂性分析[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8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1年第12卷第1~4期(总第38~41期)总目次[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1年04期
9 刘国治;安溪县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及防治对策[J];福建地质;2001年01期
10 卢耀如;岩溶地区合理开发资源与防治地质灾害[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顺泉;;湖南的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意见[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张业成;张春山;张梁;;中国地质灾害系统层次分析与综合灾度计算[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27-28)[C];1993年
3 卢耀如;;岩溶地区合理开发资源与防治地质灾害[A];喀斯特与环境地学——卢耀如院士80华诞祝寿论文选集[C];2011年
4 卢耀如;;积极防治地质灾害 与自然和谐共处[A];喀斯特与环境地学——卢耀如院士80华诞祝寿论文选集[C];2011年
5 徐卫亚;孙广忠;许兵;;论地质灾害学研究[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6 刘传正;胡海涛;;地质灾害系统的初步探讨[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7 徐卫亚;;地质灾害分类体系[A];第二届全国工程地质力学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8 蔡立梅;周永章;石丙飞;窦磊;付伟;付善明;;地质灾害对广州城市建设发展的影响[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孟凡森;洪益青;;开滦林西区域地质灾害变形监测与治理[A];2011全国矿山测量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施伟忠;;湖北省2003年地质灾害回顾及2004年主要地质灾害趋势预测[A];自然灾害综合趋势分析研究——2004年湖北省主要自然灾害综合趋势分析会商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应繁;湖北恩施地质灾害详查完成[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2 ;震后如何防治地质灾害?[N];中国矿业报;2008年
3 周波;拉响安全警报严防地质灾害[N];桂林日报;2008年
4 倪金凤;我区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166处[N];华兴时报;2008年
5 陈青峰邋刘邓;南丰发放预防地质灾害明白卡[N];江西日报;2008年
6 记者 王健生;要防治地震引发地质灾害[N];中国改革报;2008年
7 刘建刚;重建过程如有不当建设活动仍然会引发地质灾害[N];中国改革报;2008年
8 向刚 向宝凤;龙山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大普查[N];团结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商昌斌;全市地质灾害检查紧锣密鼓开展[N];贵阳日报;2008年
10 谭顺之邋陆元连;衡南有序应对地质灾害险情[N];衡阳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道洪;汶川震区地质灾害输沙规律与山区河流演化趋势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宇;地质灾害实时监测与信息管理集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韩冰;雅安地区滑坡灾害监测预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4 孟庆凯;基于3S技术的卧龙大熊猫生境地质灾害影响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5 姚丹丹;面向旅游安全的地质灾害数据协同服务技术架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6 武继峰;多元信息融合的交通干线地质灾害快速应急与监测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7 习建军;海底介质地震波场模拟及在典型地质灾害中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韩笑;城镇化与地质灾害耦合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9 付建飞;辽宁省地质灾害的潜在性分布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10 张春山;黄河上游地区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与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梅惠;地质灾害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与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芳芳;风险社会视野中的地质灾害及其治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章鹏;县级地质灾害管理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张颖;滇西盆岭交错区公路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治理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杨t,
本文编号:2131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131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