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兼顾供水的小浪底水库汛前调水调沙对接水位

发布时间:2018-07-27 18:06
【摘要】:小浪底水库汛前调水调沙期的异重流排沙对接水位不仅决定了水库异重流排沙效果,而且关系到主汛期黄河下游的供水安全。在一定的入库流量条件下,水库排沙比随着对接水位的降低先缓慢增大,当对接水位降低到三角洲顶点高程附近时迅速增大。通过分析黄河下游长时段实际用水情况,建立了供水满足率与需补水量之间的关系式,综合考虑汛前调水调沙的排沙效果和下游供水需求,建议近期小浪底水库汛前调水调沙期异重流排沙的对接水位为219~223 m。
[Abstract]:The docking water level of heavy current and sediment removal in Xiaolangdi Reservoir before flood and sediment transfer not only determines the effect of heavy current and sediment discharge, but also relates to the safety of water supply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during the main flood season. Under certain discharge conditions, the sediment discharge ratio of the reservoir increases slowly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docking water level, and increases rapidly when the docking water level decreases to the height near the top of the delt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ctual water use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for a long tim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ater supply satisfaction rate and the amount of water needed to be replenished is established. The effect of water and sediment transfer before flood and the demand for downstream water supply are considered synthetically.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docking water level of heavy current and sediment discharge in Xiaolangdi Reservoir is 219m ~ 223m during the period of water and sediment transfer and sediment regulation before flood in the near future.
【作者单位】: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402403)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年度咨询及跟踪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09111)
【分类号】:TV697.1;TV1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崇元;;小浪底水库揽胜[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年11期

2 陈书奎;马怀宝;张俊华;李昆鹏;;小浪底水库拦沙后期库容恢复试验研究[J];人民黄河;2011年10期

3 曲少军,韩巧兰,,高际平;小浪底水库不同运用方案库区冲淤分析[J];人民黄河;1996年09期

4 李立刚;;小浪底水库减少泥沙淤积的调度运行方式探讨[J];大坝与安全;2006年01期

5 屈章彬;南朝辉;曲少军;韩英;;小浪底水库拦沙运用初期水沙调控效果初步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1年10期

6 陈建国;周文浩;陈强;;小浪底水库“拦沙后期”水沙调控运用的思考[J];人民黄河;2012年05期

7 余欣;王明;唐学林;王敏;;小浪底水库三维水沙数学模型初步研究[J];人民黄河;2008年11期

8 耿明全;张春满;张效常;;小浪底水库泥沙处理途径探索[J];人民黄河;2007年09期

9 赵克玉;黄河小浪底水库泥沙数学模型的研究[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1996年03期

10 黄晓林;;小浪底水库下泄清水期黄河下游冲刷效果分析[J];人民黄河;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尚红霞;苏运启;李勇;;小浪底水库对黄河下游水沙的调控作用[A];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下册)[C];2005年

2 尚红霞;申冠卿;;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试验期间黄河下游冲淤效果分析[A];第十八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4年

3 茹玉英;尚红霞;韩巧兰;;小浪底水库初期运用效果分析[A];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下册)[C];2005年

4 范文华;扈仕娥;王静;王秀芳;;小浪底水库的运用对山东河段泥沙组成的影响[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李书霞;张俊华;陈书奎;马怀宝;;2002年小浪底水库运用及库区水沙运动特性分析[A];第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3年

6 陈孝田;王开荣;李涛;;黄河小浪底水库“04.8”洪水模型试验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7 安催花;刘继祥;李世滢;张厚军;;黄河小浪底水库2000年~2002年调度运用分析[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8 赵天义;李国繁;刘月才;;小浪底水库亟需采取综合措施减淤[A];机械疏浚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疏浚与吹填技术经验交流会论文与技术经验总结文集[C];2007年

9 刘长庚;孙民伟;;小浪底水库围岩径向变形试验[A];岩石力学理论与工程实践[C];1997年

10 张广海;郑庆元;王德忠;李玲;王静;;2004年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期间黄河下游水文要素分析[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河小浪底水库首次蓄水至270米高程[N];中国保险报;2012年

2 记者 李鹏;270米!小浪底水库进入最后蓄水检验新阶段[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3 魏永静;黄河小浪底水库首次蓄水至270米[N];中华建筑报;2012年

4 记者单纯刚、刘健;小浪底水库停止大流量放水[N];人民日报;2002年

5 田宜龙;小浪底进入拦沙后期运用[N];河南日报;2008年

6 记者 乔地;黄河防总科学调水支援抗旱[N];科技日报;2009年

7 单纯刚;黄河小浪底水库珍稀鱼类相继现身[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8 本报记者 王静琳 时爽;张俊华:优选并保持小浪底水库三角洲淤积形态[N];黄河报;2014年

9 通讯员 张荣凤 李一丁;小浪底水库圆满完成2014年调水调沙任务[N];中国水利报;2014年

10 记者 王红育 李天良;小浪底水库加大泄量支援豫鲁抗旱[N];中国水利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程柳;小浪底水库环境介质中重金属的赋存特征与风险评价[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2 索乾善;小浪底水库鱼体中汞及其它重金属的含量与健康风险评价[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边鹏;小浪底水库初期运用对河南黄河防洪的影响及对策[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4 李立刚;黄河小浪底水库库区泥沙冲淤规律及减淤运用方式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5 侯素珍;小浪底水库异重流特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6 李松营;新安煤田小浪底水库下采煤地表水防治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487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1487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9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